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全人类利益和阶级利益的涵义 所谓全人类利益,是指整个人类社会所有的阶级、集团、群体共同具有的利益。就人类历史发展的全部过程来说,是指不同时代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就同一时代或不同时代的阶级社会来讲是指不同阶级或对立阶级的利益之间有着共同的或相一致的地方。在这样一些意义上,马克思主义不仅必须肯定利益的阶级性,而且应当在特定意义上,承认利益包含着具有全人类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王惠玲  谢鸿昆 《河北学刊》2001,21(5):124-125
邓小平提出的弄清"社会主义本质",从生产力的层次上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实际上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集中反映.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国基本国情的判断,与党的基本路线相一致,在实践中体现为"三个是否有利于"标准,也是所有制和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品格和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也是科学的人生观的集中反映。艰苦奋斗精神不仅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和人生态度,而且也是实现人生目的的根本途径和手段,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反映出一个人如何认识和处理公与私、生与死、苦与乐、荣与辱、义与利、美与丑等人生的重大关系问题。可以说,科学的人生观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基础,没有科学的人生观,就很难有持久、旺盛的艰苦奋斗精神。而艰苦奋斗精神则是科学的人生观的集中表现和反映:一个缺乏艰苦奋斗精神的人,很难说他确立了科学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4.
一、阶级利益仍是现时代的最高利益在阶级、民族、人类利益之间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阶级利益高于一切,民族利益和人类利益都受着阶级利益的决定和制约。而当今世界是两种主要社会制度并存竞争的时代,马克思主义的这一观点仍然没有过时。首先,构成现时代的一切矛盾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以阶级利益为辅心展开的。马克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和城市的经济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城市改革进行的过程中,也遇到来自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领域的种种障碍和阻力,这说明经济改革需要政治改革和文化改革的相互配合,孤立进行不可能取得最终的成功。面临我国这种全方位的举世瞩目的改革前夕,我们不能不考虑这场改革的内在动因,科学地探索这个动因,将为改革事业的大规模展开和顺利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提供一个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讲话以后,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在一些沿海发达省市,非公有制经济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历了三步曲,即资本主义的尾巴、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国民经济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这里考察的人,都不过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阶级关系和阶级利益的体现……无论个人主观地说可以怎样超出这各种关系,社会地说,他总归是这各种关系的产物。”任何人总是一定的阶级关系的产物,人们的思想意识总是反映看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我们在确定一个阶级的政治方面和著作方面的代表人物究竟属于哪个阶级、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时,就必须分析这个人物思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土地制度建设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某些制度设计不合理,有的领域制度缺失,部分制度实施不力等.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没有运用利益平衡原则和方法进行土地制度建设.在土地制度建设中必须坚持利益平衡原则,立法机关和有关部门必须树立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具体立法时要坚持宪法的指导思想,真正了解社情民意,严格遵循立法程序,适时进行制度创新,做好相关方的利益协调,并注意防止不当利益法制化等不良倾向.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从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历史进程出发,去研究在这种过程中的人们思想运动的规律,并运用此规律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换言之,就是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个基本观点出发,客观而又科学地进行理论思维和实际运作。一直以来,思想政治工作在我党我国的建设发展中,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广大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在不同的岗位上,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切实起到了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外各种思潮、文化、生活方式的大量涌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社…  相似文献   

10.
关于怎样利用经济发展来促进政治文明这一问题,在17至18世纪的西方社会曾引起过一场关于经济利益的政治争论,这场争论以孟德斯鸠的凭借经济利益来制衡执政者的欲望从而构建理想政体为开端,至亚当.斯密模糊了个人利益、执政者利益、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界限而结束。  相似文献   

11.
李一文 《兰州学刊》2005,(5):49-49,14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说社会发生的各种问题总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所以解决问题的钥匙也必须在"利益"的层面上去寻找.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民群众利益的实现程度就决定着和谐社会的实现程度.因此,建设和谐社会的诸多措施中首要的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2.
人们的政治利益源于经济利益,又是实现人们经济利益的重要保障.而全局利益是与政治利益相一致的.只有从政治的高度来审视问题,才会把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纳入自己的动机;而只有从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才能使人们在眼前和局部受惠.像中国这样的后发展国家,只有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有序,才能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只有国家整体水平的提高,综合国力的增强,才能为个人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由此可以说,个人和局部从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出发,为国家(整体利益)贡献力量,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1978年3月在全国科学大会上谈到我国知识分子的政治状况时指出:“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无产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已经为党的笫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所确认,它的基本精神已载于新宪法之中。当前,全国各条战线都存进一步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研究一下确定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一部分的依据是什么,无疑是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二大是七大以来我党历史上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我们知道,七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一九五六年的八大,提出了正确的路线,但由于当时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不能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坚持那条正确的路线。所以,一九五七年以后,社会主义建设就不断遭到严重挫折。 十二大的历史地位和大会提出的任务,都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次代表人会,总结了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经验,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恢复并制定了一系列新的正确的政策,找到了一条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目前正在陷入至少是十年以来前所未有的困境,其核心问题是在承受着严重的通货膨胀困扰的同时经济结构全面扭曲。为了走出困境,经济调整势在必行。然而,经济调整的任务是异常繁重和复杂的,它要求我们从曾经有过的那种“紧急抢救”的心态和氛围中走出来,重新审视和分析面临的困难,冷静地作出无论是“向后看”还是“向前看”都能容纳足够的时间序列的长期决策。  相似文献   

16.
“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颠扑不破的真理,曾经为无数的事实所证明,下面的几篇文章,又一次证明了这一真理。这些文章告诉我们,无产阶级政治是农村人民公社生产发展的根本保证,人民公社的生产一旦离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益明显,思想政治工作特别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对于企业来说,经济发展是中心任务,因此,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不断创新,为大局服务,要在与企业经济工作的结合中寻找自己的定位,探索和研究出一条适用、可行、有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路。  相似文献   

18.
论利益与政治之基本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是人们在一定经济关系中实现其需要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它的实现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竞争性与协调性、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结合的规律性.政治是阶级社会中各权力主体为了利益而以政权为核心所展开的活动及其所结成的社会关系.其根源是利益,实质是阶级关系,核心是政权,活动是科学和艺术.经济关系体现并制约利益关系.利益决定政治的产生、性质、变化、活动方式和内外政策.政治对利益具有反作用,表现在国家政权、政治关系的变革、政治路线、政策和策略、政治工作对实现利益有巨大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对受教育主体意识形态、价值观念、行为选择等基本问题的研究,都与其利益需求密切相关。利益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以利益指引为重要内容,因此,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人们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主要是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是划分阶级的唯一标准.人所共知,在原始公社社会里,是没有任何阶级的.后来,只是由于生产力有了发展,劳动生产率有了提高,出现了剩余产品,才出现了占有他人的劳动和劳动成果的可能性,即为阶级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同时,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的发展,出现了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于是通过原始公社内部贫富分化等途径,使这种可能变成了现实.可见,私有制是阶级产生和存在的根源.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这部著作中,对社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