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试论郭沫若小说的创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郭沫若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的不幸逝世,给革命事业带来了重大的损失。因此,研究郭老的文化遗产,继承他未竟之事业,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郭老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主要成就当然要推诗歌和戏剧。但是,对于他别开生面的小说也不可忽略。本文试图作些初步探讨,希望得到读者的指正。一郭老开始小说创作是在五四运动前夕。毛主席曾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3.
一一九二七年,二十三岁的丁玲开始写小说时,由“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创的尊重人格,讲求人性,倡导摆脱封建思想、礼教桎梏束缚的“人的解放”的时代大潮,对于丁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一九一八年五月,鲁迅在其不朽的小说《狂人日记》中,以思想家的深邃眼光,透视了整个封建社会制度对人的摧残,毁灭,愤怒控诉了几千年来‘吃人”的社会本质。一九一八年十二月,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开宗明义第一句,就是:“我们现在应该提倡的新文 相似文献
4.
5.
试论九十年代小说创作的人间关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极为浓郁的人间关怀倾向是九十年代小说创作中值得高度重视的一种现象。其特点是:走向复杂,充分把握和展现复杂的现实生活;走向深邃,努力开掘形形色色表象背后的深层意蕴;走向细腻,巧妙运用细腻的创作手法达到较高的思想层次和艺术境界。而执着的生活信念和不断深化的人生追求则是其最重要的精神基础 相似文献
6.
试论小说创作的超度语言行为刘克宽一从创作和接受的社会过程来考察当代小说,作为以语词符码为传递媒介的言语艺术,我们从西方日常语言学派的言语行为理论中能受到很大启发。言语行为理论从分析哲学家规范语言的逻辑迷误出发,反对从文章中或特定环境中抽取一个孤立的句... 相似文献
7.
温伟 《高等函授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4(3):5-8
徐讠于小说创作一直交织着“现实”与“超现实”两类题材 ,但把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则是渗透着作家情感体验和价值评判的同一母题 :爱与人性。徐讠于对人性三种形态的努力开掘和对两类爱情多姿多彩的刻画 ,成就了自己的文学史地位 ,也呈现出难以避免的创作局限。徐讠于小说“爱”的母题和“人性”的母题互为交织 ,共同构筑了徐讠于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8.
空白意识是文学艺术家特有的诗化感觉方式,也是文学作品追求的极致.它作为文学作品的内在结构,具有一种多层次性、未确定性审美特征.当它作为一种不完全的形态呈现给读者时,必然会与读者的接受活动产生审美张力的对峙,它强烈要求读者调动自己的经验、情绪、思想等积淀而成的文化心理结构,去联想、去填充以最终消解这些张力而走向完形,得出自己对作品的独特见解.小说创作中的空白美学策略主要表现在语言符号层、艺术形象层和内在意蕴层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10.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是世界知名的短篇小说家,素有“英国的契诃夫”之称.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南非女作家内丁·戈迪默,就曾被评论家们誉为“南非的曼斯菲尔德”.一位于1923年辞世,仅在人世间生活了34年的女作家,去世多年后仍能在文学史上留名,是有其原因的.重新阅读和分析曼斯菲尔德的小说及创作经历,不能不使人感到:曼斯菲尔德小说创作的独特性,正是她拥有如此声誉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马识途的小说创作有着鲜明的艺术特色,虽然他不愿意谈论他的作品已经形成了什么样的风格。他只是谦逊地表示,他正在努力追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和中国作风。他甚至还曾质朴地把他的《夜谭十记》、《三战华园》等作品称之为“新评书”、“新传奇”,说它们不过是“我摆的一个龙门阵”,“一个革命斗争故事”。广大读者和文学界对他的作品的赞赏,使我们觉得有必要对他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剖析一下他“继承了我国的小说传统”,“用摆龙门阵的方法”写出来的小说,为 相似文献
12.
黄世仲是清末新小说创作的代表人物 ,他先后主办过多种小说报 ,创作了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长篇小说 ,其数量在 1 6部以上[1] 。同时他又是新小说理论的倡导者 ,在清末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因其政治背景复杂 ,长期以来对其专门的研究和论述甚少 ,本文拟作粗浅探讨 ,以抛砖引玉 ,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郑伯奇是作为资深创造社作家和批评家投身左翼文化运动。为了加强文学对于民众的宣传和鼓动,郑伯奇借助革命文学的背景,率先开始了他的左翼戏剧活动。郑伯奇的《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对当时正在兴起的左翼戏剧运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上海艺术剧社和此后整个左翼剧运的行动指南。因此,郑伯奇及其《中国戏剧运动的进路》对于了解艺术剧社的戏剧主张,以及剧社在我国左翼戏剧理论建设方面的重要贡献,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15.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了《青年杂志》(次年改为《新青年》),标志着中国的新文学时期已正式到来。在这场轰轰烈烈的破与立的斗争进程中,中国的文坛上分出了两大流派———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代表这两大流派的文学社团也相继出现。其中成立于1921年7月的以表现自己的“内心要求”为思想核心的创造社,明确提出把唯美主义作为封建的“文以载道”观念的对立物,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浪漫主义倾向。郁达夫就是创造社众多作家的杰出代表。郁达夫的创作成果是多方面的,但最有影响力的当推他的小说创作。一、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三个阶段生活是艺术创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存录数十篇笔记小说,这些作品或记奇人趣事或记鬼神灵怪之事,呈现出追求真、趣、奇的审美倾向,这种审美倾向的形成与刘廷玑对小说本质与小说艺术的独特理解不无关系。刘廷玑的小说艺术之奇论、小说史论、教化之功用观及对章回体小说的评述,均具有全面总结的性质,对当时及后来的小说创作与小说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