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韩中文学交流之本然双向互动关系—《九云梦》与《九云记》之比较[韩]丁奎福编者按;围绕韩国古代小说《九云记》及其创造过程,最近一个时期在中国的部分学者中出现了一些非科学的看法,即不顾及客观文学史实而主观认为,《九云记》“是中国小说”,总纠缠于其“国籍问...  相似文献   

2.
《九云记》是在朝鲜小说《九云梦》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的 ,但情节内容更加丰富 ,结构更加严密紧凑 ,人物形象也更加丰满 ,体现了作者的审美理想。但由于借鉴原书过多 ,难免有抄袭之嫌。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中国,写梦都是古典小说由来已久的题材之一。由先秦至唐代、新罗至李氏朝鲜,写梦小说演进之迹相当明显。这种发展演变,一方面是由小说文体本身渐趋独立、成熟造成的;另一方面,则源于外来文化主要是佛教的影响。这里以中国唐代的《南柯记》和韩国新罗时期的《调信传》为例,从佛教与写梦小说的关系,以及佛教在中国、韩国的传播及其对写梦小说的影响这两个方面来论述,以发现在唐与统一新罗时期,佛教的传播对写梦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文围绕古代小说《九云记》的“国籍”问题之争,即这部小说是中国小说,还是朝鲜小说的问题,以发人深思的材料,证明了: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文学交流,从来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相似文献   

5.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吕氏读书记》题名相似,各书目对《吕氏读书记》记载较少,已有记载之间也存有矛盾,这给吕氏作品整理及研究带来诸多不便.通过对书目、序跋及网络资料查询,可以确定《吕氏家塾读诗记》与《吕氏读书记》是吕祖谦两部完全不同的作品,《吕氏读书记》今疑已亡佚.  相似文献   

6.
尽管《黄粱梦》与《枕中记》有着相似的故事情节,但小说却有着完全不同的立意和主旨。在《枕中记》中,作者通过揭示官场的现实,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感叹。作品通过反映封建士子对功名利禄无比热衷追求的思想,对封建社会为争夺权力而互相倾轧,以及封建官场上的丑恶嘴脸进行了无情的揭露。而由于道家思想对作者有着深刻的影响,所以他采取的人生态度是对现实矛盾消极回避。而在《黄粱梦》中,芥川龙巧妙地构思作品的立意,通过对过去和现代人不同想法的描述,表达了对生活的执着追求和无比热爱.因而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意义和价值。本文重点对《枕中记》与《黄粱梦》中的人生态度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枕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传奇文,然其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自身的艺术成就。《枕中记》所代表的内向性和游戏性特征,是影响整个中唐士人心态的两种倾向,而且这两种倾向正是中唐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所造成的。《枕中记》作为唐传奇进入兴盛期的标志性作品,同时也是整个中唐士人心态走向重大转变的开始。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近现代通俗文学史上 ,包天笑的长篇小说《留芳记》和《上海春秋》是两部重要作品。《留芳记》侧重于对民国重大事件与人物的描写 ,在艺术手段上类似于曾朴的《孽海花》;而《上海春秋》则相当细致与准确地记录下十里洋场上海的种种罪恶。两部小说一反包天笑作品拖沓、松散的缺陷 ,结构紧凑 ,艺术性强 ,不愧是包氏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9.
《理智与情感》是一部18世纪的小说,《霍华德庄园》是一部19世纪的小说,却都描写了两对姐妹的爱情与婚姻生活。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中两对姐妹的情感与理性因素,旨在指出简·奥斯汀与E.M.福斯特,这两位不同时代的小说家的相同观点,即理智与情感是否达到真正的融合,是决定一个人处事成败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巴金的《激流三部曲》和老舍的《四世同堂》是诞生于20世纪中国的两部长篇巨著.两部小说都讲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的兴衰荣辱,展现了在封建制度奴役下,在战争的摧残下,中国人的国民性格.但是,由于作者的写作目的不同,故事发生的背景不同,两部小说在主题提炼和人物形象塑造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  相似文献   

11.
对《隋史遗文》和《金瓶梅》两部明代小说中的假设连词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共统计出假设连词34个。不仅对两部小说中假设连词的概貌进行了描写,总结其基本特点,亦由此可以大略窥见明代白话中假设连词使用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2.
非"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前期通俗小说创作空白论” ,是建立在通俗小说都得到妥善保存的“假设”之上的 ,它完全没有考虑通俗小说大量湮没的事实 ,因而是完全不合事理的。如若没有郑振铎、马隅卿、傅惜华、孙楷第等老一辈学者的抢救“引进” ,可能今天面对的“空白”就会是整个明代。从遗存文献史料的字里行间 ,仍透露出明代前期小说的种种信息 ,不仅能够证明稗官小说的大量存在 ,有些作品的内容亦可窥知一二。而现存多数的历史小说 ,都有它更早的“原本”。“明代前期空白论”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13.
唐前古小说中,存在着一个以长生求仙为主题的小说系统,构成此系统的小说前后历经方士小说和道士小说两个发展阶段。作为此小说系统中最常见的人物之一,汉武帝的形象在两汉到六朝的小说本文中发生了持续不断的演变。此文学形象的演变既形象诠释了方仙道向神仙道教演进的规律,亦集中反映出方士小说与道士小说之间的嬗递关系。  相似文献   

14.
作为晚清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改良主义者和中国新闻事业开创者的王韬,在晚清文言小说史上占据着相当的地位,是古代小说向近代小说过渡的一位承上启下者,对清末民初的一些小说作家和流派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王韬文言小说的研究,我们还可以从中看到晚清文言小说发展和流变的轨迹,对文言小说史的研究也不无稗益。  相似文献   

15.
明代小说中出现了诸多描写围棋的文字,帝王、英雄、憎道、商人、妇女都有弈棋活动,小说涉及明代的赌棋现 象,赌注有财物,也有婚姻大事。明代小说中的围棋描写既是塑造人物的手段,也反映出商业的发展、走势对明代社会的冲击 和渗透,对了解我国围棋文化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纵观北宋后期到清初中国古代小说戏曲诗歌之内在关系 ,三者经历了三个互动阶段 :1 宋元时期戏剧“小说”化 ,改变了自身的内容、性质、体制而真正成熟。 2 明代长篇小说“戏剧”化 ,小说由叙事为主变为写人为主 ,由记事为主变为记言为主 ;又吸纳了戏曲宾白的经验 ,使用方言。 3 明末清初 ,小说戏剧“诗”化 ,《红楼梦》用诗歌创造意境 ,结构小说 ,塑造人物。小说戏剧诗歌互动 ,使三者完美融合 :小说有诗之意境、节奏、韵律和戏剧般人物 ;戏剧有了曲折情节和诗的意境 ,诗歌可以结构小说、塑造人物  相似文献   

17.
说话高度发展于南宋,真正的通俗小说的编写和刊行则是始于元代。目前所见能确定时代的通俗小说刊行本没有早于元代的。元代有着十分有利的通俗小说刊行条件:元代重视实利和重视享乐的社会风气有利于消遣性的通俗文学作品刊行;元代一些杰出的文人被迫进入娱乐业,从事通俗文学活动;元代开始了白话文创作的良好氛围;当然元代的商业、科技、交通、城市等条件也客观上为通俗文艺发展铺平了道路。基本上可以这样认为:中国古代通俗小说产生于元代。  相似文献   

18.
晚清小说中政治话语的建构与消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小说界革命在政治视域误读传统文学的偏执下,带来了文学格局的调整,并在小说内部建立起一套政治话语形式,渗透进各类小说创作中。晚清小说变革排斥了传统小说的娱乐功能,造成了政治话语对传统“事学话语”的压抑。另一方面,“新小说”内部开始了从政治话语向“事学话语”的蜕变,这种以娱乐为导向的“事学话语”构成了对政治话语的消解,使得“新小说”成为了孕育新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娱乐主义小说的腹地。  相似文献   

19.
清末新小说以表达政治—时事为能事,即以国家为叙事重心。由朝代国家向民族国家转型的政治观念变迁史,潜隐在新小说主旨的转换之中。其时小说地位的提升与清末新小说的兴起,实知识人危机意识的呈露。  相似文献   

20.
<大宋中兴通俗演义>和<说岳全传>,是明清时代的两部重要通俗小说.前者属于史传小说,质朴而忠于史实,作者以双行夹批的方式刊刻传播;后者属于比较成熟的章回小说,作者运用多种艺术手段,塑造了精忠报国的杰出军事家岳飞的形象,同时又交织着某些宗教观念,使岳飞形象复杂化.两书各有千秋,传播方式独特,传播范围广泛,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