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刘备和曹操、孙权不同。在赤壁之战前,曹操已占据中原,孙权也拥有江东,刘备则"众寡无立锥之地"。如果不是刘备在用人方面有较好的表现,恐怕是难以成就三分基业的。可以说,刘备是以公正为先、公平为本、巧妙平衡赢得蜀汉天下的。一、知人善任,公正为先刘备深知,要想求得人才,不仅要礼贤下士,更要知人善任,把人才摆在合适的位置,让人才有归属感,唯有如此,才能招来更多的人才。这既在客观上实现了公正,也能确保事业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可以说,公正  相似文献   

2.
马德 《领导文萃》2015,(5):116-118
老大也有装的时候。曹操拿下荆州以后,最大的对手便是孙权了。当然,刘备也算是,但其新败,退于夏口一隅,一时难成气候。对于这一点,孙权心知肚明,"曹操平生所恶者:吕布、刘表、袁绍、袁术、豫州与孤耳。今数雄已灭,独豫州与孤尚存"。是的,刘备败了,就只好收拾他了。不过,曹操也不傻,在收拾孙权之前,先得利用他。他写信给孙权,大意是"孤承帝命,奉词伐罪,刘琮束手,荆襄之民归顺。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  相似文献   

3.
刘伟 《领导科学》2012,(21):54-55
年轻干部初入仕途,经验不多,基础不牢,一切都从"新"开始。这与当初的刘备如出一辙。众所周知,刘备是平民英雄。刘备创业之初可谓是一穷二白,白手起家。《资治通鉴》中记载:"初,涿郡刘备,中山靖王之后也,少孤贫,与母以贩履为业。"父亲去世早,母亲也非大家闺秀,虽为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但只是虚名,并无皇室后裔之实。一个靠"贩履"为生的家庭,能有多少基业?《三国演义》中也说,刘备的叔父刘元"因见玄德家贫,常资给之"。与曹操、孙权相比,刘备的江山确实  相似文献   

4.
正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对"火烧连营"的故事并不陌生,而创造这一辉煌战绩的陆逊,早期在东吴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少壮派将军。在刘备大军压境之时,蒙谋士阚泽推荐,陆逊被孙权所重用,拜为掌管六郡八十一州兼荆楚诸路兵马大都督。任命文书传到虢亭,诸将心中不服。因碍于孙权之命,等到陆逊升帐,众人"勉强参贺",但对陆逊的  相似文献   

5.
<正>辛弃疾在《南乡子》一词中写道: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由此可以看出,在宋代,人们是把曹操、刘备、孙权这三人同等地看作英雄的。只是《三国演义》问世之后,人们就将曹操视为"奸雄",首先是其"奸",其次为其"雄",是将他作为刘备"仁君"形象的一个反衬。因此,几百年来的戏剧舞台上,曹操一直是个"白脸奸  相似文献   

6.
毫无疑问,曹操、刘备、孙权是三国时期的领军人物。在群雄逐鹿的历史进程中,三人成为英雄中的英雄。天下众多的人才,先后归于三人麾下。清代史学家赵翼说,三国之主用人各有不同:曹操以权术相驭,刘备以性情相契,孙氏兄弟以意气相投。(《廿二史札记》卷七)赵翼之论深得历史真谛,但未能探讨曹、刘、孙用  相似文献   

7.
正孙权与曹操、刘备的马上打天下不同,是继承父兄现成基业。孙权即位时只有18岁,本身没有特别出众的政治军事才干,又有江东豪强势力的潜在威胁,政权生存压力最大,却能把江东仕宦集团治理得风生水起,这和他客观承认"多元需求"、合理满足"正当需求"、积极引导"正向需求"、适时弹压"无理要求"的权术运用密不可分。一、客观正视"多元需求"孙权即位之初,周围有一批功高盖主的老臣旧将,文有张昭,武有程普,都是极有个性之人。张昭作为辅佐孙策、孙权两朝的重臣,对于江东的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程普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朝,曾跟随孙坚讨伐董卓,又助孙策平定江东。孙策死后,他与张昭等人共同  相似文献   

8.
刘备身为三国里面的重要人物之一,建立了蜀国,与吴国、魏国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刘备与曹操和孙权相比较,他既没有“金融资本”,也没有“一城一域”,个人能力比不上曹孙二人,在谋略及学识上更是不及他们。但刘备为人忠厚、仗义、好交朋友,更擅长于“人力资本”运营投资,这正是他成功的关键所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专家人格论     
人生在世,有一种东西是不可以不讲的,那就是人格。所谓人格,固然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等的总和,更特指人的道德品质,比如自尊、坚强,比如无私、奉公,比如爱国、重义,比如光明磊落,等等。而在是非问题上取何种态度,又特别反映出一个人人格的高下:一个人格高尚的人,一定是非分明,  相似文献   

10.
<正>法国哲学家狄德罗曾说:"人生最大的错误,往往就是由侥幸引诱我们犯下的,当我们犯下不可饶恕无从宽释的错误之后,侥幸隐匿得无影无踪。"此话鞭辟入里,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存在侥幸心理的动机,可用三个关键词解读:投机心理、获得利益、躲避不幸。古往今来,不乏因心存侥幸而犯错误、栽跟头的人。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有一则"刘备招亲"的故事。说的是东汉末年,周瑜为助孙权取回荆州,图谋在  相似文献   

11.
三国时期,曹操实行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和以权术相驭的用人方法,使其阵营出现了谋士如云、猛将如雨的情况;刘备知人善任以及注重情义、以情留人的用人艺术,使其在政治、军事、经济基业最弱和人才来源短缺的情况下建立了蜀汉政权;孙权虚心纳谏、厚相结纳、充分信任的用人之道,使吴国成为三国中实际存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三人的成就说明,用人之道便是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12.
关羽失荆州后,刘备不顾群臣反对,也不顾《隆中对》里“外结好孙权”的基本方针,起倾国之军东伐孙吴,结果彝陵兵败,导致蜀汉国力大损,刘备也身死于白帝城。从此,蜀汉退守益州一隅,三国鼎立之势基本定局。  相似文献   

13.
重读《三国》,颇有新得。曹操、刘备、孙权三雄性格各有缺陷,却为何无一例外地成功了呢芽然而只要略知三国的人,都不难从这三位杰出的领导者身上发现一个共同点:思贤若渴,极其重视和爱惜人才。他们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曹操之爱才自不殆言:见许褚“威风凛凛,心中暗喜”;见徐晃、张颌“暗中称奇”;见贾诩“对答如流,甚爱之”;见许攸“不及鞋履,跣足相迎”。至于曹操礼遇关公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话。由此他才能打造三国中最强大的人才阵营。刘备尊贤识人更是有名。他独具慧眼于市井中挑中了关羽、张飞,于深山里访得了旷世奇才诸葛亮。…  相似文献   

14.
正诸葛亮的知人善任一向为诸多王朝统治者所称道,随着学界对诸葛亮研究的深入,论述诸葛亮用人失误的文章越来越多。在此笔者对诸葛亮用人的偏执之失进行一些客观的探讨。一、根本原则——兴复汉室,坚定北伐诸葛亮是一位有志向、不偏安的丞相,曾言"才需学也,学需静也,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志之远"或许是"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出将入相、辅佐君主成就霸业。诸葛亮27岁初出茅庐后的第一件大功是成功劝说孙权、促成孙刘联盟,随后刘备入川是庞统  相似文献   

15.
柏池 《领导文萃》2006,(7):92-94
在中国,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小说上也常把一些聪明的人取个外号叫“小诸葛”,可见了他的文稻武略可以说是非同一般,但是,为什么却没有一统天下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因为关羽。据诸葛亮出山前的“隆中对”中所计划,要刘备一统天下,必需先占有荆州,作为发展的根据地,再攻占西川一带,到时分兵两路夹击,一路从荆州一路从西川,可以说是当时统一天下的好的可行性方案,而且当时的天下是北方已被曹操统一,江东被孙权占有,而刘备还没根据地,可图取的就只有荆州刘表和西川刘章、东川张鲁。最终诸葛亮把这些地方都帮刘备占领了,可以说已经实现…  相似文献   

16.
赤壁之战,曹操率兵80万,直逼东吴。面临大兵压境,东吴内部分裂为两派,即文臣要降,武将想战,吴主孙权不得已,请来蜀国军师孔明,用火攻之策大败曹军。很显然,没有孔明的舌战群儒,就不可能实现东吴内部思想统一,孙权与刘备的联盟也难以建  相似文献   

17.
赵炎 《领导文萃》2014,(7):41-44
<正>什么叫备胎?就是挂在汽车某个不显眼的地方。大多时候,它会默默待在那里等机会,比如有个倒霉的轮子出事了,它就开始展示生命亮度了。人这一辈子,均难逃被备胎的命运——孙权都称帝了,还是有很多人把他当备胎。辛弃疾有词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而曹操根本不让孙权参与"调胎"。原因很清楚,在曹操的心目中,孙权被备胎了,与原胎要求不符,辈分小(没经过历练,存在  相似文献   

18.
苏洁  王可云 《决策》2007,(8):56-57
衣着体现着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是一个人的身份、气质、内在素质的无言"介绍信".特别对于领导者来说,整洁得体的衣着,不仅能反映出个人的修养、气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组织的精神风貌、管理水平和文化追求.  相似文献   

19.
京剧《甘露寺》里乔玄向吴国太介绍刘备麾下,从关、张、赵到“还有个诸葛多计谋”,一个个如何了不得时,把旁听的孙权气得七窍生烟。他恨不得将这个“长他人锐气,灭自己威风”的老头儿一巴掌扇倒。但这位孙权先生可晓得在管理学中专门有一种“扬他人之长,揭自己之短”的管理原理?去年曾见一篇题为《上海工业自找四个薄弱点》的报道。说的是上海市经委召开了一个“找差距、创名牌、拓市场经验交流会”,会上单刀直入、一针见血地自找差距并勇于揭短。议及上海工业在拓展市场抢占制高点上还有诸多薄弱环节,诸如:南方省份的企业把抢占市…  相似文献   

20.
有人认为,《三国演义》就是英雄演义;笔者认为,《三国演义》还是领导演义.三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较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曹操、刘备、孙权三大领导者带着各自的谋臣武将,通过长期的抢山夺城,争王称霸的过程.笔者认为,此三人中,"枭雄"曹操才是最杰出的领导者,至少从结局来看,他得到的地盘与人口都是最多的. 一、领导作用巧妙发挥 现代管理学认为,领导者在组织部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具体要发挥指挥、协调和激励三大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