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莹莹 《学术论坛》2012,35(10):89-93
"佛教文学"是现代学者将各种零散偶然的并不一定有内在联系的文本整合而成的一种文学形态。这种考古式发掘、阐释与对话同20世纪中国文学的语境密切相关,在此语境中纵观"佛教文学"研究,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1)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的"佛典译介文学"研究;(2)20世纪初到50年代的"敦煌文学"和敦煌"俗文学"研究;(3)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印度文学"研究;(4)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佛教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自1900年敦煌藏经洞发现以来,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敦煌文学百余年的发展,见证了中国百年学术的兴衰,成为中国百年学术的缩影。敦煌文学的每次飞跃性发展,几乎都离不开敦煌文学文体研究的推动。从1909年蒋斧《沙州文录》到1929年郑振铎《敦煌的俗文学》,再到1987年周绍良《敦煌文学刍议》,从早期敦煌佛曲到敦煌变文再到讲唱文学,“敦煌文学”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和确立,从模糊到逐步清晰。在百余年发展中,敦煌文学研究中的争议与分歧,有些逐步达成共识。而走出“就敦煌而说敦煌”的狭小天地,用开放的眼光开展多学科合作等学术理念,也逐步成为当下敦煌学界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查明昊 《晋阳学刊》2008,(3):107-111
唐五代敦煌诗僧群体文学可分为陷蕃时期的沦陷区文学、张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光复期文学和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的孤岛文学三个阶段。敦煌地区陷蕃以后,由于与中原的交往被阻隔,敦煌文学被迫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学;张氏归义军时期,由于重新得到中原文学的补养,敦煌文学达到鼎盛;而到了曹氏归义军政权时期,敦煌与中原的联系被阻断,没有中原文化文学的滋养,敦煌文学也慢慢走向衰落。在敦煌文学的发展进程中,诗僧起到维系传统、导夫先路和创作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伏俊琏 《学术研究》2022,(3):168-176+2
“敦煌文学”包括敦煌出土的5到11世纪以写本形式保存的文学作品、文学活动和文学思想。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变文、俗赋、白话诗、曲子词等新的文学品种,填补了文学史的某些空白。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例如文学的起源和生成问题、宋词的源头问题等,都可以通过敦煌文学得以重新阐述。敦煌文学为早期中国文学的传播研究提供了新方式,尤其是文本的结集问题,可以更为真实地再现中古文学的传播生态。  相似文献   

5.
“敦煌文学”概念出现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广泛流行于80年代之后。对“敦煌文学”概念的界定经历了一个过程,最新的界定虽较好,但仍需继续完善。另外,本文还简要地论述了敦煌文学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6.
敦煌文学的价值及概念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敦煌遗书中的文学文献,以其所包涵的经典文学、宗教文学、中原文学、教育文学、底层文学、应用文学、乡土文学七个层面,构成了一个特殊的文学畛域,从而展示的是一种人类社会在进入到一定文明阶段后,社会文学活动理应具备的、然而又因资料的乏匮,难以在历史生活的描述中得到实证的发生、发展的必然轨迹.因此,其体现的文学史料价值,在整个人类文化史上可以说是绝无仅有.不仅对于了解一定社会背景下一个社会聚落文学发展状况具有典型意义;对于认识人类社会文学活动的某些历史规律,更有着无以替代的文化标本价值.正是基于这一论点,文章对以这批文学文献发现地命名的文学畛域的概念内涵,亦作了新的界定,认为所谓"敦煌文学",理应包括敦煌遗书中所有的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7.
近百年五四文学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五四文学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五四至40年代初为第一阶段,这一阶段对五四文学的评价与研究是多元化的自由阐释,方法多样,立论驳杂,但基本上是沿着由浅入深、由微观到宏观的健康轨道展开的;40年代初至7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五四文学研究呈显为文化型与政治化两种充满悖论的解读方式,并日益趋于政治一元化的研究模式;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为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经历了从“拨乱反正”,恢复五四文学本来面貌到深入反思并力求超越五四文学精神的过程,研究视野与方法再度表现为多元化的格局,文化学研究、比较研究、语言本体研究等都取得了空前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在敦煌遗书中,珍藏着一批出自唐、五代、宋初时期由军营将士及军政人员写作的文学作品,或是对当时的重大战事有所反映;或是对当时的军营生活有所记闻;或是对当时的军人精神情感有所描述.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中的一些作品,还表现了"战俘"这样一种在文学史上难能一见的人物的内心世界.本文依据内容对这些作品略述梗概,以期使敦煌文学中包含的这一重要方面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对我国古代文学中的军旅文学有所探赜.  相似文献   

9.
杨雄 《学术论坛》2004,(6):125-129
论敦煌文学而不论先唐文学、不论敦煌文学中的传世文学,且以俗文学为主并兼及不少非文学作品是欠妥的。论敦煌文学不能脱离中国文学的大框架。敦煌文学的内容应包括敦煌先唐文学和见于敦煌的唐宋传世文学作品,要严格文学与非文学作品之辨。敦煌文学分类不应以俗文学为主,而应首先区分传统文学与俗文学两大类,各类再以文学形式分文、诗、赋、词、讲唱等类,此外,应注意唐宋主流文学与敦煌地方文学之别。  相似文献   

10.
由于鸦片战争及清王朝腐败所造成的民族危机、国家衰败,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文化甚为发达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影响下,出现了一批初步开始具有现代性政治理念的知识群体。他们用从西方文化借用过来的新兴政治思想重新阐释政治生活,体现了与古人不同的政治参与精神。近代知识分子这种政治理念的变化,对文学的现代转型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使得政治与文学迅速联姻,在推动文学走向泛政治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抬高了文学的社会地位。近代以来文学泛政治化观念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把文学作为社会改革"利器"的夸大性使用。这在当时造成了一种普遍的推崇文学的社会气氛。近代以来对文学之社会作用特别是政治作用的普遍重视,既为文学改革营造了浓厚的舆论环境,也为文学改革提供了一种来自社会的动力。  相似文献   

11.
布伊尔先生的学术研究工作是他从生态立场教授文学的兴奋与他对生态问题做的公民承诺相结合的直接结果。布伊尔花费了近20年的时间,撰写了生态想像理论三部曲:《生态想像》《为濒危的世界写作》和《生态批评的未来》,为我们研究生态文学和生态批评理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批评思想的三个理论基础是生态无意识的概念、空间和地方理论,以及对含有生态措辞的法规条例的理解。他还指出,美国的文学与环境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早期对"生态批评运动"的自觉,发  相似文献   

12.
我国文学语境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从最初的偶然使用到多元化、普泛化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当前主要集中在六个研究层面:运用语言学的或泛化的"语境"概念进行的文学研究、文学语境的理论探索、文学文体的语境研究、文学修辞的语境研究和文学翻译的语境研究.我国文学语境研究伴随着"语境"概念在人文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泛化发展业已形成一股趋势,但对"文学语境"的独特性关注不够,尚未形成系统的文学语境理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近现当代文学的分期 ,在建国后的 30多年里文学研究界有一个比较稳定的看法 ,即如同王瑶先生所言 :“我们一般都是将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的文学视为近代文学 ,下与现代文学相接 ,而将建国以后的文学视为当代文学。”1这是一种近代—现代—当代的分期方式。但在八、九十年代 ,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对于分期问题的看法 ,比如王瑶先生自己就认为现代文学史的起讫时间应为 1919年的五四运动爆发至 1976年10月“十年浩劫”结束。许志英先生主张将原先的“现代”、“当代”打通 ,将现代文学的上限宽泛地定为《新青年》创刊的 1915年的…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中国文学并不乏对古代希腊文学的研究和借鉴,但由于文化历史的隔膜,现代中国作家对古希腊文学保持着少有的冷静和距离。事实上,中国现代文学与古希腊文学之间无论在理论观念上还是在创作实践上都存在着某些联系,这是一种文化影响和文学承传中的不自觉的通合,这种通合从译介与接受、理论批评与建构以及创作趋向诸方面显示着古代希腊"神话"与中国现代文化启蒙之间潜在的对话状态。  相似文献   

15.
大文学观与文学史研究的文化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2000年底,杨义先生提出他的“文学三世”说,认为“古代文史混杂、文笔并举,奉行的是‘杂文学’观念;20世纪接受西方‘纯文学’观念,把文学祛杂提纯,采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分法;到了世纪之交,文学开始怀着强烈的欲望,要求在文化深度与人类意识中获得对自己存在的身份和价值的证明,从而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大文学’的观念。”他在文中对大文学观进一步阐释道:“文学在中国,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一个向其他人文学科开放的系统。……这种文学(即杂文学)称谓未经近代纯文学观念的洗礼,自然流于驳杂。  相似文献   

16.
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文化学研究的重要分支,其发轫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从地域文化视角研究20世纪中国文学,从浅层到深层,从单面到多面,从零星到繁多,到世纪之交已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而且日趋深化。随着时间的推进,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观照和探究20世纪中国文学,必然会为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为别致的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文论形态及现象的形成,方法显然是重要的.文学主体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被提出之后不久就赫然成了一种令人瞩目的理论现象.从特定角度看,这完全可以说是一个知识社会学事件.相较于"内在理路"和社会历史研究法,运用知识社会学方法对这一理论现象的形成进行考察,能够为我们的研究带来一些新思路.在知识社会学视野之下,可以较为明显地见出主体性文论现象与1980年代哲学领域里的主体性问题讨论一道在当代中国社会思想史中的意义和价值.当然,这一理论本身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代以来,由于中西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中国的文化环境及资源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一变化影响到文学观念,就促成了文学观念的调整。影响中国文学观念调整的主要文化资源有:近代民族意识的崛起、进化论思想的输入、民主主义精神的浸润和市场商业风气的熏染。在近代以来文学观念的调整中,传统文化资源的主导地位逐渐让位给外来的文化资源,中国的文学观念在理论模式上由此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9.
雷达的意义     
正雷达老师是我们中国新时期以来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家。可以说,他是新时期以来批评家中的一个异数,他属于那些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为了中国文学的思想解放,为了中国文学在新时期的复苏,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那样一批批评家,但是,他又是那一批批评家中最年轻的,所以他同时又属于后来80年代中期以后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学不断向前发展、不断开拓新的领域的那样一批批评家。所以如果回顾一下,我们恐怕  相似文献   

20.
敦煌哲学是以敦煌文化和敦煌学为研究对象,对敦煌文化和敦煌学进行哲学分析,从而发现和研究其中蕴藏的哲学问题,进而探索敦煌文化和敦煌学中带有普遍性的重大关系问题特别是关乎宇宙人生根本大道的根本问题的学问,其特点是敦煌地域文化、人类文明的特定成果与哲学思维的融合,敦煌哲学创立对于拓展敦煌学、丰富中国哲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