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文学是人文理想教育的源泉英国十九世纪的红衣主教纽曼认为,大学教育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智,大学的真正使命是培养良好的社会公民,并随之带来社会的和谐发展。他反对在大学里进行狭隘的专业教育,大学应以  相似文献   

2.
交流     
王世民 《中外书摘》2011,(10):96-96
第8期获得读者称赞有:《生活禅思》、《被低估了的印度》、《学者深陷三大思想误区》等。不喜欢的文章则有:《挑江过河》、《宅人的食谱不等式》。读者对栏目的喜欢程度依次为:视点、知识、人物、纪实、社会、品味。  相似文献   

3.
大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场所,更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文化组织。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传承和创造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大学精神就是大学自身存在和发展中形成的具有独特气质的精神形式的文明成果,是大学的质的规定性。这种文化与社会主导文化相辅相成,这种大学精神成为大学里人人都有的精神,共同创造先进的大学文化、大学精神,共同建设更先进更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4.
大学是承载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场所,也是人文精神最浓郁的地方、各级各类大学在传授着知识的同时也承载着育人的功能,校园人文教育的精髓重在培育校园人文精神、塑造良好的人格形象,形成符合社会要求和个人希冀的公共道德品质。高校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宝贵的人才。然而我们也要看到当前高校中存着一些不和谐的因素,集中体现了大学人文精神的缺失,在剖析大学人文精神缺失现象的同时,也提出了大学人文精神培育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是古今中外政治家追求的理想社会境界。在理论上,社会主义应当是一种和谐的社会形态,可事实上,“和谐”并不是天生的,是某种特定的社会制度的自然产物,它需要建设,需要不断培植。熟悉中国历史的人都清楚,中国历史实际上是一部求和谐而不得的悲剧史。这种悲剧的循环往复,其原因除了物质文明没有达到一定高度外,还有一个一成不变的症结是:当人们一心追求和谐时,却又以不和谐的方式继续或重新埋下了危机的种子。从历史上看,世界上从来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以占全球20%的人口规模,资源相对短缺的情况下提出“构建和  相似文献   

6.
唐爱华 《现代交际》2010,(10):94-94
本文通过一幅漫画,试图从尊重学生、营造平等的和谐氛围,用爱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心沟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等方面介绍个人对和谐师生关系心理构建的认识,对小学教师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质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校园文化,以学生为主体,是校园环境文化、学生行为文化、校方制度文化和大学精神文化的结合,是大学生实现"以人化人"的发展阶段,也是弘扬大学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多元文化发展和社会思潮的交融过程中,传统校园安全问题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也呈现新的形势和挑战。为此,当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对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是党的执政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追求奋发向上,推崇顽强拼搏,尊重榜样与荣誉的精神,更是张扬人的意志与体能和谐并举的价值追求。我们提倡“和谐中国,和谐世界”,这是切实的可以引领人们生活和精神的准则。我们办“人文奥运”就是为体育和文化之间牵线,以我们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让世界了解一个具有悠久文明历史并与时俱进地走向世界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心理适应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变迁,过去曾一度处于象牙塔尖的大学生,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对于少年儿童和他们的家长来说,大学生活不再是少数人的理想世界和大多数人的神秘世界,只要努力,几乎可以成为每一个少年儿童的可能目标."天之骄子"的优越感与"一介布衣"的平常感不断来回交织.少年时代对大学的憧憬与大学生活现实的撞击,使自我的整合、自我与社会的整合成为每一个大学生面临的挑战和成长任务.当代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还要经历一次重大的心灵成长,行为适应问题很多时候需要得到心理帮助.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和理念是中国共产党追求社会和谐的政治智慧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和本质,更是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它既包含着修为自己,也包含着体察自然,还包含着规约社会。分析总结当代中国和理念的特点和精神实质,不仅能更好地指导当今中国的政治实践,而且对世界的和平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这种学习形式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的用到,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还可以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对当前我们倡导的素教育起着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是人类的理想,是党的执政目标。人是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根本前提。当前,我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量地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  相似文献   

14.
养成教育的人文向度与美学精神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中西教育文化传统中都有着丰富而深厚的人文资源,重塑教育理性的重要路径之一即是呼唤传统人文精神的回归.同时在现代社会的背景下构筑新的理性原则和制度设计,从而使教育克服现代性的种种负面影响,形成关于教育的一种新的人文向度、理性自觉和美学精神,使教育真正属于人本身.养成教育是教育回归人性和人本原则的一种有益尝试和探索,是中国传统教化的升华,是教育现代性走向未来的伟大乌托邦和崇高社会理想,它有可能真正克服教育现代性问题而实现现代性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杨狄 《公共关系》2001,(10):58-58
进入了大学,我们也算走进了一个小社会。在这个阶段,每个人必须完成两个任务才能顺利进入社会,第一是具有在社会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凭借它与社会组织进行资源的对等交换,取得一个社会职业。第二是学会在社会组织中的行为规范,善于维系一个良好的公共关系环境。  相似文献   

16.
办好一所大学并不在于大学的校园扩展了多大,不在于获得了多少资金,不在于招收了多少学生,不在于有多少重点的学科,而在于大学追求什么价值理想,在于大学以什么文化培育着社会的良知分子,在于以什么样目的引导教师和学生追求知识的研究与学习。说到底,在于大学是否承担了社会理  相似文献   

17.
良好的学术生态对于大学的意义不言而喻。大学是教育机构,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摇篮;大学是研究机构,是知识创新的源泉;大学是文化机构,具有引领社会文化价值的重要使命。大学的学术生态事关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事关为人类贡献多少学术成果与知识,事关为社会营造怎样的文化价值观念与体系。所以,从这个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的年轻人是什么样的?20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是这一代的主体。这一代人没有封闭的精神苦闷,没有太多传统文化的记忆,也没有刻骨铭心的政治、历史负累;这一代人的理想不再是“给世界留下什么”,而是“我从世界得到什么”……有社会学家说,这是走向“世俗化”的一代。而世俗化正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标尺。  相似文献   

19.
医患关系是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因为提供医疗服务所产生的人际关系。目前,我国的医患关系并不和谐,医患纠纷时有发生。作为社会人际关系中的必然成分,唯有和谐医患关系才能提高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对医学生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是基于医护人员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源头的审视与考量,提出的建设性对策是:把培养医学生崇尚医德的高度责任意识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第一要素;把培养医学生待患如亲的情怀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信任基础;把培养医学生敬畏法治的心理基础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红线意识;把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履职习惯作为提高其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加强,英语教育也应该改变以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应该适应适应社会对大学生英语实际应用应用能力的要求,尤其是英语口语教育。为改变以往的英语教学的方式,提高大学生口语的能力,本人强调互动交流合作在促进老师和学生教与学之中所起的作用。建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采用互动的学生方式来激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最后达到英语口语能力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