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有关10世纪拉达克王国诞生之前的资料很少。本文试图挖掘一些与拉达克有关的现有资料,而不是花时间以驳斥那些早已被推翻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17世纪下半叶拉达克王国在来自喀什噶尔的突厥人和来自卫藏的蒙古一西藏军队的双重打击下,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从而结束了拉达克王国作为喜马拉雅地区重要力量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9世纪中期吐蕃王朝灭亡,拉达克王朝建立,至15世纪中期拉达克第一个王朝灭亡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有限的资料,从国家体制、行政机构、财政、税收、商贸、邮政等方面论述了拉达克王国的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19世纪中叶以来,拉达克被道格拉人占领的历史过程,从此,拉达克在历史舞台上失去了自己独立的身份和地位。  相似文献   

6.
本文简要梳理了藏传佛教各教派在拉达克传播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17世纪下半叶拉达克王国在来自喀什噶尔的突厥人和来自卫藏的蒙古-西藏军队的双重打击下,逐步走向衰落的历史进程,从而结束了拉达克王国作为喜马拉雅地区重要力量的角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论述了17-18世纪上半叶,拉达克与中国、卫藏地区以及不丹、莫卧尔、巴尔蒂斯坦、克什米尔等周边地区交往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17世纪拉达克国王森格南杰在西部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0.
侯俊云 《兰州学刊》2006,(11):55-56
18世纪,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来华贸易,新的贸易情况的出现,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在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时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外国商人的法规。  相似文献   

11.
近期再读萧致治先生所著《鸦片战争与近代中国》 ,感触甚深 ,受益良多。古人云 :“十年磨一剑” ,这正是该书的真实写照。它是先生40年来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部分成果 ,也是其40年来学术研究的一次总结。全书53万多字 ,分为五编 ,收录了45篇具有代表性的论文 ,于1999年由湖北教育出版社出版。通读全书 ,我们不难发现 ,作者洞察中国近代社会 ,为世人描绘了中国历史大转折时期的宏伟画卷 ,同时也为读者揭示了该书的鲜明主旨 :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起点 ,同时也拉开了近代中国人民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展开的一…  相似文献   

12.
王杰 《学术研究》2002,(10):100-104
郑氏一生过往香港9次 ,驻埠不足1年。他在香港的活动可分成两类 ,一是操持军务 ,一是主办商务。军务与商务密切相关 ,他出色的军务乃是借助其在商务中建立起来的地缘、人脉与才干的优势成就的。香港是郑观应参与抗击列强侵略的舞台 ,揭开了他从商、从军“两条腿”报国的人生新篇 ,这令他引以为豪 ;香港是郑氏蒙拘半年的“伤心”之地 ,又令他刻骨铭心。本文认为 ,香港蒙拘进一步陶冶了郑氏矢志救国的品格 ,催生了《盛世危言》的撰写。就此意义上说 ,香港“情结” ,促成了郑观应登上“三位一体” (从商、从军、立言 )报国成就的高峰  相似文献   

13.
三晋地处异质文化交汇地带,形成了多元性的地域风俗和文化。早在先秦时期,三晋地区便出现了《晋乘》、《晋春秋》等史著以及坚持书法不隐的良史董狐。公元3-6世纪,三晋地区史学的传播和发展较快,以史论事,撰述记史成为一种学术习惯在不同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精于史学,任职史官,撰修史著者,为数不少。北魏时期,一批河西著名学者的群体性迁徙,对公元5世纪中后期三晋地区史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公元3-6世纪,三晋地区史学发展显现出明显的家族性特征,史学人才大多以家族的形态出现,家族性习史也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梁志平 《兰州学刊》2011,(12):115-123
文章考辨了上海居民传统饮用水源,认为以河水为主,辅以井水、雨水。由于上海地区水网结构受潮汐等因素的影响,易淤塞,居民通过乘潮而汲与明矾澄清来获得清洁的水源。开埠后,人口激增,城市化与工业快速发展。自晚清到建国初,上海地表水水质经历了重要支浜支河不堪饮用,到苏州河的黑臭,再到黄浦江黑臭,地表水完全不合直接饮用的过程,上海成为一个水质型缺水城市。面对源水水质的恶化,社会的应对是缓慢。改水与水质恶化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饮水改良并不是一个直线的"河水——井水——自来水"的变化过程,民国时期的改水活动已相当成熟,建国后初期的改水活动反而因大搞"运动"而流于形式,改水并没有达到设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鸦片战争之后的1842-1848年,是中国与西方世界建立不平等条约关系的初始阶段,清政府确定了应对这一新关系的方略:其一是"不开边衅,力持和局"的对外方针;其二是"诚信守约"的对外原则;其三是个人亲善的对外手段."不开边衅,力持和局"是清政府对外政策的中心,"诚信守约"对外原则的实施及其个人亲善对外手段的运用都是服从于和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