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诞生近一个半世纪以来,指导世界工人运动的实践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同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也在实践中经受了检验,大大向前发展了。无论是实践的成功还是理论的发展,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果。这种结合的历程中有胜利,也有挫折;有经验,也有教训。把历史的丰富的实践经验加以分析、概括,找出其中规律,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的实践,按照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制定的纲领开创新局面,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70年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在这个日益结合的过程中,既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果,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丰富和发展。今天,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时候,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我们党一贯的优良传统。早在1930年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这个思想。他说:“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51页)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5月写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更明确地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753—754页)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的人,对于这一点都有深切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奋斗70年的光辉历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过程。在这个日益结合过程中,既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成果,又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了丰富和发展。今天,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隆重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的时候,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丰结合,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 从一九二一年至今,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立整整六个年了。我们党六十年的历史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是毛泽东思想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呢?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正确论述。“七大”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刘少奇同志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着重从三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本性与中国革命需要的必然规定.中国共产党产生和发展的过程,提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论证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中国共产党80年辉煌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想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完整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但是,十多年来,由于林彪、“四人帮”篡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歪曲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因而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至今流毒尚未彻底肃清。今天,要加速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就必须维护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辩证关系。本文结合哲学教学谈一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8.
党的八屆十中全会指出,在无产阶級革命和无产阶級专政的整个历史时期,存在着阶級斗爭,“存在着无产阶級和資产阶級之間的阶級斗爭,存在着社会主义和資本主义这两条道路的斗爭。”正确理解过渡时期的阶級斗爭,了解这种斗爭之所以必然存在的客观根源,了解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設之間的相互关系,从而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場上把阶級斗爭进行到底,把社会主义建設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这是具有重大現实意义的问題。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代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历史条件的变化,特别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时代精神的哲学发生着一系列相应的变化,其突出特点是哲学与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同步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同其他科学方法论的关系问题越来越成为人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正面临着各种社会思潮和经济全球化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多元化的严峻挑战。在多元思想文化的相互交织和碰撞中,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一元化的指导地位面临着被动摇、被弱化的挑战。因此,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切实捍卫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阵地的占领地位对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先进思想的结晶和无产阶级的科学思想体系,早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就在欧洲的德国产生了。但是,它之真正传入中国,与中国革命实际日益结合,促使中国人民从思想到生活发生深刻变化,却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特别是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以后的事。在这以前,中国的出版物中,虽已早有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记载,但当时它还只是作为西方的一种思潮、一派学说被引介,而且也只是在少数知识分子中流传。由于当时中国的社会经济条件,马克思主义几乎不被当时中国的广大群众  相似文献   

12.
十六大党章强调全党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时期 ,把握时代脉搏 ,洞察历史发展趋势 ,在始终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同时 ,探索并制定了符合实际的革命和建设纲领 ,弘扬了与时俱进、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 ,使党的先进性内涵不断得到丰富 ,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3.
历史具有不依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历史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早在民主革命初期,毛泽东解决了革命的首要问题,开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遇到重大失误和曲折的关键时期,邓小平解决了建设的首要问题,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4.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今天,无论从其内容、形态及功能上看,都存在从革命哲学到建设哲学的转变。这个转变过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随着社会实践而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是随着时代主题和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的转变而逐步实现的。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曲折的转变历程,直到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个转变才算基本实现。至于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一个更加丰富、完善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理论体系,还需要全党全国人民的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改革所要解决的重大历史性课题,在于要把市场经济引入社会主义,使这种经济体制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内在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结合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基本文化制度的结合.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要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一些具体制度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论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我国生态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生态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进行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和解决我国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马克思主义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哲学依据的科学理念,根植于广大群众开展实践活动的人民立场,以及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永续发展的价值取向等文化意蕴,对推动我国生态文化建设和构建生态文明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马尔库塞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尔库塞认为,建立在“绝对贫困论”基础上的“正统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理论在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面临着“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对人的统治和压抑已经深入到人的感性———即本质规定中,因此革命应该深入地触及到人的本质。革命的任务就是建立新感性,其途径是艺术和审美。马尔库塞给资本主义痼疾开出的药方虽然可口但却不能治病。  相似文献   

18.
1927年7月,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与帝国主义相勾结,在中国建立起代表大资产阶级、大地主利益的反革命政权,进行血腥统治。但是,中国共产党人继续顽强地战斗着。同年8月1日,周恩来等同志领导了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在党的“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随后在9月,毛泽东同志领导了秋收起义,走上井冈山,建立起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党组织了工农红军,发展了十五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9.
实践生存作为人的本源性存在方式,与信仰建设密不可分。高校马克思主义信仰建设,本质上是实践生存论在高校信仰领域的生动彰显。当前高校多元价值取向造成信仰的漠视和淡忘,超俗的物欲追求削弱信仰的情感认同及理性认知,精神追求无根危害信仰的发挥作用及程度,信义抉择浮庸表征信仰教育的乏力。应对高校信仰建设的现实困境及危机,实践生存下高校信仰建设必须满足合理生存所需、把握两点论中的重点论、坚持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四项基本原则之一,又是其它三项基本原则的理论基础。这次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用“多元论”、“无用论”、特别是“过时论”来诋毁马克思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因此,有针对性地阐明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就完全必要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