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洁为要——以注重清洁为要义中国穆斯林以清洁卫生著称于世。这种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源于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源于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源于伊斯兰教的教规教义。"一口不洁,坏四十日之功修"这段著名的"圣训",指导着穆斯林的生活实践。伊斯兰教要求人们,要把自己对于伊斯兰教的神圣信仰化作每天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都符合伊斯兰教的经训教导。要使自己日常的生  相似文献   

2.
马秀梅 《回族研究》2004,(2):106-112
研究穆斯林民众风俗习惯的伊斯兰民俗学 ,其研究客体涵盖的一切民俗事项 ,都离不开伊斯兰教的两大经典———《古兰经》和《圣训》。穆斯林社会千姿百态的民俗文化的存在方式和历史渊源都是伊斯兰精神的映衬。有些特殊的行为方式也是伊斯兰教的时代性、地方性演变 ,哪怕是那些远离经典的反常习俗 ,也是由于对经典崇尚的流变和盲目信仰所致。只要是穆斯林社会整体的、系统化的、传承的、扩布的、稳定的和变异的穆斯林民俗文化 ,则属于伊斯兰经典规范化的伊斯兰民俗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周晓燕 《回族研究》2012,(4):135-137
"圣训"是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语、行为和默认,是伊斯兰教中仅次于《古兰经》的经典。在"圣训"中,有大量内容涉及到妇女问题,认为妇女在婚姻、家庭、生存权、教育、法律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同时也论述了男性在社会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并负有维护妇女的责任等观念。  相似文献   

4.
手抄阿文《圣训集》长1 9厘米,宽1 6厘米,厚3厘米,用阿拉伯文和古波斯文写成,经鉴定为明代文物。《圣训集》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教经典,其制作十分精美。每页用金色线条画出方框,方框内白纸上用阿拉伯文手写而成,方框外用古波斯文写成,页间夹缝处用金、蓝两色绘出精美的民族图案,整体上文字清晰,图案艳丽,显得富丽堂皇。圣训共有三类,一是言语的圣训,即穆罕默德有关宗教、社会问题的论述;二是行为的圣训,即穆罕默德的活动及行为品德的记述;三是默认的圣训即穆罕默德对其弟子言行的默许。手抄阿文《圣训集》  相似文献   

5.
一、伊斯兰文化的主要表征及分布 1.伊斯兰文化的起源与内涵 伊斯兰文化是以伊斯兰教为核心的,是由宗教制度的演化而产生的新事物。同时,伊斯兰文化也是一种传播文明、推动文明、亟待完善和调整的文化。中国伊斯兰教是经过长期的传播、发展和演变而形成的;是中国各族穆斯林在长期的信仰实践和生产、生活实践中,以《古兰经》和“圣训”为指导原则,以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为特色,并兼容吸收各民族固有的本土先进文化和社会习俗逐渐积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为各穆斯林民族普遍认同和效法的社会意识、行为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念等较为复杂多样内容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6.
所谓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是指正确地进行伊斯兰文化研究所应遵循的一套原则、手段、程序和技巧。研究方法在伊斯兰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职能,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规范着伊斯兰文化发展的水平和风格。没有成熟、科学的研究方法,就不会产生成熟、发达的伊斯兰文化。就伊斯兰文化的研究方法,我们有两点拙见,把它说出来,以求教学人。 首先,摆正伊斯兰与伊斯兰文化的关系。伊斯兰文化作为一种宗教文化实体,与伊斯兰密不可分,互为依托。按照伊斯兰的基本教义,伊斯兰是安拉的意志,通过《古兰经》和圣训得以具体体现。两者是伊斯兰教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经典,是伊斯兰国家信仰原则、哲学思想、政治经济、法律创制和司法实践的权威准则和第一源泉。而伊斯兰文化是由阿拉伯民族和穆斯林各民族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共同参与创造  相似文献   

7.
《古兰经》经济伦理思想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兰经》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所蕴含着的丰富的经济伦理思想,对广大伊斯兰国家、穆斯林、以及伊斯兰教的经济生活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伊斯兰教的市场观与西北穆斯林聚居地区的市场建设张永庆在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兰教不仅比较重视现世,是出世兼入世的宗教,而且崇尚商业、重视市场和市场规范。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和《圣训》中,就有比较丰富的关于经商和市场的论述,这在其他宗教的典籍中是少...  相似文献   

9.
回族人民在其悠久的发民中,形成了自己多彩的文化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其中包括婚姻首选传统。本文拟对此作一探索。由于回族在历史上全族信奉伊斯兰教,因此其婚姻道德的依据是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并从而决定了回族传统婚姻道德与伊斯兰教关于婚姻的教规教法是一致的。 回族婚姻观的基本精神是入世的,主张凡穆民都要结婚。在《古兰经》和《圣训珠玑》中,有许多这样的训导。婚姻也是回族的一种天经地义的义务。故凡有条件者都应结婚组成家庭,否则,便不符合伊斯兰教法和穆圣遗训。因而每个穆民无论处于什么地位,什么样的  相似文献   

10.
安萨里的《宗教学的复兴》是一本重要的伊斯兰理论典籍,在伊斯兰历史上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安萨里在这本名著中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知识进行了分类和论证。他首先把知识分为"实践知识"和"境界知识",然后把"实践知识"分为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外部知识和内部知识又各自衍生为两种,这样就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几何体划分格局。他的知识论具有鲜明的原创性特点,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穆斯林对知识结构的认知,为伊斯兰各学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苏菲学的学科化和体系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严庆  孙铭晨  王跃 《民族学刊》2023,14(3):1-10, 142
历史观是记忆的出发点和认同的基石,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强调“四个与共”的结构一体性和“四个共同”的过程延续性,为中国历史政治基因的延续性、合法性提供了理念维护,为多民族国家整合、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和意识形态素材,也是对外部挑战的理念回应。问题史观通过修改历史认知坐标系和思维方式,销蚀政治认同与意识形态合法性,而二元史观、多元文化主义史观等问题史观冲击了中国历史主流话语的延续性、一体性、主体性和本土性。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以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价值立场,以强化中华民族史观认知、凝聚“五个认同”历史情感、坚定历史自信为关切,引导受教育者形成符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求的历史认知和历史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8年,费孝通先生发表了<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论文,时至今日已20年了.在过去的这段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所提出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尽管在讨论过程中呈现出的是分歧与共识并行的局面,但是这些讨论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本文拟就学术界在近20年里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工作做一个述评.  相似文献   

13.
犹太人杰超常涌现诸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犹太民族以思想、文化上的成就对人类历史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 ,并为人类贡献了大量杰出人才。犹太人杰的超常涌现与犹太民族视学习为敬神的宗教观念和崇学尚智的文化传统有直接的关系 ,而以家庭、会堂、犹太中心为基础的教育实践 ,开放的民族心态 ,兼收并蓄的文化机制 ,备受迫害的民族流散经历所激发的民族意识 ,本民族杰出人物对民族精神的培育、激励作用 ,则共同形成了犹太人杰超常涌现的精神沃土  相似文献   

14.
论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法律地位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自治法规 )是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一项自治权。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高于一般地方性法规而具有法律性质 ,但其适用范围仅限于本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上级国家机关要尊重和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但自治法规不能规定和约束上级国家机关。制定机关和批准机关对于自治法规都享有“半个立法权”的说法 ,实际上是把报请批准自治法规视同提请审议自治法规案 ,把自治机关享有的自治法规制定权等同为拟定权。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法规报请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的规定 ,是一项宪法原则 ,这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立法体制的一大特点。在自治法规的效力等级和适用范围问题上的分歧 ,源于如何正确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民族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的基本观点包括民族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规律,其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繁荣兴旺的时期,民族特点和民族差异将长期存在;多民族的存在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等等.  相似文献   

16.
噶当派是11—15世纪藏区影响较大的一个佛教教派,其兴起原因主要在于它适应了当时藏区的社会和政治环境以及藏区佛教的发展方向。本文强调指出,噶当派在教理教义、寺院经济制度等诸多方面影响了其他教派的产生与发展;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的形成也与其作为藏区第一个佛教教派的历史地位密切相关。此外,噶当派对藏区社会的其他方面亦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清末民初西藏地方之动乱最先在拉萨爆发,且此后该地一直为主要战场,故而这场以拉萨为主要战场的整个西藏地方的动乱局势被通称为"拉萨动乱".该乱事虽在辛亥革命的大背景下发生,但其性质不同于内地各省响应革命的行为,难以归于"革命"范畴,更不属于辛亥革命起义的一部分.所谓辛亥"汉藏冲突"这一定性并不妥当,称其为清驻藏陆军与藏族民军间的混战更符合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8.
赵旭东 《民族学刊》2022,13(8):1-12, 153
基于共同性意识构建的铸牢要求命运共同体意义上的吸附力和统摄力,一多辩证的基本问题关怀容括了人群社会之中“一”和“多”问题的共同存在。费孝通所提多元一体格局有着范围上的伸缩性,从个人到民族,再到世界性的存在,这种伸缩范围所体现出来的是从“多元”走向“一体”的过程。共同性意识的建构需要基于多元一体的理解来构造出一体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未来世界将会朝向一种互惠共荣的文化自觉,这需要从中国文明立场上看世界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的多元价值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构建的可能。从人之向善的共同性追求上寻求共同体价值的实现,这种文化自觉将会有助于以共同性意识构建为基础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当下的构造与铸牢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汉族民间信仰特征论(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族民间信仰作为社会的基底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具有原始性、多神性、农事性和人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