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属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法律思想.法律意识形态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法律意识的最重要的属性在于,法律意识形态具有价值性.法律意识形态的价值性表现为法律意识形态体现人们的法律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决定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法律意识形态反映人们有关法律问题的基本立场、态度、价值观或者政治倾向性.法律意识形态是意识形态在法律领域的体现,是法律意识的核心内容.法律意识形态对法律活动具有方向指引作用,是法律意识中最具有指导意义的组成部分.统治阶级的主要法律思想就是社会的主流法律意识形态,决定着法律意识和法律活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从宗教宽容到法律宽容的思想延伸和运用,是宽容学说的必然趋势.无论是我国古代儒家学说中的"宽猛相济"思想还是西方基督教学说中的"宗教宽容"思想,都包含有内在深刻的法律宽容要素.法律宽容或法哲学上的宽容原则虽然在我国和西方的遭遇不尽相同,但却包含有共同的社会价值,它是法治社会的基本价值之一.法律宽容体现的是一个法律从严厉到宽松的历史过程,它虽然是来自法律秩序或法律领域之外的一种价值或超法律原则.但却是现代立法和执法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调整原则.  相似文献   

3.
法律的基础是什么,这需要从其历史基础、社会关系基础以及道德与宗教基础三个维度来考察。实证主义法学派是把法律视为政治工具,自然法理论则把法律视为道德工具。而历史法学派则把法律看做群体记忆的表示,历史发展中的社会特质。实证主义法学理论与自然主义法学理论之间的紧张关系在最近几十年中开始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然而,自然法学者与实证主义最终在对法律规则的解释上还是分离的。实证主义与法律自然主义之间的争论所缺失的是对法律历史维度规范性意义的认识,这种冲突可以在历史具体情形中得以解决。历史在其动态意义上与政治和道德、意志和理性一起成为法律的基础。必须援引历史才能对法律产生一种适当的理解。将历史法学加入到流行的政治法学派和道德法学派中去,以一种新千年的眼光来看待处在危机中的西方法律传统,以及西方法律传统与其他法律传统的融合。上述三大学派的融合,即或许可称做整体性法学。  相似文献   

4.
日本人文化价值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如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一样。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客体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评价其效用的认识。作为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可以确定群体或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大而论之,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莫不同其所持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及其现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刚 《社科纵横》2009,24(8):117-119
“和”与“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它表现在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民族关系中,体现于传统文化的方面面面。深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资源对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1979年<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首次提出,1982年宪法确认的法律监督,是我国国家制度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重要历史意义的立法事件.由于种种原因,法律监督的历史意义未受到重视,并导致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没有获得应有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必要制定一部<法律监督法>,以更加全面认识我国法律监督产生的历史价值,促进我国法律监督的基本理论研究.没有<法律监督法>的法律监督不但不合理而且不现实.  相似文献   

7.
简论法律与道德的同异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规范的两种重要形式,在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它们之间的同异关系,也一直是人们探讨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从认识论的角度,揭示法律与道德的联系与区别。法律与道德属于同一系列的认识范畴,它们之间具有内在联系是无庸置疑的。这种联系有哪些具体表现呢, 第一,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法律和道德赖以发生、发展的共同基础。马克思经常从认识  相似文献   

8.
赖大仁 《学习与探索》2008,2(2):183-187
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从近来学界的有关讨论来看.人们的认识仍然存在较大分歧,这与人们的理论视野不同有关.从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理论视野决定文艺观念.比如从审美论的视野,或人生论的视野,或社会历史的视野来看待文艺的特性与功能,包括文艺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其文艺观念往往是不一样的.马克思主义从唯物史观视野看待文艺现象,建构了关于文艺与意识形态问题的基本观念,并由此说明文艺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及其功能.文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形式,具有反映一定现实关系和思想观念的基本特性,在价值功能上既具有批判性,也具有建构性.文艺作品往往包含着一定的社会历史现、人生现与价值现,因而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性;当代文艺研究如何认识理解文艺的意识形态特性与功能.这取决于研究者自身的理论立场和阐释能力.  相似文献   

9.
刘苇 《社科纵横》2014,(10):59-62
法律文化冲突是法律文化与社会变迁之间的一种非耦合现象。传统法律文化中独特的"宗族"观念与"无讼"观念成为了当前社会法律文化冲突的根源所在。本文试图更多的从文化这一上位范畴去看待这一冲突,把它视为在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化整合现象,而不是单纯地把这种冲突视为两种不同法律文化间的对立或吞没。  相似文献   

10.
法律价值概念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价值是指法律对主体的效应,即法律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与不同层次的所有主体发生关系时,其属性对主体之生存、发展、完善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总和。这些效应在于能为主体创造一个井然有序的社会环境,从而给主体能直接满足其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活动与行为以保障、促进和指导。由此可见,法律价值具有主体的自为性和“法”效应的普遍性两个特点。法律价值在着眼点或出发点和内容的广泛性上,与法律作用有重要区别。  相似文献   

11.
收养养子的习俗在传统日本社会是具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重要现象,它既与人们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又与日本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息息相通。收养养子习俗在日本社会层面留下明显的印痕,并进而深刻影响日本民众的思想观念。收养养子习俗不仅体现了血缘亲族内部结构的变通乃至社会集团的质变,而且还深刻反映了日本民族的价值观、伦理观等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自法治成为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共识和社会理想以来,法律与政治的关系无论是在理论界还是在实践领域都出现了对于法律自主与自治的过度偏爱,以及对于政治的不适当的贬抑.但人类自身的人性需求,特别是基于在生存的基础上对于生存的意义和价值的寻求,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政治生活和法律生活之中.因为人们过社会生活的动机,恰恰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本能的自我保存所催发的人类作为整体的共同保存,这种个人私利中所蕴涵的人类共同的整体利益,成为人类生活的共同诉求.也成为法律与政治在逻辑与事实上联结的基点.在人类的生活中,无论是纯粹的私人生活领域,还是公共生活领域,其得以展开的基本前提乃是具有最起码的秩序状态,而这在逻辑上和事实上也是由政治和法律来共同完成的.不仅如此,人类生活的社会环境,以及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或者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生活的适宜性,事实上也都是由法律和政治共同构筑的,这表明人类自身的生活与发展始终是离不开政治与法律的.而从人类具体的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来看,法律对于政治的意义在于,它承担着政治权力的道德性、正当性与合理性的意义赋予和意义展现的责任,使政治权力获得并维持足够的合法性,而这在实行民主、法治和宪政制度的现代社会中是至为关键的.所有这些都表明,法律与政治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内在关联,也就是说,法律与政治始终都是共生的.  相似文献   

13.
1.法律社会学不是法学和社会学的相加,而是有它的特定的含义和内容的。一般说来,法律社会学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以社会学的原理、观点和方法研究法律在制定、颁布、实施和守法的过程中所涉及和包含的各种社会问题;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把法律当作社会学的一个范畴,强调法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或效果以及各种社会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民族、习俗、宗教、道德等)同法的相互影响;二是认为法或法学不应象十九世纪那样仅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而应强调社会利益和“法的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是确立新价值观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的重建与新价值观的确立息息相关。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的改革实践已迫切要求确立一种既能调动个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促使个体价值实现,又有利于民族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既能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又能克服其消极方面;既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又能为国民所接受,认同的新价值观。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特点,形成这种新价值观的关键在于培养健全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法律权利作为人类特定历史阶段调控社会、确认和维护特定主体的某些自由和利益的一种必然手段,其功利价值是不容否定的。事实上,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此给予了较多的肯定和褒扬。然而笔者认为,法律权利作为调控社会、实现主体自由和利益的一种手段,也并非是完美无缺和全功全能的。对法律权利作辩证的、多视角的认识,有助于对其进行公正、客观的评价和定位。本文试图从两个特定的视角,剖析法律权利的惰性与局限。一、调控机制方面的惰性从调控机制的角度看,法律权利对主体行为并不积极地干预,而是一定范围的消极放任这种放任,虽然是主…  相似文献   

17.
流行语,流行起来没商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更行 《社会》2002,(1):22-23
仅就思想观念而言,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显著区别是,传统社会静止而保守,现代社会变动而流行.而流行语的泛滥和快速更替,可谓是对现代社会人们思想状况的多向折射.流行语通常是一种没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语言形式,它常被用于享有相同生活态度或人生价值观以及有可能属于同一行业、群体甚至全社会人们之间的口语交际之中,因而人们通常认为流行语在语言交际中只能扮演次要角色,其实不然.  相似文献   

18.
在现代政治哲学领域里,基本价值与终极价值分别表现为权利与善的优先性之争.但是,它们并不在于何者优先,重要的是如何使它们同时实现.由终极价值所形成的社会原则无法容纳基本价值的独立性;由基本价值所形成的社会规则才能够与终极价值相兼容.只有建立在基本价值所形成的社会规则前提上,不同民族价值观的多元并存和相互认可才是可能的.这是中华民族保存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使之成为现代化的合法性根据.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逐渐在丧失其确定性的基础,而受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影响确立起来的社会科学亦是不确定的.不确定性绽放出了社会科学恒久的生命力,这也是文明社会进步的源泉.而文明需要对人类本性最大限度地进行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在当下主要依存于法律来维系,它是通向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法律在社会控制中又是不确定的.传统的国家与社会二元划分已不足以涵盖文明社会控制的全部内容,国家秩序与社会秩序之间存在着不确定性.单纯依靠其中某一个因素来调节控制法律秩序都是不可能的,需要依赖于个人主动精神和组织活动之间互动的社会控制效果.因此,不确定性是调节社会科学内部关系的一种张力,根源于这样一种张力能够生成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民族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历史范畴。迄今为止,人们对它还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仅就一般民族定义或民族特征中最具有普遍性的特征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 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一文中给民族下过明确的定义:“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