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老师:您好! 很久以前就想给您写信,总因为与您素不相识,怕您见怪,不敢提笔。去年秋,请杨怀鲁同志转交一份美学论文初稿给您审阅,承您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为我仔细批阅,并作了精辟的指点,使我很感动。为此,才冒昧提笔写这封信给您,请勿见笑。对于美学,我是在1957年读了朱光潜先生的《我的文艺思想的反动性》一文后才发生兴趣的。后来,得了《美学问题讨论集》、《生活与美学》、《西方美学史》、《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美学》、《美学》、《美学概论》等书,逐步边学  相似文献   

2.
清海博士: 几个月前,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来香港,言谈间,他知道我来自新加坡,问我可曾认识您?又说他读过了您的《两周金文语法研究》一书,觉得很有斤两!于是,我写信给您,信中用了“至堪佩慰”四个字。佩,是觉得以您的年纪,写出来的论文,竟能被语言学的权威学者认为是很有份量的著作;慰,是忝为您的朋友,觉得您的成就,我亦“与有荣焉”。吕叔湘先生是一个是非分明的学者,决不说敷衍的话。  相似文献   

3.
季龙先生: 二月廿四日,在您八十华诞前夕,我曾追随张老之后,向您表示了衷心的祝贺。但是,电文简短,总觉得还有很多话要说。日前读金冲及同志在《文汇报》上的贺函,这种感觉就更加强烈了。冲及同志曾经亲炙师教,所谈自然十分深刻。他说,他心卫充满着自己是先生的学生的自豪感。我想,这恐怕表达了所有您的学生的感情。我就亲自听过一位很有造诣的中老年学者为自己年轻时不得进入  相似文献   

4.
张赟(以下简称张):蒋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我的访问!您从事写作很早,1979年发表的《我的两个女儿》被视为新时期山西“伤痕文学”的代表作,您的文学道路算到今天有三十五年了.这三十多年里,您的文学观念有过怎样的发展、转变?您曾提到2003年的美国之行对您影响很大,那之后的创作也有了新变,能详细谈谈吗?  相似文献   

5.
作者·读者     
纪树立同志: 我是武汉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七七级学生。在学习专业之余,我以很大的热情阅读了刊登在各种杂志上的有关科学史方面的文章。我同意您发表在《复旦学报》一九七九年第六期上《科学史:真理与谬误》一文的观点,您的观点是明确的、蕴含着热情同时又是严格和科学的,从学术上讲,您的观点是很有价值的。研究科学史不仅是解释和评价某些观点,而是要“改造世界”,我不知您在这方面如何考虑。您是否意识到,使  相似文献   

6.
问一:墨人先生,今年农历“芒种田”是您的八十大庆吉日,首先向您表示祝贺与祝福!您的家乡的朋友后学,曾期盼您能返回故乡,给您做寿;或能去台湾北投,向您拜寿。却缘于种种原因,双方都不能成行,留下遗憾。记得十年前,当您七十大寿日,正在大陆进行为期四十天的文学之旅。我们相聚甘棠湖畔、庐山姑岭、太乙别墅,好不舒心。为此,近日我又重读了您的力作《大陆文学之旅》。我以为,对墨人先生最好的思念、怀念、纪念,莫过于认真研读墨人的作品,领悟思想、领情文学、领教人生。墨人先生,您的此次大陆之行,自北京始,途径沪杭,重…  相似文献   

7.
《品牌传播》:读完您的《中国广告大未来》,我首先读出来您应该是一个特别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人,包括您的这种气场,您的这种乐观的情绪。所以我想问一下。您的这种理想主义色彩是怎么形成的?它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8.
编读往来     
编辑老师:您好!近来身体健康吧,工作顺利吧。我是黑龙江省萝北镇工农兵小学的语文教师郭训民。去年第一期《优秀作文选评》发表了我校学生赵明涛的作文《初上微机课》,从此我校很多学生与《优秀作文选评》结缘,同学们尽情地从书中汲取着写作的营养,同时对您有一种深深的感激,我钦佩您不计远近,不念亲疏的工作精神。今年3月,我退休后来到了辽宁省庄河市,在实小分校继续教学生作文,这时我想起了您,请您在写作上给予我们支持和帮助,让我们的文章能走出庄河,也让《优秀作文选评》走进庄河。希望您能一如既往地帮助我们,谢谢!祝工作顺利、合作愉…  相似文献   

9.
问一:墨人先生,前年与去年,我们曾就文学观、诗歌现问题隔海相问,感谢您热情作答。真知灼见迭出,使我们受益非浅。《九江师专学报》将之刊出后,收到良好社会反响。我俩以“两岸诗人与诗”为题的隔海答问,还被今年第二期《新华文摘》转载。现继续就评论观请教几个问题。您在半个多世纪的文学活动中,先写诗、写散文,后来又主攻o说创作。但我注意到,您早在1941年刚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时,就在报纸上发表(n伯阳》等书评。二十岁刚出头的诗歌青年,怎么会对评论感兴趣?您能回忆早期的文学评论冲动的诱因吗?里人答:您这次的问题是我最…  相似文献   

10.
答题有感     
李焜 《山西老年》2009,(2):68-68
我是《山西老年》的忠实读者,从《山西老年》开展"百题知识竞赛"活动以来我是年年参加,届届不落。家里人每次看到我一丝不苟地在那儿答题总是说:"看得眼睛都花了,做那干啥"",年年这么答题也没见您得过一次奖,您还不死  相似文献   

11.
先谢谢从贵刊上得到快速、神效的药物捕鳖绝招。我家地处汝河岸边,河内有很多鱼鳖,每年春有很多外地人到此捕捉。我也老想找一项快速、神效的捕捉方法,也曾从广告上购买过许多的捕鱼鳖大全、绝招,可一实践,都不实用,见效甚微。在第二期的《专业户》上,我看到李拓出售‘醉捕甲鱼’绝招及药物,又抱着试试看的心情,购回了资料及药物,一实践,果真快速、神效相当实用。我真从内心里感激《专业户》,有了您我致富有望啦!  相似文献   

12.
林喦:王先生,这是我们第二次对话,今天的话题比较单一,但我觉得会很深刻。我们这次所讲的是您2014年出版的大作《逍遥游·庄子传》,这部书是中国作家协会组织出版的重大国家出版工程《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中的一部,由您撰写的《逍遥游·庄子传》是这项大工程  相似文献   

13.
问一:墨人先生日前收到您的赠书《红尘心语》,并认真拜读了您的又一部新作力作。这是与您以往的小说、诗歌、散文、评论大不相同的人生“心语”,很难归类;是一种似散文非散文、似杂感非杂感、似随笔非随笔的“心语”文体,是一种超越自我的艺术创造。我注意到:您把巨著长篇取名《红尘》,又把新著取名为《红尘心语》,还把自己的家庭住所也取名“红尘寄庐”。请问您钟情的“红尘”是一个什么样的内涵?红尘与微尘、无尘是什么关系?墨人答:据《辞海》解释:“红尘”谓尘埃也,亦指热闹繁华之地。盂浩然洛阳诗:“酒酣白日暮,走马八红…  相似文献   

14.
评刊启事     
《社区》2004,(5)
亲爱的读者朋友,为了加强编辑和读者的交流,更进一步提高我刊的质量,我刊将定期举办读者评刊活动。活动内容如下:1.请您写出您读到的近期《社区》杂志的三篇您最喜欢的文章、三篇您最不喜欢的文章的标题(请您一定标清楚这些文章是哪一期的),如果您想进一步与我们交流,您还可以对《社区》杂志的方方面面进行评论。2.来信一定要写清楚您的姓名及详细通信地址,信封上注明“社区读者评刊组(收)”。3.我们将每月一次从来信中抽取50名幸运读者,这些幸运读者将免费收到中国社会出版社的精美图书一本。评刊启事  相似文献   

15.
编读往来     
《阅读与作文》编辑: 您好!谢谢您,在以前的作文中提出宝贵的意见,我会认真改正。 当我灰心,想要放弃写作时,我就想到您辛辛苦苦为我写下"别灰心,常来稿"的话儿, 是您在信中给了我一股向上的力量,要我继续努力,当我认为自己不是写作的料时,在写作 中一次又一次险滩阻挠时,在我的记忆中又及时想起您为我写的那样一句:"我相信你,在写  相似文献   

16.
谈谈文学与人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信柯岩老师:您是我们年轻人熟悉和喜爱的诗人和作家。您的诗篇《周总理,你在哪里?》、长篇小说《寻找回来的世界》以及据此改编的电视剧,还有前些时候新出的长篇小说《CA俱乐部》,我们都很喜欢。最近又读到您的诗评和剧评,很受启发。于是我就产生了一个想法:是否能请您同我们专门谈谈文学方面的问题。我们这些青年学子都是文学爱好者,但只是出于一种本能的喜爱,对于文艺的社会功能不甚了了。另外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作品看,对于文学创作的现状也很不满意,同学们聚在一起常常会为此发发牢骚。我希望您能给我们讲讲文学与人生的关系,讲讲怎…  相似文献   

17.
问一:墨人先生,谢谢您日前隔海寄赠的《娑婆世界》,使我有幸在大陆也能拜读您的又一部长篇新作,享受先睹为快、先睹为乐之趣。我一直敬佩您的为人为文之精神。步入古稀之年,您完成了辉煌巨著《红尘》。嗣后,年事更高的您,在不断推出新作、整理旧作再版之同时,又长考六年,居然在不到十个月的时间里,写出了这部五十多万字的《娑婆世界》,作为八十大寿的自贺礼物。这真令人惊叹、感叹,叫人佩服。《娑婆世界》以其全新的内容、全新的视野、全新的艺术指向,屹立于文学之林 。它的诞生值得祝贺。 “将佛家经典精义化为文学”、化为小…  相似文献   

18.
杨洪立 《中华魂》2012,(21):18-19
《人民画报》2012年6月号刊载了一组图片报道,题为《我用眼角膜回报您的爱》,阅后感动不已,感慨不已。  相似文献   

19.
杨立新 《社区》2013,(14):41-42
看了这个题目,您可别以为我是在制造噱头。贾宝玉是少年书法家,这其实是曹老夫子送给宝玉的一顶桂冠。关于这一点,在《红楼梦》中是有章可寻、有据可考、有案可查的。谓予不信,请看《红楼梦》中的描写。  相似文献   

20.
李开拓:谢谢李老师拨冗接受我的采访.10年前,您在国家语委和教育部语言信息管理司工作期间,组织学者研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并担任总主编,可以说您是《报告》的发起者、顶层设计者,是核心人物.那么,研制《报告》的想法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其目的意义是什么? 李宇明:研制《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是时代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需要,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是作为当时的行政主管,我多张罗了些.为了更好地了解《报告》,我要先介绍一下《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及其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