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创建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符合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发展趋势,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高校要从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新媒体时代的环境要求以及高校科学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将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放置于高校育人工作的总体布局中,与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制度建设协同共进。开展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且具有精神内核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创建“大思政”与“大党建”协同教育格局,以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建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为了进一步深入落实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将传统的思政课程转变为课程思政,通过思政元素与各专业课程的深度融合,实现对高校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在课程思政改革发展的背景下,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发挥好课程思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协同育人的价值和作用,高校应以课程思政为研究背景,分析与探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发展的实践策略,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生活思政”是对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守正创新,是构建“三维”育人体系的重要举措。文章深入研究“生活思政”育人的有效性和实践路径,探索其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和意义。“生活思政”以生活为主线,在鲜活的生活事迹中实现思想引导;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和平台,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实践教育为方向和基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在当前社会快速变化和多元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成长需求。“生活思政”通过不断创新实践方式和深化研究,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如何充分发挥学生党支部在高等院校立德树人培养任务中的积极作用,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基层党支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话题。本文通过分析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会计学院学生第三党支部打造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的建设路径,整理出建设“党员之家”、强化理论学习、做实支部工作、全面从严治党、突出红色教育、以党建促发展等6方面的建设任务;明确对标学生第三党支部经过培育建设基本形成了一套成熟的“166”党建工作体系,通过这个工作体系旨在构建一套基层学生党建“五位一体、厚德育人”育人工作模式、打造一个“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发展”会院先锋思政实践育人品牌、凝练一批基层学生党建创新工作方法和典型案例经验、推出一个高质高效运行的新媒体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党建工作需要通过新闻传播教育作为利器,高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环节,高校党建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领域。新闻传播教育具备较强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研究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与新闻传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意义重大且具备充分的政策支持和实施环境。本项目以西安培华学院新闻学专业《广播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及《融合新闻理论与实务》两门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文字、图片、视频、H5等生产新闻作品的实务课程为例,探究全媒体背景下高校党建和新闻传播教育协同育人机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要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背景下,领悟“课程思政”的科学内涵,充分挖掘和运用军事理论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思考思政元素有效融入课堂的方法,探讨高校军事理论课思政建设的困境以及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  相似文献   

7.
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给传统的高校思政教育带来了“失效”危机,高校思政教育长效性建设应重视机制建设。强化思政教育,是学校一项系统性工作,核心是要建立一套可以有力保障思政教育继续获得实效的长效机制。为此,应该构建领导机制与管理机制,构建并且完善队伍激励保障机制与全员育人机制,建立教育、管理与服务充分融合的全程育人、全面育人机制,构建并完善大学生思政教育保障机制,建立长效的工作评价机制等,接下来,将从这些方面进行探究,旨在能推动思政教育成效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是提升新时代高等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效能的必然之举。关键在于明确高校思政课在课程思政建设中的领航地位,发挥思政课的领航作用。高校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推进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回答了“何以必要”的问题。思政课能够领航课程思政,是由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所决定的,回答了“何以可能”的问题。构建教学目标引领、教学内容引领、教学方法引领、师资队伍引领于一体的现实进路,回答了思政课领航课程思政建设“如何推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社会文化正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多元文化、多元经济发展形态的形成,使得大学生德育素养、道德素养、文化素养等受到严重影响。面对多元信息的迅猛发展,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养协同育人模式是提高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的必要选择。构建课程思政与艺术素质协同育人体系,既要以课程思政为抓手,也要以艺术课程为主要平台,基于此,本文对两者协同育人模式构建进行论述分析,旨在深化课程思政与艺术教育融合,达到学生艺术素养全面培养目的。  相似文献   

10.
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进行研究,在主体性教育原则的影响下,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水平进行科学的研究和解释,建立生活化全程化生态化的大学生思想教育理论。加强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工作是提高学校的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三位一体”课程思政育人存在学校重视程度不高、课程思政育人认识不够、教师育德能力不强、思政工作贯穿专业课路径缺失等一些问题。本研究以问题为导向,从学习认识、顶层设计、组织机制、实施载体、队伍融合、保障机制等方面分析。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工作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问题,提出“三个3”的党建学生思想教育育人新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教育事业和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发展背景下,高校开展育人工作对学生思政教育也愈发注重,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对思政教育工作模式进行改革创新,使思政教育效率与质量得到同步提升,加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研究也十分有必要。本文联系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创新的积极意义,对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开展现存的问题进行仔细的分析,并从深化互联网+思想认识、完善思政教育内容、推行互联网+教育模式、做好校园网络文化融合、强化网络监督管理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有效的高校思政教育创新实践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下,心理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离不开心理育人,其对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应使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心理育人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提高大学生思政教学的认同感与接受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同时,其还可以拓宽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使思政工作“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成为可能。心理育人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理念方法上的借鉴,增强育人的亲和力、针对性和实效性,进而实现育心与育德的充分结合。基于此,本文将具体探究心理育人促进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以期能促进高校思政教育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形势之下,信息技术赋能教育的趋势更为明显。对于教育者来说,及时抓住数字教育发展契机,引领教育的信息化变革和高质量发展是教育创新的内在呼唤,也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来说,新媒体环境下各类媒介的创新使用,信息化教学的纵深推进,将解决思政教育资源利用不足、教育聚焦度不高、协同育人时效发挥不明显的弊病,对于思政课堂优化建构具有多重意义。本文主要就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运用问题进行探讨,在现有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研究宏观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微观分析。通过对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的深入反思,明确新媒体时代下信息技术势能转化为思政育人效能的最佳答案。  相似文献   

14.
新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呈现出教育方式由嵌入式向融合改变、教育主体从单一向协同延伸的发展趋势。但同时也存在着思政教育系统性不足、思政教育主体协同力不够的改革难点。对此,面对新时代下的新要求和新问题,遵循“三全育人”的要求,发挥课堂主阵地的优势,建立全方位协同育人模式。围绕课程思政教育创新需求,打造多主体参与的思政教育队伍,通过系统性破解思政教育改革难点,实现思政育人的革新。  相似文献   

15.
促进以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与思政育人工作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但新媒体平台仍处于信息纷杂的互联网大环境中,内容、形式、运营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对此,需转换思政宣传思维、优化思政育人内容质量,拓展高校思政育人深度广度、丰富创新思政育人实现形式,推进高校新媒体建设、打造专业化思政育人团队,助力建构融合发展、高效科学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6.
“大思政”格局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人员参与的广泛性、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教育理念的人本性的特点。从现实情况来看,“大思政”格局下面临着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育人模式陈旧单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等现实困境,难以有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扎实推进“大思政”格局的构建,高校在统整多方资源上,构建“三全”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在利用教学模式上,活用、巧用专题教学、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模式,切实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大力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大思政”协同育人共同体,稳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高质量开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我国高等学校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开始越来越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是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必然趋势,是建设“大思政”教育的有效举措。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思政面临着部分“双创”课教师思政素养有待提升、部分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方法实施合理性欠佳、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课程思政实施标准仍不明晰、个别学校创新创业课程思政育人氛围有待优化等问题,通过梳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现存问题,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方法路径,对加强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专业教师授课质量与思政素养、优化课程建设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融合学科特色开展高校党建“双创”标杆院系建设工作是推动高校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和创新举措。在高校党建“双创”视域下,推动基层党建与学科建设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必须找准两者融合发展的契合点,强化融合共识,完善融合举措,研究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切实以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本文以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为例,阐释融合学科特色开展高校“党建”双创工作的重要意义,以明晰融合发展路径、汇聚融合发展合力、延伸融合育人机制、健全融合体制机制等四个方面提出实践路径,探索“党建+”与“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高质量党建工作是高校事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动力,也是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保障。在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不仅是推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迫切需要。为实现高质量的党建工作,应充分发挥党委领导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的思想认识;强化政治引领,促进党建工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拓展工作形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提质增效,从而形成高效的党建工作机制,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高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医教协同教育改革里程碑式在推进,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尤为突出,充分发挥高校的各方力量,重构协同育人新版图、重塑协同育人新格局、重现协同育人新效果,为医学院校培养又红又专的医学人才,符合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构建大思政育人工作体系,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考量。聚焦新时期医学院校破解的焦点,以医学院校实际状况视角,用PAS方法客观调研当前育人的现实境遇与挑战,结合长春中医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精准构建协同育人逻辑结构,系统分析杏林青马工程育人机理,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落脚点,构建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长见识知识、加强品德修养、增强综合素质五个方面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真正提升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