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蒙古族婚姻是该民族历史传统、周边文化影响及社会发展的共同产物.本文以内蒙古通辽市蒙古族村落的实地调查材料为依据,通过四个不同类型村落资料的横向比较以及1996年调查数据与2005年调查数据的纵向对比,对东部蒙古族乡村地区的婚姻现状与变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内蒙古中西部地区8所普通蒙古族中学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调查了解了内蒙古中西部蒙古族中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基本状况,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的意见和建议,为我区蒙古族中学开展蒙古族传统体育课程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使用<蒙古秘史>等蒙语文献史料和手抄本,借鉴中外学者的相关成果,同时利用现代田野调查资料,研究元代蒙古族萨满教信仰,分析蒙古族原生态宗教的内容、形式和发展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4.
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广泛流传在我国藏族和蒙古族地区,是人人皆知的伟大英雄史诗。它的创作,是藏族人民的光荣与骄傲,也是蒙古族人民以及整个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这部流传于藏族、蒙古族地区的英雄史诗,它们之间有着血缘的关系。它是从藏族地区发源,远及到蒙古族地区。这一点,我们曾做过比较翔实的考定;蒙古族地区流传的命名为《岭格萨  相似文献   

5.
蒙古族的民商事习惯规则,多以成文的、法典的形式表现,其原因之一就是蒙古族曾经在中国历史上有过统治时期,即元朝.其后的朝代(明、清时期),仍承袭元朝的做法,将治理蒙古社会的规则进一步法典化、专门化.本文以1640年蒙古族的《卫拉特法典》为基本线索,并结合调查的结果,就法典中的有关民商事习惯规则条款以及该法典对现今青海海西蒙古族地区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阳市是河南省蒙古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本文通过对南阳市镇平县砚台村蒙古族民族认同感的实地调查,全面分析了当地蒙古族外在和内在的特色,为增强南阳蒙古族民族认同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结合现状,通过历史、血缘及政治的阐释,深层次剖析了南阳蒙古族心理认同感增强的原因,指出了应正视民族心理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个案调查的形式,通过对散杂居地区蒙古族群众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态度、方式及场景的调查分析,指出散杂居地区蒙古族双语现象具有普遍性,并在此基础上较深入地分析研究了散居区蒙古语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通过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调查,发现学生学习动机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蒙古族大学生外语学习及外语教学工作提供相关理论和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获得研究资料.通过数据和分析来了解蒙古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自藏传佛教传入蒙古族地区之后,其宗教乐舞"羌姆"也逐步流传至蒙古族地区各寺院,并与蒙古族文化交融,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查玛"乐舞。蒙古族地区佛教寺庙每年定期举行查玛乐舞仪式,其宗教目的在于断除我执、法执,慑服一切内外魔障以祈福禳灾、普度众生。文章从历史角度对蒙古族地区查玛乐舞源流、形式与内容进行梳理、分析,进一步阐释当今查玛乐舞在"寺庙"场域与"非遗"场域传承过程中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育发展水平与地区现代化发育程度的正相关关系以及多元文化背景下双语教育的流行趋势,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蒙汉双语教育对加速蒙古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具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不仅因为双语教育是蒙古族民众科学素养教育的最佳途径;是维护文化生态平衡、促进"双语人"形成并进入主流文化社会的重要通道;而且还是传承和发扬蒙古族文化、促进蒙古族聚居区经济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11.
赤峰市喀喇沁旗曾经在蒙古族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现在,全旗的蒙古族学校教育成了普通教育的翻版.这引起了很多学者的思考.本文就如何保持喀喇沁地区蒙古族学校教育的民族性,如何振兴蒙古族学校教育,提出几点建议:蒙古族学校教育要发展,就必须传承蒙古族文化,坚持蒙古语文的学习,并且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同时,必须有党的政策支持,差异性的学校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多元文化社会氛围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全省蒙古族教育的情况,开展对蒙古族教育问题的研究,为党和国家制定民族地区的有关政策提供依据,在乌兰县人民政府及所属教育局、财政局、统计局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我们于1989年5月3日到5月27日对乌兰县发展蒙古族教育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兹作如下报告。  相似文献   

13.
《格萨尔王传》是藏族和蒙古族人民长期以来集体创作的一部史诗,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传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广大的藏族地区,也流传在土族和纳西族部分地区。蒙文本称为《英雄格斯尔可汗》,国内流传在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省区的蒙古族地区,国外流传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匈牙利、伊朗等国。现在国内搜集到的藏文版本已有六七十种之多,仅就说唱  相似文献   

14.
青海蒙古族有71515人,占我国蒙古族总人口的1.49%左右,占我省总人口的1.60%(1990年)。主要分布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和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河南蒙古族自治县,部分散居在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刚察县以及东部农业区的部分地区。 蒙古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从全省蒙古族语言文字的使用情况看,只有海西通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其他地区的蒙古族基本失掉了自己的语言。在校生的学龄儿童没有学习本民族的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文化自身除了具备鲜明的草原民族特色之外,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基于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在蒙古族的传播与发展,是独特历史背景下的地域情感表达,更是一种艺术情感的演变发展.本文主要从蒙古族文化对西洋管乐传播与发展的影响入手,细致分析蒙古族文化背景下的西洋管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力求通过全方位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为西洋管乐研究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借鉴,更好地推动蒙古特色音乐文化与西洋管乐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布村为个案,结合该地区生产生活背景,对村落空间中蒙古族传统游戏的特点、变迁原因以及游戏功能的转变进行了梳理分析,指出杜尔伯特蒙古族传统游戏的变迁,不仅与该地区蒙古族"从游牧到定居"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相关联,同时也受到了周边其他民族的民俗文化影响,是具有地域性特征的民族文化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省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杜尔伯特、肇源、泰来、富裕四个县,共有61,000余人.三中全会以后,我省蒙古族聚居地区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有部分村屯至今没有解决温饱问题.一部分蒙古族农牧户缺吃少穿,居住条件差,日常生活用具不足,甚至有的家庭一贫如洗.所需生产资料靠上级贷款或补助解决,否则无法进行生产.确切一点说,就连维系基本生活的费用和简单再生产的条件都没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究其原因我认为有以下方面:一、生产力水平相当低.首先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劳动力素质低.据对泰来县的黄花、努鲁玛和杜尔伯特的后乌古敦、波菏岗子四个村的71户调查,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占  相似文献   

18.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蒙古族地区比较大的藏传佛教寺庙,均设立各种扎仓(即拉省、学部、学院、学塾、僧院),这些扎仓是蒙古族喇嘛们学习经典的学校、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专业机构。通过这些专业的学习和研究,把印度、西藏和内地的文化传播到蒙古族地区,对于交流各民族文化、丰富和发展蒙古族地区文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活动已有近110年历史,其文字记录、录音录影资料十分丰富,部分文本先后被译为法文、日文等多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自上世纪40年代以来,田清波、H?塞瑞斯、海希西等国外蒙古学家和郝苏民、照日格图、陈岗龙等国内学者对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进行了类型、母题、传播、起源等多方面研究,但整体而言,鄂尔多斯蒙古族民间故事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口头文学价值而有待更多人进行搜集、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