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市场化进程、政府干预与企业对外担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关系到企业的资产安全和经营质量,直接影响了证券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本文以2003-2009年期间发生对外担保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从实际控制人角度出发,考察不同的市场化进程下,各级政府的动机和行为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政府干预对上市公司的对外担保行为有显著影响,且这一干预因政府层级和各地的市场化进程而异。因此,在讨论企业对外担保行为的相关问题时,应该更多地关注影响这一行为的根本性因素,从而寻求应对之道。  相似文献   

2.
从法律行为构成要件的角度入手,《公司法》16条第1款规定的公司对外担保问题不是当事人行为能力、标的问题。因此,判断对外担保的效力应遵循意思表示规则。公司对外担保的意思表示过程是: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做出决议,形成对外担保意思,由法定代表人向外做出意思表示。无意思形成的对外担保效力,应据动机错误的效力规则确定其效力。有意思形成的对外担保效力,属于典型当事人错误,可纳入表示内容错误。由于界定赔偿责任时,须考虑相对人的过错,相对人过错取决于其审查义务,应限制相对人只是形式审查公司章程与担保决议。  相似文献   

3.
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在理论上是有助于银行控制和规避风险,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上市公司在现实操作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如圈钱、违规操作、放大担保金额和拉长担保期限等因素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而在客观上恶化银行资产质量。该文通过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信贷担保问题的实地调研,发现这个推断能够为基于新疆兵团的实证研究所证实。这意味着信贷担保契约中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落空时常发生,理应及时进行信贷担保的制度创新,以便维护金融市场的竞争秩序。  相似文献   

4.
当前,信用担保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而信用担保业又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要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能正确地识别各种风险,并有效地加以防范和和控制。本文首先从信息不对称、受保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自身以及信用担保机构与政府部门、协作银行的关系等方面对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的成因进行分析,并针对风险存在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与控制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新《公司法》明确规定公司可以为他人提供担保,同时又分别从公司对外担保权主体、利害关系股东表决权、担保数额等方面对公司对外担保行为进行了严格限制,以寻求一种利益平衡.然而,新《公司法》的公司对外担保制度并非完美无缺,在防范公司对外担保可能产生的风险方面还存在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针对担保项目的风险控制问题,采用归纳分析的方法,分析了担保项目风险的评价方法和风险分析方法,提出借鉴企业信用等级评价标准构建信用评价体系,从道德风险经营风险等角度分析担保项目风险,关注担保全过程风险监控等建议。研究结果为担保企业控制项目风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往往通过投资于其他企业来扩张经济势力,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从而使得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一般称为"母子"公司.经济上的关联关系,使得对此类公司发放贷款时贷款人所面对的法律关系比对普通企业发放贷款时要复杂得多,相应的风险也高很多.因此,应研究以下问题,给信贷经营提供决策依据:1)严格审查借款人和担保人之间的投资关系,确保担保合法有效;2)关注公司对外投资额,确保担保实力;3)借款人必须为实际用款人,防止借款合同无效.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的担保行业起步较晚,存在着许多问题,担保业务与传统业务不同,经营的是风险,因此担保业务的风险控制是重中之重.结合我国中小担保企业担保业务风险控制的实际情况,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对上市公司对外担保制度作进一步法律思考的前提是解决公司有无对外担保的权利能力。文章先 从比较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得出肯定性结论。同时指出由于我国立法的粗疏,又使该规定引发了广泛 的法律争辩,进而成为公司法和担保法上的一个理论难题。笔者在厘清争辩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上市公司对 外担保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一人公司对外担保能力及其限制问题,比较并分析了新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分析认为,一人公司应当具有对外担保的权利能力,能够为其股东以及其他主体提供担保,但债权人在接受担保之前需要对风险作出准确的评估再行决定是否接受此项担保,并通过法人人格否定制度、外部监督制度、债权居次原则和区分原则,避免债权无法实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贷款担保作为上市公司融通资金的一种方式,是企业的一种正常的经营行为。它可以减少交易风险、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然而,目前由于种种原因,上市公司互保不仅没有起到化解市场风险的作用,反而加大了证券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风险,严重扰乱了资本市场的正常运行。因此,本文拟通过思考重庆“互保圈”现象,分析“互保圈”形成的原因及危害,并由此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新疆上市公司贷款担保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贷款担保为新疆上市公司快速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撑,但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甚至引发地区金融危机。通过建立信用市场、调整公司发展战略能够有效地降低新疆上市公司贷款担保风险。  相似文献   

13.
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构建了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应用因子分析法对目前在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13家煤炭公司财务质量状况进行了评价,并得出了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良好的结论,最后提出了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持续提升财务质量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部控制制度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联系,确保财务报告信息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目标。本文首先从国内外内部控制理论的变迁入手,就内部控制和会计信息质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了内部控制对会计信息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次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现状与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指出了应借鉴ERM报告的主要内容,阐述构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件的频频发生,与企业内部控制失效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典型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案例,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的原因。同时,对如何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研究与探索。  相似文献   

16.
以2007—2015年陷入财务困境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为样本,探讨了产权配置不同企业的内部控制质量对财务困境风险化解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高企业摆脱财务困境的概率;进一步地,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能显著增强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积极作用.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随着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的提高,内部控制化解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即当股权集中度较低时,因为"搭便车"现象和"掏空行为"的存在,即使控股股东持股比例不断提高,公司利用内部控制化解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可能性却是不断下降的;但是随着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继续大幅度上升时,控股股东和公司的利益统一,此时良好的内部控制会促进企业财务困境风险的化解,进一步检验发现这种作用并不会因为产权性质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7.
商业银行对上市公司贷款担保风险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担保是世界各国金融业通行的做法,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正常经济行为。但是由于我国金融业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一些上市公司之间违规关联担保等严重问题的存在,导致商业银行贷款担保中存在巨大风险。本文从商业银行的角度就如何防范与控制上市公司贷款担保中存在的风险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特征、融资结构的特点,探讨了我国特有的融资结构形成的制度、政策、环境和其他诸方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抑制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优化融资结构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以上市公司利润表为基础,结合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对总体财务指标特征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对利润操纵行为敏感的会计报表项目,据此可以设计出一套对已操纵的信息具有强烈警示作用的指标体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2003年沪市A股首亏上市公司存在明显的利润操纵行为;为了防范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必须从规范公司内部治理、完善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强化外部监管机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