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郝相赟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5):210-2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商品、货币、资本三大拜物教理论进行了深刻而细致的阐述,揭示了拜物教理论的本质、根源以及对如何拜物教思想进行了理论探索。本文通过对马克思关于拜物教理论的研究和学习,来认识和克服现代社会中存在的拜物教现象,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
周肇光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我国著名经济学家王惟中、洪大两位教授合著的《〈资本论〉专题研究及其应用》一书,已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这部专著共有15个专题,近30万字,是作者长期从事《资本论》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丰硕成果。它标志着我国理论界对《资本论》研究进入到一个新阶段,对我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一兵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1):25-31
虽然马克思关于经济拜物教的讨论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第一卷中,但他对资本拜物教的批判,最后落脚在《资本论》第三卷资产阶级对剩余价值的不同形式的瓜分问题中。在与生产过程没有直接关联的利息、地租和商业利润中,资产阶级再一次将资本的剥削本质更深地遮蔽起来。这是一步步造成资本拜物教神秘幻象背后的客观关系转换机制。这也是一种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隐匿起来的有中变无的戏法。 相似文献
4.
刘力红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6(6)
在《资本论》三大手稿中,马克思从不同层面阐述了他的有关人的发展的思想。马克思不仅立足于唯物史观视域,具体地分析了人的发展的社会历史过程,他还从商品、货币、资本的维度来思考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现实状态。系统地梳理马克思在三大手稿中所阐述的有关人的发展的学说,在理论上有利于推进学界有关马克思的存在论、人类学、世界观、形而上的追求等思想的研究,在实践上,能够有效地回应现代人关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渴求。 相似文献
5.
李军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8(1):31-35
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是一部政治经济学著作,它实际上是一部包含了社会科学的许多分枝的光彩夺目的“百科全书”,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经济管理理论,既有经济管理的基础理论,又有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前者涉及了人性、人的需要的理论,后者涉及了管理的必要性、性质、基本职能和作用。发掘《资本论》中的这些经济管理理论,对管理科学和管理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使全国人民明确了改革的方向,进而在全国掀起了学习市场经济理论,了解、掌握市场经济及其规律的热潮。勿庸讳言,市场经济在我国确是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和事物。几十年来中央计划安排生产、统一配置资源已成为天经地义的事。尤其将市场经济贴上资本主义的标签更令人产生谈虎色变的感觉。当邓小平同志将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均是经济手段告知国人之后,人们才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经济。于是,对市场经济及其理论产生了极大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到处寻求市场经济理论和真谛。其实,只要我们重新翻开《资本论》,市场经济的理论即在其中。 相似文献
7.
张雷声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5-14
《资本论》是马克思耗费毕生精力完成的宏伟巨著,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使其与马克思的名字不可分离地连在一起。唯物辩证法是《资本论》分析资本和雇佣劳动关系的根本方法,恩格斯不仅在马克思创立唯物辩证法过程中,与马克思共同完成了唯物辩证法在经济学领域的运用,而且在马克思逝世后对唯物辩证法作出了系统化和完善化的研究。《资本论》具有经久不衰的学术价值,恩格斯对《资本论》的理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与马克思的三轮书信交流,以及修订《资本论》第一卷新版本和编辑出版第二、三卷所作的写作、注解、增补上。《资本论》是一把刺向资产阶级心脏的锋利的剑,恩格斯不仅通过写书评、通俗小册子的方式批判资产阶级对待《资本论》的态度,促使工人阶级去了解《资本论》,而且以直接的公开的方式批判资产阶级的错误言论,在捍卫《资本论》中发展马克思的理论。 相似文献
8.
张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0(2):28-37
《资本论》作为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巨著,蕴含着丰富的反贫困思想。本文通过对《资本论》反贫困思想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价值意蕴进行三维审视,全面解析了《资本论》反贫困思想发展的内在理路、发展逻辑和价值向度,揭示了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度下无产阶级贫困产生的前提、根源、秘密、加大与恶化、表现及后果、异化劳动等问题的理论逻辑,究明了无产阶级贫困问题产生与纾解的复杂性和多维性,厘清了无产阶级消除贫困依赖的阶级力量、根本路径、历史必然、现实选择及全景路线图的实践逻辑,全方位呈现了《资本论》反贫困思想展示的立场、方法和观点,对人类反贫困和在理论上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与在实践上推动精准扶贫、改善民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李泓江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18
马克思的《资本论》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日常生活思想。本文认为,日常生活构成了《资本论》中除了“生产”“资本”之外的一条隐性的理论线索,是马克思整体思想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本文从四个方面较为深入系统地讨论了《资本论》中的日常生活思想:马克思对其所处时代日常生活样态的批判、马克思对日常生活时间结构所做的区分、马克思对日常生活历史性的讨论以及马克思对美好生活的设想。本文认为,批判向度、结构向度、历史向度与价值向度构成了马克思日常生活思想的基本理论架构,不同向度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理论整体。就现实情形来看,在人类社会日益数字化的今天,日常生活呈现出了新的特征、产生了新的变化。面对这些变化,马克思的经典学说在日常生活的理论阐释、现实批判以及理想感召等层面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王正儒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7(6):80-82
信用是市场经济活动的基础。我国企业信用制度的缺失,大大削弱和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的阐述了信用理论,指出信用对商品经济社会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重温这一理论,结合当前我国企业信用的发展现状,以期对我国企业信用问题的成因从理论渊源上有着更为深刻和准确的理解,并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的提出了若干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资本论》中生态思想的研究成果颇丰,却对农业生态思想研究不足。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问题频发,因而对《资本论》中隐蕴的农业生态思想进行研究显得尤为必要。《资本论》察明了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源,剖析农业生态问题的核心并提出相应的破解之道。其农业生态思想以批判性、系统性以及革命性的鲜明特质贯穿始终,这为我国农业发展摆脱生态困境提供了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白暴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3)
学术界存在着一种普遍的观点 ,认为《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不一致的。本文详细地讨论了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量的规定性 ,得出结论 :《剩余价值理论》与《资本论》中地租量的确定是一致的 ,其文字表述上的差别是由两部著作中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叙述上的次序区别而引起的 相似文献
13.
14.
作者认为,研究《资本论》应该正确地理解和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Ⅰ、Ⅱ);2。无产阶级的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3.再生产理论及其确立,4.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的独立科学价值;5.《资本论》的理论部分和历史部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田建国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4):F0002-F0002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一门重要学科,已经走过了二十余年的历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正面临着不容回避的新挑战和新的课题。就学科与学术发展而言,二十余年的建设与累积,客观地提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中发展与提升的内在要求;就实践发展而言,要 相似文献
17.
从大学生学习《资本论》后的情况调查,得出了大学生学习《资本论》具有使大学生正确理解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使大学生更好的学习和理解经济管理类其他课程、可以提高大学生分析问题、明辨是非的能力、激励大学生养成勤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可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都以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规律为研究对象,却得出了十分迥异的结论.分歧首先产生于基本命题--商品价值,从商品价值开始,到工资、利润及历史观都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因而演绎成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撇开<资本论>与西方经济学在阶级立场、理论体系和论证方法上的区别,它们在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促进生产力发展上,仍然具有内在统一性和外在互补性.在健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一方面要坚持<资本论>的指导地位,继承、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又要借鉴和利用西方经济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建立科学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改革实践拓宽道路. 相似文献
19.
周世兴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86-88
由于健康状况日益恶化而使《资本论》写作受到妨碍期间,俄国革命运动过程中凸现的关于人类社会一般发展道路与世界各民族特殊发展道路的关系问题,使马克思的理论视野扩大到对古代社会的历史学人类学研究,以探明原始公社解体以来东西方社会走上不同发展道路的具体进程,从而完整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的由来及其历史暂时性,实现了其社会历史理论宏大的“艺术的整体”。 相似文献
20.
关于《资本论》和《经济表》资本循环理论的异同问题,学界长期以来存在“相近说”和“超越说”两种观点。然而,这两种观点都存在较为明显的缺陷:“相近说”更多强调马克思和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在“研究方法”“内在逻辑”和“现实应用”的相近之处,而忽视了马克思批判魁奈而形成的理论观点;“超越说”更多强调两位学者在学术立场上的差异,以及由此带来的资本循环理论的差异。两种观点都没有全面反映《资本论》和《经济表》在资本循环理论上的异同。文章分别从“主要观点”和“方法论”层面对两者的资本循环理论展开比较后发现,《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呈现出“主要观点相近”和“方法论相异”并存的现象。通过对这一独特的学术现象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后发现,之所以在方法论相异的情况下《资本论》和《经济表》的资本循环理论在主要观点上仍然存在诸多相近之处,主要原因在于马克思和魁奈在考察资本循环问题时都经历“经济关系”分析的环节。然而,由于马克思和魁奈对“劳动一般”和“自然秩序”的理解不同,两种资本循环理论存在根本性差异。虽然多次对魁奈的资本循环理论表示认同,马克思也意识到其自身理论观点与《经济表》存在不同,但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影...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