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技术的进步,手机定位将成为和短信一样普及的手机增值业务。尽管手机定位技术先进,但它的出现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新课题。对手机定位所侵犯隐私权的保护依赖于法律对其上位概念“隐私权”的确认和保护。文章试图从手机定位侵犯隐私权的特点、构成入手,通过对国外隐私权立法的考察,分析了我国立法现状并从立法的角度为完善我国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2.
卫星定位技术具有众多优势,但也有部分人士认为它对隐私权构成了侵害。目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尤其是含有卫星定位功能的手机,可以用于跟踪他人,并获取他人的生活行动信息,而这类信息通常属于隐私的范畴。未经他人许可,利用这一技术跟踪他人,侵害了被跟踪者的私生活秘密权、空间隐私权和私生活安宁权。我国现行法律对此存在明显的空白之处:立法中缺乏关于隐私权的具体规定;对电信企业开展相关服务缺乏强有力的监管。这种局面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3.
彩信业务的推出和与之相应的可拍照手机的走俏使“隐私曝光”成为众多人担心的问题。利用手机偷拍他人隐私照片并发送至其他手机或互联网上侵犯公民隐私权是一个新的法律问题,给我国目前的立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试图分析手机偷拍侵犯公民隐私权侵权行为的特点以及责任构成,并通过分析我国的立法现状提出一些规制手机偷拍行为保护公民隐私权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们公司不大,只有二十多名员工。元旦那天的晚上,公司在酒店里举行了一个员工派对。派对开始时,老总别出心裁地说要做一个游戏,游戏规则是:所有的员工将手机调为震动,交到老总那儿;在整个派对期间,不准任何人接听手机;在  相似文献   

5.
为了完善网络环境下公民的隐私权保护,运用逻辑分析方法对"人肉搜索"引发的隐私权侵权行为进行了研究,认为"人肉搜索"极易侵犯公民的隐私权,"人肉搜索"下隐私权保护的限制主要包含公众人物和公共利益两方面;界定了"人肉搜索"各行为主体的侵权责任,"人肉搜索令"发布者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信息搜集者和网络平台服务提供者应当承担连带责任;提出了对"人肉搜索"行为进行法律规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马云 《源流》2010,(16)
让员工内心幸福,应是企业价值观之一。以前我们把自己定位为最佳雇主公司,现在需要做出新的调整。我们认为,所谓的最佳雇主公司,其实还是停留在老板对员工的我待你不错,你要感恩这样的浅层次上,这违背了我们缔造企业价值观的初衷。我们觉得整个阿里巴巴  相似文献   

7.
维康公司是国内一家大型的彩电制造企业,于2004年收购了总部位于法国的一家手机制造商恩贝尔公司。在恩贝尔被收购后,就不断有员工离职。到了2005年,情况变得更为严重。如今苏州公司销售市场部门“已经没有几个老员工”  相似文献   

8.
电子追踪科技促使刑事侦查监控犯罪能力发生质的飞跃,提升了案件侦破效率,同时也暴露出公权力利用电子追踪科技搜集案件信息蕴含着侵犯公民隐私权的风险。现代电子追踪科技的种类繁多,替代人类感官功能,对公民隐私权造成极大的冲击。以正当程序理念主导刑事诉讼的美国通过一系列定位追踪犯罪的司法判例,不断扩充解释宪法第四修正案的"搜索、扣押"条款,以"合理隐私期待"为现代隐私权界定的标准,"合理理由、令状原则"的司法审查程序保障,平衡公民隐私权与控制犯罪、维护公共安全的关系。我国电子追踪侦查技术在理论上未受到充分关注,立法的不作为使之游离于法律规范之外,实践中强制侦查法定的形式化,侵犯和干预公民隐私权。因此,有必要参考借鉴美国相关判例与立法,构建完善的电子追踪侦查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9.
"核心员工"是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中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词,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业和员工对科学管理和职业生涯设计的关注。核心员工是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资源。管理学中经典的"2/8理论"认为,20%的核心员工能为企业创造80%的产值,可见核心员工对于企业的重要性。要想在企业中寻求长期向上的发展,就要从争做企业核心员工开始。近日,笔者采访了庄臣泰华施(中国)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欧波先生,他就如何成为核心员工谈了自己看法。  相似文献   

10.
论隐私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诉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刑事诉讼保障犯罪嫌疑人的基本人权,隐私权是其应有之义。隐私权在刑事诉讼领域的诉求体现在:是否属于强制措施的认定标准从"物理入侵说"转变为"隐私权保护说";侦查措施中的"合理的隐私期待";为保护隐私权在侦查程序中采取相应的技术性规范;被害人的隐私权保护以及刑罚执行过程中的隐私权保护等。  相似文献   

11.
学界正在对隐私权问题进行探讨。网络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隐私权的冲击十分明显。论文从网络技术对现实生活影响的角度,分析网络时代对隐私权的新要求,比较其与传统隐私权之间的差距,论述网络隐私权较传统隐私权在权利主体、权利对象、权利属性上的突破。作者认为:网络隐私权的主体不限于自然人;网络拓展了隐私权的对象范围;网络隐私权不再是单纯的人格权,而是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复合型权利。  相似文献   

12.
正最近我刚入职,在一家知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你也许听说过"四大"的工作强度之高,也许因此而认为其员工个个都是"工作狂",不过我发现事实并非如此。目前我知道公司里有羽毛球协会,还开设了瑜伽班,员工在周五晚上或双休日常常通过运动来缓解压力、释放心情。  相似文献   

13.
职场中,很多公司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目的,将员工工资视为公司商业秘密而要求员工保密。因此,工资便成了员工口中不能说的秘密。前段时间,“某交易员家属晒工资事件”冲上热搜,最后企业以员工泄露公司秘密为由将其开除。对于公司的这一做法,网友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工资保密不具有合理性,因为工资属于员工个人信息,公司要求员工对工资保密,实际上限制了员工对自身信息的处置权;也有人认为法律没有明文禁止对员工工资进行保密,如果员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了工资保密协议,就应当遵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的发展 ,保护隐私权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本文通过对隐私权概念、内容的分析 ,认为有必要在宪法中确认保护隐私权的原则 ,同时在民法中或单独立法中完善有关隐私权保护的具体内容 ,并且对隐私权的保护提出了种种限制规定 ,使其更加完备 ,真正纳入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自从我当上公司经理后,妻子不知为啥,天天翻我的衣服口袋,翻我的公文包,查我手机中存的短信息,甚至到我的单位检查我的抽屉。因为工作关系,我和几位女客户吃饭,她竟追到酒店吵吵闹闹,弄得我很尴尬。我说她这是侵犯了我的隐私权,她却说夫妻之间没有隐私,还说好事不怕人,怕人没好事。  相似文献   

16.
金源 《人力资本》2008,(7):18-19
“英国的公司只有31%的员工信任他们的领导,澳大利亚是45%。而在亚洲国家,只有24%的员工认为来自公司高管的信息是准确的。另外,76%的员工觉得公司在过去12个月当中有一些非法的或者是不符合道德的行为。这都来源于员工对于公司高层的不信任感。柯维领导中心CEO斯蒂芬.M.R.柯维,5月29日在其“信任的速度”主题演讲中提到。  相似文献   

17.
李某某轮奸案信息传播过程中出现了媒体狂欢,许多信息明显侵犯了当事人的隐私权等,但违规媒体当时并未受到处罚,一些人认为我国内地缺乏具体处罚措施。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法律法规阐释等,论证我国已经基本完善了相应的规制机制,不存在"规制阙如"情形,而且相关部门已经依照规定开展执法,对违规披露他人隐私权的媒体进行了必要的处罚。  相似文献   

18.
韩燕丽 《社区》2011,(20):34-35
不知从何时起,手机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通讯工具,随着电信运营商争夺客户大战愈演愈烈,各种手机资费套餐令人眼花缭乱。前不久,中国移动北京地区手机资费进行了调整,这被业界认为是新一轮"降价风暴"即  相似文献   

19.
“人肉搜索”视角下我国网络隐私权保护立法评价及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些年,随着网络"人肉搜索"现象的出现,公民网络隐私权的脆弱性愈加凸显,首要问题就在于我国相关立法的滞后。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全新评价当前我国网络隐私权法律保护现状,研究认为完善相关立法并最终推动制定专门的"网络隐私权保护法"是应对形势发展的上策。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引发了"棱镜门"等一系列独具时代特性的事件。网络世界各项技术的突飞猛进,不断威胁着每个公民的隐私权。政府机构侵犯公民隐私权不仅在技术上更加容易,而且在事实上也颇为常见。公民隐私权并没有被我国现行宪法列为基本权利。规范政府对公民信息的监控行为,强化对公民隐私权的宪法保障,是我们建设法治国家必须面对的严肃课题。为此,亟需探究公民隐私权的存在价值与法理基础,并在宪法层面上寻求规范保障与救济保障。宪法保障下的公民隐私权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基本权利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