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昌回鹘时期吐鲁番观音图像研究》系作者陈爱峰的博士论文,于2020年9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本书以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所藏纺织品绘画中的73件观音绘画以及吐鲁番柏孜克里克石窟14个洞窟中观音壁画残像为主,辅之以英、日、韩、俄等国收藏的观音绘画及吐鲁番出土的观音类佛经和功德疏、发愿文等文本材料,对高昌回鹘时期的吐鲁番观音图像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书花费大量笔墨细致入微的描述、判别吐鲁番石窟中残破绘画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2.
我国学者阿不都热西提·亚库普新书《回鹘文般若婆罗米多文献研究》(Prajnaparamita Literature in Old Uyghur)作为德国柏林科学院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的丛书《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第28卷于2010年在比利时Turnhout市Brepols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3.
彼德·茨默(Peter Zieme)教授简介:德国人,1942年生于柏林,1960年入洪堡大学学习伊朗和突厥学,1965年为德国科学院东方所研究生,1969年获洪堡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为东德科学院历史与考古中央研究所研究人员.自1993年起为德国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吐鲁番研究所研究员,2001年任所长(2007年退休).同时,兼任柏林自由大学突厥学研究所讲座教授、巴伐利亚科学院通讯院士、土耳其突厥语言协会荣誉院士、匈牙利科学院荣誉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内陆欧亚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  相似文献   

4.
笠井幸代(Yukiyo Kasai)博士德文新著《古代突厥语〈维摩经注释〉研究》(Der alttuerkische Kommentar zumVimalakīirtinirdes'a-sūtra)作为德国柏林科学院吐鲁番文献研究中心丛书《柏林吐鲁番文献研究》第29卷于2011年在比利时Turnhout市Brepols出版社出版(大开本,235页)(国际图书编号:ISBN978—2-503-54157-0)。本书由下列章节组成:  相似文献   

5.
我第一次访问柏林是在1982年春,当时我参加德国洪堡基金会(A.Humboldt-Stiftung)组织的旅游团,在西柏林停留时专门用了一天时间去了东柏林,并访问了当时属于民主德国科学院古代史和考古学研究所(菩提树下大街8号)的吐鲁番文献研究组。当时除见到茨木(Peter  相似文献   

6.
《且渠安周造寺功德碑》与北凉高昌佛教贾应逸1902—1903年德国印度学学者格伦威德尔率领的普鲁士第一次吐鲁番探险队,在高昌故城中发掘,于其中部偏北、被称为“可汗堡”附近东南面一处寺院遗址、德国人编号“M”的地方发现了一幢石碑,将之运回柏林,藏于国立...  相似文献   

7.
历时4天的吐鲁番学学会98年年会于9月28日闭幕。来自全疆各大院校、社科部门和文博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30多人参加了这次年会。日前,吐鲁番学的研究在国内外已经成为热门学科,德国、日本、俄国、美国、韩国等各地相继举行了有关吐鲁番学的学术研讨会,有的国家还成立了专门研究吐鲁番学的机构,然而,在吐鲁番学研究的发源地——吐鲁番却从未召开过一次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因而,专家们一致倡议,在2000年召开吐鲁番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广邀世界各地及国内有关吐鲁番学的专家学者来吐鲁番,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形成吐鲁番学研…  相似文献   

8.
《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于北凉且渠安周承平三年(公元445年)立石。原石清光绪间新疆吐鲁番高昌故城出土。高昌故城,今为新疆吐鲁番东六十里之哈喇和卓。光绪廿九年(公元1903年)被德国文化间牒盗运柏林。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端方奉使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在柏林国家博物院见到此碑,遂拓以归。所拓一为完本;一为未完本,仅四分之一。《清拓北凉且渠安周造佛寺碑》完本,原归端方,端方死后,归李介如,其孙李章汉于一九七六年捐  相似文献   

9.
程喜霖 《西域研究》2005,(4):103-105
新疆吐鲁番地区文物局寄赠<吐鲁番学研究>2003年第1期,刊有吐鲁番文物局、吐鲁番学会联合公告<沉痛悼念柳洪亮同志>,发布:"新疆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吐鲁番文物局局长、新疆吐鲁番学会副会长、<吐鲁番学研究>主编柳洪亮同志,于2003年3月24日因公殉职,终年48岁"!当这则公告跃入眼帘,我万分震惊,不禁潸然泪下,悲痛不已!我与洪亮志向相投,因吐鲁番文书整理研究结成忘年之交.往事如昨,相交二十余年,肝胆相照,切磋学术的情景历历在目,他的音容笑貌不断在我脑中萦回.  相似文献   

10.
吐鲁番发现的4件西夏文佛经残片中,最完整的一件藏于德国柏林民俗博物馆,编号为T.M.190。本文指出这件残片是西夏转译本《郁伽长者问经》的一部分,汉文原文为曹魏三藏法师康僧铠译,见于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一卷“宝积部上”。借助这片佛经残叶的解读,我们可以窥见回鹘与西夏佛教的交往史实。  相似文献   

11.
正由荣新江、史睿主编的《吐鲁番出土文献散录》(上下)2021年4月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书中收录分散在世界各地公私收藏机构的吐鲁番出土文献残卷汇为一编,包括德国国家图书馆、德国国家博物馆分馆印度艺术博物馆(今与东亚博物馆合并)、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葛斯德图书馆、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阪四天王寺岀口常顺氏、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上海博物馆、辽宁省档案馆等散藏的非佛教文献,  相似文献   

12.
摩尼文突厥语贝叶书克拉克著杨富学,黄建华编译对吐鲁番、敦煌所出摩尼文文献的研究近年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几乎所有的东亚摩尼文文献都引起了学界的重视,这一评估包括用突厥语写成的摩尼文文献。特别是原柏林吐鲁番收集品的出版,大大地扩展了人们的视野。在此以前,人...  相似文献   

13.
2003年9月14日至9月30日,我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赴欧洲六国参观学习。在欧洲期间,我们参加了在柏林举办的亚太周文化节开幕式,还对德国、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卢森堡的文化设施、文化体制和文化政策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考察。考察团先后拜会了中国、德国、法国等使馆文化处,访问了法国国家图书馆、荷兰斯西丹VSB剧院,参观了卢浮宫、凡尔赛宫、柏林大教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主办的国际敦煌吐鲁番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8月20—25日在北京举行。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来自日本、法国、美国、瑞典、印度、英国、联邦德国、挪威和我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地的专家学者近二百人。为迎接和庆祝这次国际敦煌学盛会的召开,中、日舞蹈艺术家专门排练了具有中国西部特色的丝绸之路舞蹈,为与会学者举办了“中日专家丝绸之路舞蹈晚会”;在全国很有影响的《文史知识》于1988年8期出版了“敦煌学专号”;“敦煌吐鲁番学北京资料中心”同时正式成立;北京图书馆敦煌吐鲁番学资料中心筹备组、北京大学图书馆善本室、天津市艺术博物馆、旅顺博物馆联合举办了“敦煌吐鲁番资料展览”。可以说,这次学术讨论会的胜利召开和圆满结束,与各个方面的通力协作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
艺术     
《优雅》2022,(3):5-13
德国 柏林 光与空间 艺术家Robert Irwin在16×16米的巨型墙面上,分别用白色和蓝色的荧光灯管排列出两面富有律动的抽象图案.Irwin将该装置作品命名为《光与空间(柏林电厂)》,将其安放在一栋挑高的建筑里,邀请观众沉浸在他对光与空间的探索实验中,挑战感官以及感知的延伸.如同艺术家所说:"我以艺术建构我们看待...  相似文献   

16.
<正>序言本文副标题所说的U5330文书,20世纪初被德国吐鲁番探险队发掘出来,现在是柏林科学院(Berlin-Brandenburgische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以下简称BBAW)所藏回鹘文文献中的一件。此文书由俄国突厥学家拉德洛夫校订并译成德文,作为其《回鹘文文书资料集》(Uigurische Sprachdenkm?ler=USp)中的第77号文书公开出版。此后,对于13~14世纪蒙古时代畏  相似文献   

17.
陈霞 《西域研究》2002,(2):86-93
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阐述了唐代屏风的类型、屏风画的艺术价值,分析指出了吐鲁番出土唐代屏风画蕴含的史料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1984年是我国敦煌吐鲁番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本文就语言文学、历史文书、吐鲁番研究、艺术及其他方面涌现出的一批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著,作一些简要的概述。 一、语言文学 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1984年在文学方面的论文主要有:程毅中《唐代俗讲文体补说》,文章认为“俗讲文以佛经为题材,有很大距离。思想内容并没有多少可取之处,其艺术形式虽然比较完整,吸收了唐代律诗和骈体文的成就,然而过分追求形式美,偏重格律,更显得繁冗和僵化。”因此作者主张俗讲经文不能和变文等量齐  相似文献   

19.
招贴画是二十世纪新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政治招贴画的肇始者是德国反法西斯画家容·哈尔特菲尔德(1891—1968)。哈尔特菲尔德生于柏林,是诗人弗朗茨盖尔德之子。他的创作同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哈尔特菲尔德是最早用照片剪辑的技术表现政  相似文献   

20.
由中德科学中心资助、柏林工业大学哲学系与大连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2 0 0 3年中德科学与技术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讨会”于2 0 0 3年 1 0月 7日至 9日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参加本次会议的中方学者分别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科学院 ,其中不少为我国著名的科学技术哲学家、伦理学家。德方学者来自柏林理工大学、卡尔斯鲁尔大学(Karlsruhe)、多特蒙德大学 (Dortmund)、斯图加特大学 (Stuttgart)、波恩大学 (Bonn)、杜塞尔多夫大学 (Duesseldorf…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