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不跪的人”孙天帅被“炒”得沸沸扬扬,孙天帅的那种不屈的民族风格的确令国人敬佩,但由于某些原因,孙天帅忿然离去后,就匿声于人海中了。经过“众里寻他千百度”后,《河南青年报》找到了他,少康集团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将孙天帅“挖”了过去,然后送其到郑州大学深造,郑州大学也乐意接受这位“名人”。事情到这好像该结束了,但仔细看来,这里“藏”着一个近乎完美的一石三鸟的公关策划。一起寻找“不跪的人”,他们派记  相似文献   

2.
一位校长说:“公关教师都象李兴国,中国的公关一定会出现新的面貌。”一位企业家说:“中国的企业太需要李兴国这样的人才了!”公关界认识李兴国的人都知道他多才多艺,但了解他的人更知道他是一个追求完美,办事认真的人,这使他更为卓越,也付出更多的艰辛。公关界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是“教公关的不会搞,搞公关的不会教。”又教又搞出成绩很难。李兴国是北京联合大学的一名副  相似文献   

3.
美国《生活》杂志列出了人类历史上的“10大经 典之吻”,倒颇有意思: “犹大之吻”。耶稣的门徒犹太在公元29年利用亲 吻出卖了其师。他接受大司祭付给他的30块银子,答 应帮他们辨认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 就拥抱和亲吻耶稣,好让他们辨认出他。耶稣随即被 捕,然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永恒之吻”。法国艺术家罗丹在1868年雕出了一 座雕像,作品中是两个赤裸的情人在接吻。这座“永恒 之吻”雕像的问世,标志着古典时期艺术的终结。罗丹 自己形容说:“它是那么完美,似乎已经远离了周遭的 世界。” “被吻最多…  相似文献   

4.
他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企业舵手,全身散发着的事业激情和追求完美的处事风格,感染和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他是美国北弗吉尼亚大学的MBA,在风起云涌的地产行业,他敢为人先,虚心学习,使自己在业界的“含金量”非常足,被业界誉为“专家型领导”,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5.
男人也喜欢给婚姻套上美丽的光环,完美主妇是他们对女性的期待。但是,美国肥皂剧《绝望的主妇》中Bree对家务、烹饪、仪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脸上始终保持着招牌式微笑,做事总是分秒不差……如此过于精心设计的生活却让她才公倍感压力,他说,“什么时候你能回到坐在公园的长椅上,虽纸盒牛奶、吃汉堡时的样子呢?”其实,很多时候男人渴望完美却被完美所累。如果婚姻生活忆经被另一半安排得滴水不漏,他自然觉得活得像机械人一样毫无生趣,这样的灾难需要双方共同学会拯救。  相似文献   

6.
中国直销,完美为王。已成为不少直销商的共识,也是不争的事实。完美在直销行业中披金挂银,绝非偶然。近日,笔者在采访完美的一位高级经销商时,发现一个奇特现象,他没有像笔者见到一些直销商那样,大谈直销能如何发大财,如何购房购车,而是从完美的产品谈起,他总结了一句话:“不管分配制度怎么变都离不开优质的产品”,他的观点令笔者感到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7.
《女性天地》2007,(3):59-59
从相知、相识、相恋,到携手同老,每一对夫妻都有完美的爱恋故事,那些甜蜜的点滴回忆,在多年以后,内心仍充满了感动……当爱情在不知不觉中向亲情转换的时候,孩子便充当了重要的角色。 他们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的家,需要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但这个时候,他们没有璐,因为他们都被不孕不育所困扰着,就因为“年轻”时,太过于轻率,太过于跟随“丁克”时尚。为了当时的“丁克”,此时的苦水却只有自己往肚子里吞!  相似文献   

8.
不要轻易说“不行” 本刊记者:我的朋友昨天兴奋地告诉我,他母亲的乳腺癌复诊结果显示恢复的非常好,这让他们全家都兴奋极了。他的母亲五年前被查出乳腺癌且有淋巴转移,但他们全家都觉得她一定没事,他母亲也非常乐观,没多久后家里又新添了一个成员,他的母亲告诉他们:“我一定没事,还得看着大孙子长大呢!”  相似文献   

9.
一个乡下烧残的孩子,连手也没有,他和一个大学生的距离有多远,谁也说不清。可一位普通的母亲,却让他们之间画上了等号。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位于北京植物园的卧佛寺突然香火鼎盛起来,而且进香者很多都是时髦的大学生。大学生不愧为思维活跃、联想丰富的主儿,他们竟然能将“卧佛寺”跟英语“office(”办公室)联系在一起。理由很简单,无非是想找个好工作。将来要进办公室当白领,不烧香拜佛怎么能行?不可否认,大学生“香客”中不乏“人烧我也烧”的亦步亦趋者,但是,相当一部分人是真正的迷信者则毋庸置疑。对于烧香“求职”的迷信行为,许多人认为是心理空虚所致,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在一个职位有四、五个人竞争的严峻情况下,想谋得一个像“office”那样…  相似文献   

11.
让邹静之最高兴的事就是背着个破蛇皮口袋在吕家营和高碑店的旧家具市场瞎转,摊主们都和他熟了,有了什么宝贝都告诉他。“我花1200块钱买了一个清代圈儿椅,坐在上面,我觉得它是一个精灵,否则300多年怎么会没有被当劈柴烧了。”收藏古旧家具是邹静之的最大爱好,邹静之这个名字和他写的戏一样在这一带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12.
1.用充满意外的言语来表扬他 如果外表看起来是肌肉男,那么肯定经常会被一些“真强壮啊”“非常爷们儿”等赞美之词包围,对于他们来说听到这些词汇早已十分麻木,没有什么新鲜感和满足感了.如果你也用这些千篇一律的词汇,相信很快你就会被他淡忘,不可能引起他的任何注意. 对于这样的男人,如果称赞他“没想到你也有这么温柔的时候”等对立性的一面,对他来说这是一种新的体验,很容易把目光投向你.比如说一个外裹很柔弱的男生,柔弱可能就是他的自卑所在,如果相处的过程中,他做出了一些很果断的事情,你要不失时机地表扬他“其实也挺男人的”等等.  相似文献   

13.
1955年,当毛泽东主席把军衔授予那些身经百战的元帅、大将、上将的时候,一个从来没有指挥过火线交锋的神秘人物也被授予上将,他就是被人们喻为中共“特工王”的李克农。在他那大半生充满坎坷而又辉煌的革命生涯中,无处不浸透着妻子赵瑛对他默默无私的奉献和巨大的牺牲。而了解李克农的人也说:李克农亦把他一生炽热的爱情全部给了妻子赵瑛,他们的爱经风历雨,愈久弥坚,他们是革命队伍中最忠实的伴侣之一。  相似文献   

14.
J 《中国社会导刊》2002,(9):50-52
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一个摇滚乐队的主唱一边看着母亲为自己洗涮昨天的碗筷,一边不屑地叫嚷:“我从不做这种重复的事情。”J绝不这样,尽管他也很有思想,也是他们那个乐队的主唱。那个乐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初”。很纯净的感觉,和摇滚的动荡相呼应,有点禅宗的意味。名字是J起的,其实他的文化水平不高,只有中技。 J有很多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朋友,甚至包括刑满释放的,他对他们很好,时常照顾他们或被他们照顾,当然,他也通过他们发泄对生活的爱或恨。因此,J对生活和音乐都有些自己的看法。像他这样热爱着摇滚和生活的人在北京有太多太多,有些可能一辈子都不为人知,和那些虽然称为地下但却越来越多地见诸报端的乐队比起来,我想他们只能称为“地下之下”。他们摇摆着,他们唱着,他们在泥里和土里扎扎实实地生存着  相似文献   

15.
9月25日,一家在内地颇受欢迎的电视台播出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这个谈话节目平素插科打诨吸引不少观众,我有空也看看,放松一下。可是这一天的谈话却令我甚为吃惊。谈话内容之一是“9·11”事件。主持人说,“死士”(指恐怖分子)在驾机撞向大楼的时候,一定非常幸福。他在撞击那一刻,还把机身做了一个调整,这样就能以更大的接触面撞向大楼,非常镇定,也非常完美。另一位谈活人也表示赞同说,完美。什么是美?某些能够带来感官愉快的东西,被称为美。比如口焦舌燥之际,喝瓶冰  相似文献   

16.
樊冬柏 《老年人》2013,(11):24-24
一蔸蔸被村民当柴烧的树根,经罗玉亭一鼓捣,竟变成了一幅幅“墨宝”。这些“墨宝”里,有的是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有的甚至是一篇文章。今年64岁的罗玉亭,是安仁县商业系统的一名退休职工。罗老自小就对柴根情有独钟,少时跟随父亲上山砍柴见到了好的柴根,他准会将它背下山来藏起来。  相似文献   

17.
“低保富翁”——低保制度的悖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突然出现的督察组面前,王军(化名)兜里的手机突然响起,这可能是他最不愿接的一个电话。这款价值3000多元的超薄手机,此时泄露了他的某些秘密:作为一个低保户,他是不应该使用的。督察组由重庆渝中区民政局今年2月组建,专门针对辖区街道的低保检查。从3月到5月,他们在突击中查出了100余户违规的低保户,并宣布停发他们的低保费。渝中区民政局称,他们要逐渐挤干低保队伍的“水分”。“水分”被称为“低保富翁”或“低保懒汉”,他们不该享受低保待遇却进入了救助范围,例如使用高档手机的王军。但要挤干“水分”并非易事,当地民政局官员称,由于…  相似文献   

18.
张新 《现代交际》2011,(8):72-72
完美,大概对于一个舞者甚至演员来说,真的是一桩无上的追求。无数的舞者、演员,将其毕生的心血全部奉献给他挚爱的舞台,最终追寻的便是“完美”二字。古往今来,又有多少人为了“完美”二字疯狂、着迷,甚至是陷入其中无法自拔?  相似文献   

19.
《现代妇女》2008,(8):20-21
看裴勇俊的验.你或许会认为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很多女孩子却被他迷住了,在他那戴着眼睛、坦率、认真的脸上。你会看到一种智能的光芒笼罩着他。众所周知,智能是一种很容易吸引人的东西,而这个坦率的男孩.正好拥有了这个特征。或者你不知道他到底有多聪明,不过有他在的场合,气氛永远都是最完美的。  相似文献   

20.
《伴侣(A版)》2015,(6):63-63
对女人来说,要和另一半分享内心深处的秘密欲望,或是探讨两人关系中不完美的所在,是件尴尬的事;而从男性的角度讲,更不可能永远是床上的赢家,对于性爱他们也特别容易受伤害,可苦于男人的尊严,他只能口是“性”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