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西康省主席兼二十四军军长刘文辉宣布起义。1950年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兵团(徐向前兵团)命令所属六十二军(原太岳军区)立即向西康进军。军长刘忠、政委廖志高率全军将士,由四川成都地区出发,命令所属一八四师解放西昌地区,一八五师解放雅安地区,一八  相似文献   

2.
老夫 《老友》2005,(11)
1948年11月2日,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范汉杰、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第九兵团司令廖耀湘都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这一战役,人民解放军歼敌47万,东北全境解放,平津和华北甚至整个长江以北,都成了解放大军锋芒所慑之处。国民党反动政府内部一片慌乱,一些人已成惊弓之鸟,一些人也在打算自己的"退路"。此役之后的第  相似文献   

3.
王永春 《中华魂》2013,(5):54-55
以追歼国民党残军为特点的滇南战役,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然而,作为跟随陈赓兵团前卫部队进滇的新闻工作者,我却常常想起解放大陆的最后这场追歼战,想起云南各族人民在这场大追歼中对我军的盛情支援与殷切接待的动人情景。  相似文献   

4.
1949年4月18日,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发出向太原发起总攻的命令,我们十八兵团六十二军奉命在大东门以南第三至第四突击部之间登城。按照战略部  相似文献   

5.
1949年2月,人民解放军江汉军区及其所属地方武装,对驻守荆门地区的国民党第79军发起攻击,共歼敌8900余人,俘虏军长方靖,解放了荆门、当阳两座县城。是役迫使敌军主力撤逃江南及鄂西山地,为人民解放军在荆江段发起渡江战役及直叩四川门户扫清了障碍,是一个以少胜多的成功战例。  相似文献   

6.
平津战役     
李伽 《源流》2010,(21)
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2、第3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在北平、天津、张家口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结束,全国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也已经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7.
南宋高宗朝的川陕军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陕边境地势险峻,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朝廷出于捍蔽四川、固守东南的目的,对川陕防务亦格外关注,于此集重兵把守。关外之地因常遭战火躁践,所产粮米不足供军。为解决关外大军的粮饷供给,宋廷曾作了种种努力,主要是从蜀中水陆转槽。但由于嘉陵江河流湍急,沿途道路崎岖,加之又是逆流而进,欲将蜀中粮米运抵关外是何等之不易。正因为如此,南宋时期关外大军的军食供给一直比较紧张。  相似文献   

8.
挺进大别山     
《源流》2011,(11):61
挺进大别山是1947年8月,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刘邓大军向国民党统治地区大别山实施进攻的战略性行动。当时,经过一年的作战,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增加到195万。中共中央做出了人民解放军变战略防御为战略进攻的决策。刘邓大军  相似文献   

9.
抗战前夕,川陕交通处在由古代驿站交通向现代公路交通的过渡阶段。秦岭南北的川陕地区是中国西部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特别是1932年,国民政府作出了以西安为西京、以重庆为陪都的决议后,川陕交通举国关注。在此背景下,何庆云、李文一、吉尔门、林散之四位风华正茂的中外学人,从1932年至1935年,通过秦蜀古道畅游川陕,记录了古蜀道最后的辉煌,全方位展示了古代栈道向现代公路过渡时期的川陕交通面貌。何庆云在1932年9月12日到9月20日,从汉中到宝鸡,用八天时间。此时川陕公路还未动工。李文一的汉中至宝鸡之旅,从1935年的6月8日至6月15日,前后用了8天时间。美国记者吉尔门由成都到汉中大约用了九天时间,由汉中到凤翔大约用了六天左右的时间。书画家林散之自汉中至成都,一千四百余里,用了十九天。李文一与林散之都看到正在建设的川陕公路,但他们经行的仍然是“连云栈道”。连云栈道仍然是川陕交通的官驿大道,在1937年之后川陕公路完全取代了沿续千年的古栈道。  相似文献   

10.
1940年3月15日,正当我太行根据地抗日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前门打虎,狠狠打击日本侵略者;后门拒狼,对肆意磨擦的国民党顽固派军队以迎头一击,并乘胜追歼逃敌之际,战斗在山西前线的八路军总部,按照党中央的指示,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以临(汾)屯(留)公路及长治、平顺、磁县之线为两军分界的协议,发出撤退该线以南八路军的命令。根据这一命令,八路军主动由太南地区的陵川、林县、长治、壶关、晋城、阳城、高平及豫北一带撤出。在这一地区地方党、政、军、统、群组织及有关人员随之北撤,国民党军很快便占据了太南地区。这就…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四川烟叶物流最发达的是川西平原区,其次是盆中丘陵区和盆周山地区,整个物流格局基本上以平原区为中心,平原区烟叶输往川内及省外。民国时期四川烟叶运输通过水运和陆运实现。水运依赖沱江、岷江、川江运输,主要有三条:沱江-川江线,平原区烟草沿沱江、川江输往湖北及长江下游;岷江-川江线,平原区烟草沿岷江、川江下运;渠江-川江线,渠县烟草上运宣汉、绥定,下运合川、重庆、万县、湖北等地。陆运主要有川陕线、川康线、川黔线和川滇线四条:川陕线,烟草由平原区经过川陕路而达陕西、甘肃;川康线,烟草由成都起运,经川康驿道或公路达泸定;川黔线,烟草经过川滇公路运黔、滇各地;川滇线,烟草输往由贵州毕节转运或直接入云南。  相似文献   

12.
新闻     
一、什么叫新闻?让我们用事实说话,举《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个例子谈谈:[新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电]英雄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1月下旬,刘邓大军的二野从南线迅速解放了重庆等地,完成了迂回包围残敌的部署。贺龙指挥的十八兵团从北线解放了陕南和川北,  相似文献   

14.
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主席卢汉宣布起义。国民党军驻云南的第八军和二十六军本来准备南撤,向海南岛退却,闻此消息后,便调头北上,准备攻打昆明,收拾卢汉。卢汉手中有13个保安团,没有打过仗,战斗力弱,抗击两个正规军,自然是以卵击石。卢汉无奈,便向我二野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告急求援。二野首长就命我们四兵团提前进军云南,以保障云南和平解放成功。于是我们部队日夜兼程,轻装急进。靠国境线取道崎岖山路直插滇南。走这条线可以断敌退路,昆明之危自然化险为夷。敌人闻风放弃攻取昆明计划,迅速又调头南逃。当我先遣部队刚踏进云南边境时,…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1月,我军于解放广州的凯歌声中,奉命登船,沿西江河西进广西,追击在逃的国民党华中军政长官公署指挥的第三及第十一兵团,此战于12月底结束,史称粤桂边战役。敌白崇禧部队在广西北流、博白、钦州、雷州半岛等地相继被歼,至此,桂系军全部覆灭,白崇禧丢掉华中军政长官乌纱,乘飞机逃往海南岛继而转飞台湾,直至1966年12月2日在台北病逝。我解放军第43军127,128、129三个师,参加了粤桂边战斗,解放了桂东南及粤西雷州半岛地区,切断了桂系西逃越南,南撤海南岛的退路,战果辉煌。笔者时在127师,随部队活动在桂东南玉林、北流、容  相似文献   

16.
1949年8月底,赣西南追歼战刚一结束,解放军第48军142师便接到命令:命师部率领第425团、426团立即返回吉安,组建吉安军分区并进行剿匪。在布置任务时,四野15兵团副司令员兼第48军军长贺晋年还转达了毛泽东主席的一项特别指示:一定要活捉肖家璧。随即,师长欧治富、政委谢堂忠亲率部队夜以继日地向肖家璧股匪的盘踞地——遂川进军。  相似文献   

17.
<正>习习春风中,举目绿柳婆娑的美景,不禁令人想起陈毅元帅1948年夏写下的《过黄泛区书所见》的诗篇,忆起陈毅元帅70年前经过河南省淮阳县时与地下党员朱二楞一家结下的缘分。1947年12月下旬,为扩大战果和配合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华东野战军越过“黄泛区”平汉铁路进行平汉线战役,并攻克许昌。为配合陈谢兵团,华东野战军又在漯河以南地区歼灭国民党第五兵团部和整编第三师,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四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简称红一方面军或中央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被迫转移,开始长征。半年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也撤离川陕革命根据地向西转移,一九三五年六月上旬。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于川西懋功(今小金)。“懋功会师”是红军长征途中继“遵义会议”后的又一重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斗争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史写下了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1949年9月,新疆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陶峙岳率驻新疆的国民党军起义,新疆和平解放。10月,第一野战军第二军军长兼政委王震率领解放军第一兵团进疆,揭开了新疆大规模屯垦的序幕。  相似文献   

20.
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的战略决战。这三大战役从一九四八年九月十二日开始,至翌年一月三十一日结束,历时一百四十二天。在毛泽东同志亲自组织和指挥下,人民解放军连续取得了三个战役的伟大胜利,总计歼灭(包括起义、改编、投诚和俘虏)国民党军一百五十四万余人,使蒋介石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基本上归于消灭,从而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胜利的到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