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制定《反家庭暴力法》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立法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是值得反思的。学界对我国家暴状况的判断是有偏差的。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并不缺少反家庭暴力的法律规范,事实上,我国的反家庭暴力问题,不是立法问题,而是执法问题。就立法者的立场而言,在我国仍存在诸多远比反家庭暴力更为紧迫的立法任务的情况下,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不具有紧迫性;从方法论的观点而言,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不但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家庭暴力,甚至可能导致公权力对私权利粗暴干预的负面效果;从立法的科学性而言,解决家庭暴力问题的关键是促进家庭内部的幸福与和谐,家庭暴力当事人之间存在着亲情伦理关系,应着眼于采用适应亲情伦理关系的特殊手段来化解。相比而言,制定《家庭和谐促进法》可能是比制定《反家庭暴力法》更为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警察干预家庭暴力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意义和要领问题进行了探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的有关规定,明确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的职责、权限和意义,界定了公安机关处理的家庭暴力案件的范围,对家庭暴力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警察干预家庭暴力案件的工作方法、工作要求、工作技巧等,为警察处理家庭暴力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的规定不明确、不系统,导致大多数的家庭暴力得不到法律的追究。由于家庭暴力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与发生在普通人之间的侵权行为相比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其救济目的和方法也应与后者不同,本文主张对于家庭暴力的民事责任,既不能固守、局限于现行《婚姻法》的规定,也不能为了反家庭暴力而简单地套用《民法通则》关于侵权行为责任的规定。而应该根据家庭暴力的特点,本着对家庭暴力进行有效防治的目的作专门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积极推动对家庭暴力的司法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5世妇会的重要成果《北京宣言》与《行动纲领》中突出的关切领域是对妇女的家庭暴力.国际社会对家庭暴力认识在不断地深化,已经形成了共识:即将对妇女的暴力问题与妇女人权、妇女健康、妇女精神卫生,和女童问题等同,认为它不仅仅是妇女发展的问题,而且是妇女权力的问题.我国政府和民间组织(NGO)在95世妇会和北京十5精神的影响下,积极促成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对执法人员进行社会性别培训,使他们转变认识,成为反家庭暴力的第一道防线.建议在社区建立监测网络和实施模式,有效地制止暴力行为.  相似文献   

5.
吴晓在2006年第1期《妇女研究论丛》上撰文《报道家庭暴力:新闻专业主义给中国媒体的借鉴与思考》中指出,家庭暴力,特别是针对妇女的家庭暴力,是当今国际社会的热点话题。目前,世界上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颁布了禁止家庭暴力的专门法律,并对家庭暴力的力量和干预对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中国自20世纪以后,家庭暴力问题逐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儿童家庭暴力问题日益受到国际社会和各国立法的关注,目前许多国家制定法律、政策,以有效地防治家庭中针对儿童的暴力现象,但各国对儿童家庭暴力的干预机制规定不尽一致.因此,有必要从立法高度加以系统规制.研究分析了中国儿童家庭暴力的现状、产生原因及严重后果,系统阐释了现有法律制度在干预儿童家庭暴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强调从儿童人权视角出发,从以下方面建构干预儿童家庭暴力模式:第一,建立家事法院或家事法庭;第二,推动《反家庭暴力法》的实施;第三,启动儿童人身保护令;第四,改革与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第五,设立处理家庭暴力的专门机构.在梳理反家庭暴力相应法律规定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梳理与规范儿童家庭暴力防治与处理系统,从而在我国建立有效的儿童家庭暴力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睦、安宁、团结的家庭关系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而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但在现实生活中,家庭暴力的存在侵扰着家庭的安宁和稳定,妇女又是家庭暴力的主要受害者。该文就家庭暴力的内涵、形成的原因以及《新婚姻法》对我国家庭暴力的救助措施和规定作了探讨,这对于反对家庭暴力,维护妇女权益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家庭暴力是近年来我国婚姻领域的突出问题,家庭暴力事件呈上升趋势,男尊女卑、父权制的封建陋习造成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多为女性,而家庭暴力行为的隐秘性、残暴性、反复性,使得反家庭暴力存在困难。立足于中国的实际,文章以家庭暴力的法律规制为切入点,反思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并对防止和制裁家庭暴力问题展开深入的理论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家庭暴力规制制度的完善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增加了有关禁止家庭暴力方面的规定。这是我国依法规范家庭成员间行为又一重大进步。家庭暴力的发生 ,是历史的、经济的、观念意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 ,防治家庭暴力就要从意识上树立男女平等的观念 ,在立法、执法方面加大力度、倡导公众群体、服务机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10.
家庭暴力一直是受到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以前,受害人往往忍气吞声,施暴者则得不到应有的制裁。新《婚姻法》颁布后,这一情况得到了有力的转变。近日,北京市丰台法院卢沟桥法庭试用新《婚姻法》禁止家庭暴力条款审结了一起由家庭暴力导致的离婚案件,使施暴者不仅少分了共同财产,而且还向受害人支付了损害赔偿金。  相似文献   

11.
家庭冷暴力作为一种新型的"婚姻杀手"目前已呈蔓延趋势,并成为家庭暴力的主要表现形式,这种"隐性病毒"给家庭个体、婚姻和谐以及社会安定带来的伤害超过了人们所熟知的肢体暴力。现行《婚姻法》第32条、第46条以及《妇女权益保障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都体现了对家庭冷暴力的救济,但在具体实践中,这种概括性的立法不具有可操作性。提出预防和制止家庭冷暴力的法律对策:出台全国性的立法,明确救济原则;修改现有诉讼程序,变更举证责任;增加新的救济途径,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
强制猥亵、侮辱罪历经从流氓罪、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到强制猥亵、侮辱罪的演变过程,罪名的演变引发犯罪构成要件的变化,正确理解使用暴力、胁迫手段猥亵他人或者侮辱妇女这一客观要件的内容,对于本罪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修正案九”调整本罪的行为对象不仅顺应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且是发挥刑法保障功能的需要。厘清本罪与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的侮辱罪的界限,其一看双方的关系,其二看是否带有公然性,其三看侮辱行为是否带有淫秽内容。  相似文献   

13.
狭义的家庭暴力,主要是指夫妻之间即婚姻主体对广大妇女所实施的家庭暴力行为.当前,我国存在的家庭暴力问题,使广大妇女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严重地侵扰着家庭的安宁,破坏着社会稳定、和谐与发展,已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正确认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深刻分析家庭暴力产生的根源,理性思考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途径,对于保障广大妇女的合法权益,建立和睦安宁的家庭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欧美各国相继开始制定反家庭暴力政策以来,三十多年间,这些国家的政策框架发生了多种变迁。一些国家经历了从性别框架向性别中立框架的转变,而另一些国家则朝着相反方向转变。导致这些转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国家制度、政治倾向、女性的政治影响力以及国际环境等。通过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各国采用不同的政策框架并非仅仅基于该政策框架本身的合理性和优越性,而是基于影响政策的不同走向的力量或因素之间的博弈结果。在当今中国首部反家庭暴力法生效之际,国外反家庭暴力政策变迁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完善反家庭暴力政策法规提供诸多借鉴,不仅可以提供理论基础,而且可以在反家庭暴力工作的协调责任、政府与妇女组织的合作、女性参政以及公共意识提升等方面提供实践层面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在现实中存在大量因家庭暴力严重损害妇女身心健康的事件,施暴者由于现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的制裁,而不堪忍受长期家庭暴力愤而杀夫的妇女如何定罪处罚,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不同法院同罪不同判"的情况,这些情况的出现,不利于司法统一,也不利于平等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因此加大对妇女暴力实施者的惩处力度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6.
现代社会,家庭暴力逐渐成为国内外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控制家庭暴力的社会原因和自身原因是控制家庭暴力的长远和根本的措施。而"受虐妇女综合症"的暴力周期和后天无助理论,是一种以消极沉默的形式对家暴的"自救";女权意识高涨与丈夫的认识不同步而导致的家庭矛盾凸显也成为以暴制暴的原因。因此,控制家庭暴力,需要在制定社会求助政策时将家庭暴力因素予以考虑,才能建立以司法机构控制为核心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反家暴的社会控制网络。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半流动家庭的离婚率呈现上升趋势,农村留守妇女群体的婚姻家庭权益保护方面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有待于通过完善立法和强化司法保护来加以解决。我们应当根据半流动家庭离婚案件和留守妇女权益保护的特殊性,认真贯彻保护妇女权益的立法精神,进一步完善我国《婚姻法》中有关妇女财产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修订离婚诉讼程序的相关规定,加强对留守妇女离婚案件的调解工作,以加大对离婚留守妇女权益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尤其是其中的犯罪问题,成为近年来社会关注的焦点,但学界、立法界、司法界对这一问题长期以来在认识上存在两大误区:一是家庭暴力应加大犯罪化进程;二是对家庭暴力犯罪的处罚应与其它暴力犯罪一视同仁。论文从法律社会学、犯罪学、刑法学、伦理学、法史学等多学科的视角论证了当前我国的家庭暴力的犯罪化不宜过于宽泛,同时由于某些既定的家庭暴力犯罪重于其他暴力犯罪,故应从重处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