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0年至1941年,国统区爆发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粮食缺乏,粮价高涨,对军民生活和抗战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克服这一危机,国民政府不得不实行粮食统制,加强战时粮食管理,实行以田赋征实、征借、征购为核心的统购政策,实行军粮、公粮统一供应的统供政策,实行粮食平价公卖、调剂有无的统销政策,并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这些政策的实行,对于缓解当时的粮食危机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美国为维护自身国家利益,主要采取粮食"和平计划"战略、粮食垄断化战略、粮食能源化战略、粮食金融化战略、粮食转基因化战略等手段来攫取大量经济利益、遏制战略对手。在此背景下,中国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来应对美国全球粮食安全战略,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3.
高长武  雷侃 《中华魂》2008,(9):57-59
当前世界粮食危机的主要表现一段时间以来,国内外媒体纷纷报道了世界粮食供应日趋紧张的形势。不少国外媒体和有关人士认为,自2007年下半年以来,粮荒问题正在逐渐演化为一种全球性的粮食危机。2008年5月2日,联合国新任食物权问题特别报告员奥利维耶·德许特就明确指出:"粮食紧张和粮价上涨正给全球各地带来一场粮食危机。"美国《华盛顿时报》4月10日刊登的《全球粮食骚乱愈演愈烈》一文,也指出:"数月来,国际农业问题分析家们目睹了这场危机不断加剧。"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警告说,如果处理不当,全球粮食危机可能影响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甚至影响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4.
粮食与石油、矿产资源等其他大宗商品一样越来越具有金融化的趋势,粮食衍生品市场价格的急剧波动是其主要表现,此外金融化还涉及到包括粮食企业的股权公开化、金融索取权的高流动性和粮食资产证券化等内容。在提出粮食金融化研究的论题之后,尝试对粮食金融化进行界定,并分析了粮食金融化的背景及其特征,为下一步深入研究粮食金融化的相关问题开展了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5.
粮食金融化对粮食价格波动的影响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金融化背景下,粮食价格波动表现出不同于传统粮食市场的显著特征。论文构建粮食金融化影响粮食价格波动的理论基础和研究假设,运用GARCH和EGARCH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粮食价格波动具有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特征。粮食金融化加剧了价格波动的集簇性和非对称性。研究证实了粮食金融化加剧粮食价格波动性的结论,为粮食价格管理和粮食安全政策的制定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2022年2月24日,俄乌战争全面爆发,欧美等西方国家持续对俄罗斯石油出口实施制裁,国际原油价格随之大幅上涨,一度突破100美元/桶,并在高位持续震荡,给我国石油安全带来较大冲击。此轮油价高涨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加剧了全球石油供需失衡、影响了石油供应稳定、抬升了石油期货风险溢价。未来国际油价在短期内主要呈上涨态势,但仍面临一定下行风险,中长期有望回落,但也面临较大不确定性。此轮油价高涨将推动全球能源危机,加剧我国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和能源转型压力。对此,我国应充分认识供应多元化和战略转型对保障国家石油安全的重要性,不断优化石油储备体系,加速推动油气产业绿色转型和技术创新,在能源供给中寻找战略平衡点。  相似文献   

7.
全面抗战时期,受战事影响,后方的粮食匮乏问题日益凸显.本就缺田少粮的徽州各县,粮食问题则更为严峻,民食不足和粮价高涨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对地方经济与民生产生很大影响.该地粮食问题之所以严重,除了受自然环境影响外,还有其他一些客观因素,如外来人口大量涌入导致粮食消费量激增、不法商人囤积居奇和偷运走私、水陆交通不便导致物资运输困难,等等.当地政府通过开源和节流两条途径来化解战时粮食危机,采取的措施包括鼓励垦荒,积极增产;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严禁囤积,打击走私;尽力抢购,配售调剂.粮食问题的解决成为战时皖南地区抗战力量持久存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传统观点认为,粮食价格波动是市场供求、宏观政策及粮食自身属性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近年来其解释力备受争议,而粮食日益增强的金融属性逐渐受到关注。在粮食金融化视角下,基于2004年9月至2016年2月各变量的月度数据,通过构建玉米价格波动的金融化驱动体系,利用ARDL模型可遴选出玉米价格波动显著的金融化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期货市场、国际石油价格和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是影响玉米现货价格波动最显著的力量,同时敏感性检验也验证了这一结论的稳健性。调控玉米价格不仅要关注传统供需力量,还需强化对期货市场和汇率市场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通常认为粮食储备可以在年度生产和市场发生波动时平衡当年供应,控制粮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同样目标。尽管储备可以吸收生产和市场的短期波动并保持供应和价格稳定;但是,它也可能延缓市场价格的信号作用,把本来不严重的短缺倾向积累成巨大的波动。例如,1999/2000年度到2005/2006年度世界粮食储备持续下降,虽然维持了5年—6年粮价稳定,但却可能触发了2007/2008年度更激烈的粮价上涨。因此,如果把供应不足的趋势当作生产的短期波动,并且用储备加以平衡,粮食储备的作用就可能走向原定目标的反面。同理,控制粮价也可能是今后粮价更大幅度上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粮食顺价销售作为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举措对减少国家财政负担 ,将国有粮食企业推向市场 ,实现粮食企业扭亏为盈具有积极意义。粮食顺价销售启动后 ,国内市场粮价将有一定程度回升 ,但只要加强国家粮食宏观调控和市场物价管理就不会引起粮价暴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分析了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粮食价格变动主要受其自身惯性的影响,我国粮食进口与国际粮食价格之间存在着较为显著的正向弹性关系,尽管 “大国效应”很微弱,但要警惕未来我国进口对国际粮价的影响。需要注意的是,我国粮食进口使得国际化肥供给价格弹性增大,因此我国粮食进口要充分考虑世界供给能力,提前给予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或合理稳定的进口需求预期。生物质能源产量、原油价格与国际粮价的弹性关系趋向式微,表明我国粮食进口稀释了生物质能源和原油与粮食之间的价格需求弹性。为此,我们要密切注意国际性因素对粮食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增强合理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的能力,从而保障国内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粮价迅速上涨,国内外粮食安全风险引起广泛关注。本研究认为,当前全球粮食库存充足,粮食安全问题主要不是生产和总量问题,而是结构和分配不平等问题;当前导致国际粮价上涨的主要因素是全球通货膨胀加剧,我国粮食安全坚持“以我为主”方针有利于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当前我国粮食安全状况在总体上处于历史较好水平,要警惕单纯依靠粮食自给率指标带来对粮食安全形势的误判。此外,管控未来粮食安全风险应对未来我国粮食需求增长潜力做出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13.
粮价飞涨正演变成一场危及全球安全的粮食危机,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几个富裕国家正出现强大的食品产业集团和食品联合体,它们在近几十年内迅速走向集中。食物集团的手,还进一步伸向投入环节,使得种子、化肥、农药、机械等多种生产性投入,都一步步走向集中。结果是扭曲了全世界的农业生产和食物体系,并注定了他们在这场危机中成为最大的赢家。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特点及其原因.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脆弱性历史和现实的证据分别以饥荒和高粮价大致的粮食危机的形式表现.通过分析并得出结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的脆弱性在过去和现在普遍存在,而且这种状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自然灾害、战乱冲突、国际局势动荡等原因造成粮食供给量的下降,而经济危机、粮价波动等原因又导致人们的粮食获取能力下降,两者共同作用导致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不安全及其脆弱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Diks-Panchenko的非参检验方法,对2003年1月—2014年6月我国的粮价和通胀月度数据进行非线性的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发现粮价和通胀之间存在短期和长期的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研究还发现,通货膨胀可以影响种粮成本,而种粮成本的上升又能够推高粮价,通胀对粮价影响的成本渠道是畅通的。因此,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加粮食生产补贴,以减轻种粮成本上升对粮价上涨的压力。另外,国家还需继续实施粮食收购托市政策,保持粮价的平稳上升,防止出现"粮价—通胀"相互推高的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6.
"粮价是百价之基",是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计划经济时期的一个历史概念,现在粮价仅占消费价格总指数的5%。提出要突破传统思维定势,科学认识粮价在现实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切实改善宏观调控,扎实服务"三农",以维护城乡消费者的利益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粮食既是商品又是公益性产品的特点、粮价形成和实现的主要影响因素基础上,提出构建新型粮食价格监管机制的框架设想:坚持通过市场形成粮价、政府和市场共担粮食价值补偿、健全政府粮食储备、加大涉农补贴和投入、开拓国际粮源、强化粮价监管。  相似文献   

18.
清代山东地区的人口、耕地与粮价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耕地与粮价变迁是反映传统社会经济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们之间关联密切。清代山东地区人口的增长、土地垦殖的深化,造成社会经济规模不断扩大,但这并非是一种质的飞跃。乾隆后期,人多地少、粮食短缺、物价上升等问题日益突出,这使得整个社会经济的脆弱程度不断加剧,社会危机逐渐突显。社会问题的加重,反过来又加速了经济的脆弱化程度,致使灾荒频发,百姓生活贫困,整个社会陷入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9.
世界粮食危机不仅波及了中东北非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引起了主要粮食进口国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动荡。埃及作为中东北非地区的主要粮食进口国受到世界粮食危机的影响,国内物价高涨,经济陷入危机,民众为了发泄不满情绪诉诸街头政治,社会陷入动荡。虽然埃及后期的民主改革要求得到满足,也无法平息社会的动荡不安,这和世界粮食危机的深刻影响密切相关。埃及的社会动荡对作为粮食消费大国的中国的粮食安全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中国必须重视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保证社会稳定不受到粮食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无农不稳,无粮则乱。这是被人类社会历史证明了的真理。粮食,不仅是一般的食用商品,而且是特殊商品。因为它关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乎国家的安全。粮食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一段时间以来,国际市场粮价大幅攀升。2007年全球小麦价格上涨112%,玉米上涨47%,泰国大米更是从今年1月份的每吨360美元飙升至不久前的100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