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民间法》第八卷为考察对象,从引注的角度考察民间法研究的现状及民间法研究中的科际整合问题,可以发现和揭示目前民间法研究中的一些理论现象,从而推动民间法的研究:第一,民间法研究呈现出"流派化"的倾向,研究视角、使用的理论资源等都体现了不同学科对民间法的关注,民间法研究体现多元化的趋势,第八卷中粗略的分类就展示了民间法研究的法律史进路、人类学/社会学进路以及法理学进路。第二,几种进路之间的比重是不均衡的。大体上法理学进路是民间法研究主流,法律史进路也较多,而人类学/社会学进路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2.
李飞 《社会科学》2006,7(12):105-112
研究西方媒体人类学,必须关注其历时发展脉络、人类学涉足媒体的动因和条件,尤其是具体的研究进路。认同、性别和国家主体建构、生产者与受众及在地化研究等内容是西方媒体人类学研究的焦点。西方媒体人类学处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学术传统以及人类学变迁的多维动力中,既有对经典人类学的继承、发扬,亦有向媒体及相关领域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从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开始,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国范式也在逐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断理解之中,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得到了注重,人类学理论得到了升华,本土人类学理论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章从梳理中外法律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入手 ,对该学科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纲领性的论述。作者认为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象应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法律与社会的层面 ,二是民刑法各部分法律本身的层面 ;在法律人类学的发展中 ,结构—功能主义、进化论、文化传播以及解释人类学等理论方法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进入现代社会以后 ,法律人类学又提出了新法律多元理论。  相似文献   

5.
由于法律人类学进路对国家—社会框架做单一的支配性的理解,使得研究往往停留于对民间法运行较为表层的分析上;同时对法律社会学价值基础也没有认真检讨,未对中国当代自身的价值理论做认真研究,存在思维在西方传统模式中摇摆的情况。虽然当下法律人类学研究对民间法乃至整个法学界研究都有所贡献,但其所开放出来的问题还没有为学界于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人类学乡村社会研究的路线图可以清晰地看到,从领军人物、成员(包括核心成员和一般成员)、代表作、理论贡献、学术范式及独特的研究风格上整体鸟瞰,乡村社会研究绝对是中国人类学的主流、主旋律,“中国乡村学派”,体现了中国人类学研究对象和范围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国内学界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研究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学界关于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的研究主要采取两种研究进路,一是解释性研究进路,二是批判性研究进路。解释性研究进路主要侧重于引介德沃金的资源平等理论,包括围绕资源平等理论自身的研究以及关于资源平等理论的比较研究;批判性研究进路主要探讨德沃金资源平等理论面临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技术标准化是现代社会鲜明的特征之一.在既有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中,技术标准呈现出"普遍"、"客观"或"公平"的面相,它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图腾,一种科学理性的象征.本文针对既有研究进路的理论缺陷,提出了文化研究的全新研究进路,并基于文化研究的理论特质,以RFID技术标准为例,尝试性地提出了基于文化研究视角的技术标准化研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理论在海外中国研究领域中的兴起及其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建斌  李寒 《江汉论坛》2006,2(12):70-74
中国研究是一个新兴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已经相当深刻地影响了当下中国学术的研究方法与理论视角。海外中国研究的主要成果集中体现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的研究之中。本文分析了中国研究的主流分析框架,即国家与社会理论在社会史及汉学人类学研究中兴起的思想背景、涉入中国分析的思想理路,并在此基础上对国家与社会理论分析中国经验的有效性及适用性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10.
洪颖 《学术界》2006,(6):274-279
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滥觞期可溯及20世纪上半叶,研究力量及成果都较为分散。20世纪80年代起,该领域研究进入持续发展期,依据学者自身学术背景及其著述所呈现出的实际学术旨趣,大致可将此期在人类学视野、理念指导下进行的艺术研究概括为艺术审美的和社会文化的两种立场取向,其呈现出审美艺术还原和社会文化还原的学术旨归,但较少关于艺术人类学学科理论的建树。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者中岛乐章以保留存世的"徽州文书"为史料来源,讨论了明代乡村社会的纠纷处理机制与秩序运行模式。在宋、元乡村纠纷解决机制的基础上,明代早期到后期,在国家行政体制与地方社会结构的双重作用下,徽州乡村纠纷解决方式经历了里甲制,耆宿制,老人制,乡约、保甲制等一系列流变或并置的制度体系。探讨明代乡村秩序模式,不能单独从国家行政制度设置角度入手,仍需同时考察传统乡村文化与社会结构,而宗族与民间权威属于人类学研究领域长期关注的对象。本文拟以明代徽州乡村社会纠纷处理机制为切入点,从人类学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从而管窥传统汉人乡村社会的权力体系及秩序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台湾和香港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在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20世纪下半叶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界研究的分期、高山族及平埔族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台湾汉人的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海外华人研究、社会科学中国化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河南社会科学》2011,19(6):44-51,218
辩证逻辑研究是我国当代逻辑学科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在该学科的学科属性及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仍存在着广泛的争论,并形成了诸多不同学派与研究进路。系统总结我国辩证逻辑研究的历史发展,在当前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文革"前的辩证逻辑研究基本上限于苏联学界所设定的"问题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辩证逻辑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两方面都获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七大主要研究进路,即辩证逻辑与形式逻辑的比较研究进路、范畴理论研究进路、科学方法论研究进路、非经典逻辑研究进路、现代逻辑与逻辑哲学新成果的辩证审视进路、应用研究进路、思想史研究进路。但与演绎逻辑及归纳逻辑相比,当代辩证逻辑研究尚未获得成熟形态,一些基本问题尚待进一步探索与澄清。辩证逻辑的发展既要鼓励各种研究路径的"百花齐放",又要提倡路径之间的深度互动与争鸣;同时,应进一步拓展国际交流的广度与深度。在"问题导向"的多学科、多视角合力攻关研究已成为学术研究主旋律的时代,加强跨学科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发挥各种研究路径的解题功能,是当代辩证逻辑研究的生命力之所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人类学基本理论与方法的梳理,分析了人类学理论解释经济法现象的可能性,并对中国经济法的衍生模式、经济法的理论框架以及经济法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认为中国经济法学的研究只有摆脱西方法学范式下的理论植入,才能真正提升研究品格。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的《江村经济》不仅是一个标志着“新的发展”的人类学的实地研究 ,也是一种特定视角的经济社会学即社区经济社会学的研究。费孝通的独特贡献 ,在于开创了经济社会学发展中的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即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他通过对一个农村社区即江村的经济体系与其社会结构的相互关系及其变迁的研究 ,发展出了三个中程的经济社会学理论 ,即经济生活与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理论、乡村工业改革理论及城乡关系理论。费孝通不仅开启了将社会人类学方法引入经济社会学研究的先河 ,而且 ,在此过程中还对这种传统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方法进行了修正和完善。功能主义社区研究视角虽难成为当今经济社会学研究中的主流视角 ,但它对于改进经济社会学中的经验研究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代社会变化和现实的需求,以及社会理论的发展,促成了社会语言学整合发展趋势,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语言学等学科整合,形成了变异社会语言学、交往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会话分析、符号交往、语言社会学等分支的发展,在语言结构、社会交往和文化意识等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深入。整合受到当代社会理论的影响,也对当代社会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态人类学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人类学研究一直关注民族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关系问题,而生态人类学在中国的发展应该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国外理论的翻译介绍大量出现,同时国内的研究成果也逐渐问世。尽管中国的生态人类学研究存在着学科建设尚待规范等问题,但中国生态人类学的发展有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一门方兴未艾的学科。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阿尔及利亚的人类学研究使布迪厄对实践问题产生了兴趣,引发他对结构主义人类学、理性选择理论蕴含的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认识论的批判,场域与惯习、实践逻辑、资本与利益、规则与策略等概念与命题构成了实践理论的基本内容。布迪厄的大部分经验研究立足法国社会,他的研究并不是要建立关于实践的一般性规范理论,而是致力于提出指导社会科学研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即关系主义的分析策略与反思的基本态度。对实践理论的解读与评价必须把握以上基本原则。对社会学研究而言,布迪厄启示我们,要反对学究谬误,注重理论与经验研究的互补,重视认识论、方法论训练,坚持社会学的反思态度。  相似文献   

19.
对农村的纠纷研究,往往笼统地将家庭整体看做纠纷单位,极少有学者注意到性别在纠纷过程中的差异。"民转刑"案件的特殊性凸显了纠纷当事人对问题的主体建构,本文通过人类学的主客观方法,回溯女性犯罪者在案发之前的纠纷过程。研究发现,由于社会结构转型和家庭与政治的分离,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承担的责任更大了,这也将她们推到了纠纷中的"主角"位置,而纠纷解决进入公领域后,女性又处于一种失语的状态,使得她们陷入纠纷解决的困境。  相似文献   

20.
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问题及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纠纷不仅包括行动层面的分歧和矛盾,而且也涵盖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遭遇的所有冤屈.纠纷金字塔理论将纠纷解决方式分为忍忍算了、双方协商私了、双方申诉并请第三方仲裁、司法诉讼等几个主要层级,如果纠纷在基层解决得越多,上诉到司法程序的纠纷就越少.工具主义范式则关注人们在纠纷解决中是如何动员法律工具,而建构论者强调人们动用法律解决纠纷是一个社会建构过程,法律权力论关心的不是纠纷及其解决方式本身,而是由此所反映出的人们权威认同结构和社会秩序的基础.不同范式的差异为纠纷解决的法社会学研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考察和研究的问题,其中法律何以能真正有效地解决纠纷、何以能预防纠纷,就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