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的传承和创新,既学习西方现代科学并融入国际科学共同体,也在重新发现中国传统学术的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伴随着现代科学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建构和塑造,也在不断开启中国科学发展的未来.本文分析了学术思想传承和创新的相关概念,探讨了中国科学家学术思想传承与创新的主要特征,以及研究该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王宁是中国当代著名语言学家,她的学术思想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传统语言学的继承与创新;二是重视语言实证研究,并在科学实践中完善理论与方法;三是强调传统语言学理论建设,以及学术研究的体系化和科学化;四是传统语言学学术研究实现普及、提高与应用三结合;五是强调传统语言学术研究的"为实"精神与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3.
鲁迅创作与晚清学术思想存在某种承传关系。"在古书里摸索",以至于"从字缝里看出字来",从而发现了礼教"吃人"的本质,这是鲁迅解读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思路。鲁迅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理性态度,得益于他对"西学"的认识,通过接受"西学"的科学观念和方法,鲁迅最终走出清代学术的理路而进入了新的文化境地。  相似文献   

4.
处在"中国近代文化转移的枢纽"时期的傅斯年,既继承传统学术中积极的一面,又汲取"西洋学问"、"西洋人的研究学问法"及其同时代人治学思想中优长之处,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与方法。《性命古训辨证》为傅氏代表作之一,"以语言学的观点解释一个思想史的问题"是其特色,是其学术思想与方法的经典表现。  相似文献   

5.
毕天云 《学术探索》2011,(3):101-108
1978年以来,国内学术界在研究中国社会福利发展重大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以重要性和创新性为标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学术思想主要包括中国社会福利的价值理念论、发展目标论、发展模式论和体系构建论;这些思想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社会福利思想体系,而且成为影响中国社会福利政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王夫之是一个典型的儒家学者,他的学术思想,有鉴于明王朝兴衰变乱及感于个人人生之遭遇,志以继承正统儒学,发往圣精神,寻求治乱变通之旨。考查其学术思想之成长轨迹,可窥其学之大略。  相似文献   

7.
张林 《贵州社会科学》2006,14(1):157-161
冯友兰的教育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在教育思想上,他继承了蔡元培开创的"兼容并包"的优良传统,并将这一教育理念运用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术思想上,他明确反对中国封建传统"为官而学术"的错误倾向,强调学术活动应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认为学术的价值主要在于学术自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积极提倡、促进教育和学术与为人民服务相统一.因此,冯友兰的教育和学术思想,对当代中国教育和学术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傅璇琮教授是20世纪初以来学术史上一位重要学者,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性人物.在他的学术思想中,既有传统学术重视实学、强调材料、注重文史结合的研究思路,同时,他视野开阔,融会古今,贯通中外,推陈出新,使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开拓出新方法、新领域,迈上新台阶.对傅先生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可以使我们了解建国后成长起来的一代学人的心路历程及治学经历,可以为新世纪的古典文学研究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与此同时,对于当前某些浮躁、功利的学风也可起到规诫之用.  相似文献   

9.
李大钊学术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存在着渊源的关系。李大钊既受到先秦儒家的主流学术思想与道家的非主流学术思想的影响 ,同时也受到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学术思想的影响。李大钊学术思想的传统文化渊源不仅使他在新文化运动中独树一帜 ,而且为开创中国马克思主义学派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0.
学术思想批判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为唯物主义学术思想对唯心主义学术思想的批判,另一为唯心主义学术思想对唯物主义学术思想的批判。从历史土看,这两种学术思想批判系不断的循环与互相交织着,从而推动了学术思想的前进和发展。在历史上唯物主义学术思想与唯心主义学术思想的相互批判,它们的力量对比也不是均衡的,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然而就总的倾向来说,唯物主义的学术思想传统,总是在和历代的唯心主义学术思想传统的批判斗争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起来的。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在学术思想中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革命变革。新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学术思想必须要和一切旧的形而上学与唯心主义的学术思想进行最彻底的决裂。换言之,就是无产阶级的学术思想要和一切非无产阶级的学术思想进行最彻底的决裂。  相似文献   

11.
对张居正的学术思想,历史上一直颇有争议。客观地说,张居正的改革与其学术思想是密切相关的,要完整、恰如其分地把握他的政治、经济改革,分析其成与败,不能不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本文主要就张居正学术思想的渊脉、基本特征和学术分期略作考论。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所说的清初,是指清朝入关以后到雍正约九十年的时间。这一阶段学术思想的特点学者们的看法不一。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及《近三百年学术思想史》以清代考据学的生、住、异、灭作为考察清代学术思想发展、变化的基本线索,认为清初是考据学启蒙(生)期,乾、嘉为其全盛(住)期,道咸以后为其蜕变(异)与衰落(灭)期。钱穆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没有分期,但实际是以理学与考据学的消长作为基本线索,而比较突出理学与经世致用相结合的观点,同梁氏相比,大大地降低了考据学的地位。对清初,则强  相似文献   

13.
傅斯年学术思想与史语所初期研究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哲生 《文史哲》2005,1(3):123-130
傅斯年学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创刊号上发表的《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其核心要点为: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有一分材料出一分货,反对“国故”、“国粹”这类观念,提倡整理史料时“证而不疏”。傅斯年既与传统的把历史学、语言学当成说教工具的倾向有别,也与正在兴起的以社会科学方法来研究历史学异途,他是要借鉴西方汉学而在中国建立科学的现代历史学、语言学。尽管傅斯年学术思想尚有缺陷,但在他的倡导和推动下,历史语言研究所初期研究工作(1927—1937年)在档案整理和考古发掘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果,并走上了能够与西方学术界接轨对话的科学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谢开云 《船山学刊》2006,(4):182-183
王国维受叔本华、尼采哲学美学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他学术思想的现代性,他用现代学术思想阐释古典文学,是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依据《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人道主义的界定,认为人道主义就是钱钟书学术思想的基调。为此指出,抒发和平理想与抨击"妄自尊大"为其首要内容;揭露"神道设教"的虚妄性与肯定"甘食悦色"的正当性为其又一项内容;其人道主义思想同时具有锐利的思想锋芒,既鞭挞了专制统治,又表露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其有关人道主义认识基础的阐述既有前瞻性,也有现实性和挑战性。  相似文献   

16.
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转型过程中对"科学性"与科学精神的重视可溯至西方启蒙运动中理性主义思潮。西方理性主义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知识哲学在近代中国思想界的本土化发展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学术土壤里与之相应的传统思想资源。本文选取现代"新儒家"学术群体中具有西方理性主义特征之思想为主体,旨在探索中国近、现代学术思想中理性主义的形态。尽管受到西方哲学,尤其启蒙时期以来的德国哲学影响,西学东渐的接受范式仅仅为新儒家构建理性主义思想提供了框架。中国传统思想资源里的以道德实践为最后的"德"与"智"——德性与智性——取代了西方狭义理性主义范畴对立于外部经验的内在"理性",成为中国当代理性主义思想的核心概念。现代新儒家注重西方哲学的抽象思维和科学精神,将西方理性主义在中国传统思想资源与思维模式中进行重构,以实现传统儒学道德观和知识论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五四时期的中国学术界与外国的学术界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李大钊在早期新文化运动中广泛研究和吸收包括日本学术思想、英国学术思想、法国学术思想在内的外国学术思想 ,形成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民主主义思想体系 ,奠定了学术研究的基础。李大钊是早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学术大家 ,是五四时期研究外国学术思想的先驱。  相似文献   

18.
沈伟 《理论界》2013,(9):127-130
天文数学是清代显学之一,《畴人传》及其续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天文数学史著作系列,书中评价天文数学家的传论体现了不同时代编者的学术思想,大致包括:主张实事求是、重视仪器实测,重视学术进步、肯定今胜于古,尊崇中国古代天算成就,重视西方天算知识和主张"西学中源"、提倡融汇中西,揭示了清代中期至晚期中国传统学术向现代嬗变过程中学术思想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企业家群体成长的制度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田宇 《学术研究》2003,(10):56-58
中国传统的企业家成长与发展环境存在着文化环境、选拔机制、激励约束机制的不完善等一系列制度性障碍 ,严重阻碍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本文提出了中国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创新观点 ,并从文化制度重构、企业家职业化和市场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策略  相似文献   

20.
王夫之丰富的学术思想成果基于对中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全面的梳理、批判、吸收和转化。通过对王充和张载思想的改造,王夫之构建了他的颇具辩证精神的唯物主义哲学;通过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批判,王夫之创造性地提出了富于实践色彩的认识论和伦理学;通过对儒、道、佛文化肌理的比较、分析,以及对历代文化教育的研究,王夫之阐述了建设纯正的诗书礼乐文化对于发展社会经济和实现社会和谐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