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正与利害自己的行为无关,而完全存在于利害他人--亦即人际利害相交换--的伦理行为之中:"等利害交换",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便是所谓公正,便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公正的公正总原则;"恶的不等利害交换",如受恩不报乃至恩将仇报,便是所谓不公正,是衡量一切行为是否不公正的不公正总原则."善的不等利害交换",如滴水之恩涌采相报和以德报怨,则无所谓公正不公正,而是超越和高于公正的份外善行:仁爱和宽恕.公正的根本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交换.权利与义务应该相等,是公正根本原则.社会分配给每个人的权利应该与他的贡献成正比而与他的义务相等,是社会公正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任荣 《云梦学刊》2007,28(2):64-66
现代公正社会应该是一个人人共享、普遍受益、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拥有良好社会调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着对现代公正社会的追求。在现阶段,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加大经济发展速度,确立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理念,强化权利与义务意识,完善社会政策落实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任荣 《云梦学刊》2008,29(4):66-68
公正德性重视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而在现阶段强化权利与义务的对等是促进我国社会和谐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大学生公正德性培养十分重要.但是,我国大学生公正德性的养成遭遇了公正德性教育的匮乏、公正制度建设的不完善以及现行公正制度执行不彻底等困境.因此要从加快我国各项公正制度建设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高校公正建设培育良好校园环境.加强学校和社会的配合形成良性教育合力等方面推动大学生公正德性养成.  相似文献   

4.
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权利和义务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人们的社会活动及相互的关系,因此,权利和义务关系之内在本质关系就表现为权利和义务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没有以主体为根基的权利和义务并不存在。现代社会的行为道德评价与社会制度的道德评价都关乎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存在,制度的道德分析相比一般的道德分析在处理社会问题时拥有更多的优势,尤其对社会责任和义务的分析,会使问题得到更有效的解决,所以,我们可以说制度性道德分析是一种正义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5.
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是人际公正与环境公正在新旧全球化转换过程中的体现。全球发展的公正性应该有利于“人人共享、普遍受益” ,应该有利于缩小各主体之间的差距而不是扩大差距 ,应该在全球发展中公正地分配权利与义务———使权利与义务对等 ,而全球发展不公正主要是权利与义务的分配与履行不公正。  相似文献   

6.
社会公正:现代政治文明的首要价值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资源的相对稀缺决定了社会生活的冲突的背景,也使得社会公正成为社会生活的必需品。社会差别与不平等是每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事实,社会公正的目的不是要消灭社会差别,而是通过良好的制度安排合理地调节社会成员的权利和义务。保障社会公正是政治结构的首要责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目的,在于建构一个较之以往更加公正的社会。  相似文献   

7.
汪辉勇 《学术论坛》2002,(6):127-131
公正是公共管理道德的基本原则 ,因为只有公正才能实现公共管理道德的根本目的———维持社会中权利与义务的平衡。针对反公正因素而对公共管理者提出的具体道德要求 ,其指向都无非是“公正”。也就是说 ,公共管理的任何一个具体的道德规范 ,都应该是、也必然是对公正的解释和演绎。  相似文献   

8.
一、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中的公正含义及特征社会科学研究管理领域,公正的基本要求有五点:第一,科研人员在政治上权利平等,权利和义务统一;在业务上,参与课题立项、成果评奖、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的权利和机会平等。第二,管理人员在社会科学研究管理中,具有无偏私的动机和行为。第三,各人得其应所得。具体包括:(1)科研人员的资历、能力、水平与社会对其评价相适应;(2)科研人员的学术水平(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和其职称相适  相似文献   

9.
公正是人类社会具有永恒价值的基本理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本文依据发展与代价的平衡相关原理,分析了贫富分化的学理原因.以及维护社会公正、实现权利和义务、受益和受损统一平衡的深刻的理论根据.本文认为,协调发展与代价关系的目的,是要创建一个普遍受益、人人担责的社会.  相似文献   

10.
试析影响法律的行为之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是规范人们的外部行为 ,以权利、义务为内容 ,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 ,以维持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秩序为目的 ,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并通过国家权力强制实行的社会规范。从定义中可知法是以讲权利与义务为重点的 ,这是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特征之一。但在法中 ,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只是一种可能性 ,是主体能做和应该做的行为 ,并不是现实的行为 ,是在假定某种事实发生的情况下 ,设定主体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并不表明主体实际已经有了某种权利和义务。为了使权利与义务从可能变为现实 ,法理中引有了法律关系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1.
权利与对应义务的关系实质上是权利与权利关系的表现形式;它们的关系仅为全部法律关系的一部分,且不是最重要的部分;权利与对应义务实质上为社会个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权利与对应义务的绝对值是相等的;权利与对应义务在现实生活中是可以分离的;法的本位应是社会权利本位,它要求对法律承认和保护的利益应放在同等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分配的公正与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分配的公正原则在现实的社会权利关系中,主要体现为社会成员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和分配公平。我国的社会分配不公与转型时期公正制度的缺失有关,初次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是权利分配的不公。社会分配公正的核心是制度公正,要用合理的制度安排保障社会分配公正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权利与义务的辩证统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权自身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权利和义务的高度统一性。权利与义务在结构上是互相对应的,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是不可分的,又是可分的。权利与义务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各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权利与义务在价值上具有主次关系,权利在这一矛盾统一体中占主导地位,法律应以权利本位作为价值取向。而权利本位应坚持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协调,强调个人权利本位与社会权利本位的统一。如此,才能实现法律保障人权的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4.
德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鲜明的特点.国家立法对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价值,社会保障立法充分彰显人文关怀,农业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制定和调整注重农业职业特点,制度制定合理分配政府、社会和农民个人的权利(力)义务.对于我国而言,应当吸收借鉴其经验,强化农村社会保障法律意识和危机意识;合理进行制度建设,体现公平公正与人文关怀;合理确定政府、社会及个人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权利(力)义务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制度公正属于经济转型制度分析的价值理性范畴。在经济转型实践中,政府介入制度安排会影响到制度公正,即制度的实质公正与运行公正。结合制度公正的两个层面,对中国经验的判断是,政府的目标函数与偏好,直接影响制度的实质合理性和公正性程度;同时,政府权力运作规范和约束的有效性,决定着制度的运行公正程度。从政策导向上看,必须从经济增长型政府转变为社会公正(制度公正)型政府,做到以权利———义务的合理配置为内容的制度实质公正以及在宪政秩序内有效地约束政府权力的制度运行公正。  相似文献   

16.
正义是分配权利(规定权利与义务的界限)和评价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价值标准,核心问题是权利与义务的配置平衡问题。正义可以分为个人正义和社会正义,个人正义本质上是社会正义的个体化形式。正义的社会性本质决定了正义的历史性和阶级性。社会正义可以在领域上分为经济正义、政治正义、法律正义、伦理正义;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  相似文献   

17.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现代宪法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制度民主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现代世界各国宪法(包括资本主义类型宪法和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都比早期宪法更为重视。所谓公民权利是指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公民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享受的权益和行使某种行为的可能性,公民义务则是法律规定的公民对国家和社会应该履行的一种责任。由宪法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被称为基本权利和义务,它对于其他各项权利和义务说来,具有首要的意  相似文献   

18.
公民意识是公民对公民身份、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的理性认识,它是现代民主政治确立和有效运行的心理基础。公民意识是在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的实现过程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依赖于公正而合理的宏观制度架构和规范体系的建立。制度公正为公民意识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思考人所能享有的各种权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国家之内和世界上既成规范的财富分配,以及人们对自己国家及世界上的贫困做出的实际反应。我们认为权利是普遍适用的,而权利和自由为我们限定了减少贫困的义务。不管如何定义自由,贫困的增加———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如此———导致的是自由的减少。自由的程度决定权利的实际存在或不存在,所以贫困会影响人们可能享有的权利。不过,减少贫困的义务并不意味着保证普遍一致的规定。这样做既在实践中不可行,也不符合公正的要求。尽管如此,相比于过去,我们现在对世界上穷人所负的义务更多。全球化扩大了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道德社会,从而影响到我们和其他人的权利与义务;经济互动和相互依赖的程度越高,则界定权利的物质基础不复存在的限度值就越有可能相互交汇。这种相互依赖性的发展尤其会导致发展中国家的限度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曾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①。这一论断后来被我国及前苏联法理学界概括为“权利义务的一致性”。不过,学术界认为,权利与义务的一致性,一般是就整个社会而言的。因为在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是相互分裂的,一部分人几乎享有了所有的权利,而另一部分人则几乎尽了所有的义务。只有在非阶级对抗的社会里,权利与义务才会在同一主体上体现出一致性②。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很正确,但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实际上混淆了有关权利与义务关系的两个不同的概念──权利义务的一致性和权利义务的对象性。本文拟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