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6 毫秒
1.
文章主要阐述了英国割占香港这一对华政策及其特点,首先,从中国割占一块领土(香港)本身是英国长时期对华外交的既定政策和目标。其次,英国处心积虑三次割占香港是其在华占领一地外交政策的具体实施。再次,英国割占香港的外交手段随着各个时期的具体条件和环境变化发生着相应的调整和变化。最后,在割占香港的过程中,为与其他国家争夺在华权益,英国传统的“均势外交”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毛泽东时代中国的政治话语中,民族主义有其特定的内涵且整体上是一个贬义词,但中国的民族主义以曲折的方式与各种思潮结合着,并影响着中国外交.文章首先分析了毛泽东时代中国政府对民族主义的认识及其在中国外交中的地位,然后以中苏关系为案例来阐释中国外交中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国家民族主义的竞争共生关系,并对这一竞争共生关系进行理论...  相似文献   

3.
朱明杰 《西藏研究》2023,(6):57-68+154
1919—1921年的中英涉藏交涉,是近代西藏面临外来侵略以来,中国在涉藏问题上为数不多的外交胜利,成功地捍卫了国家主权。我们将英国外交部与印度事务部档案与国内公开档案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中国外交官在此次交涉中展现出了优秀的外交能力,充分利用各方博弈,最终挫败了英国重开谈判以逼迫中国承认“西姆拉条约”的图谋。因此,对这一事件的重新梳理与厘定,无疑能够为西藏地方与祖国关系史的学习与研究添加新的内容,其史学价值如何渲染都不会逾越事件本身所能够指涉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1942年,英国唆使噶厦拒修抗日战略运输线——康印公路,擅设“外交局”,损害了中国主权和抗战大局.蒋介石启动了对藏军事计划,施压西藏地方当局,同时命令外交部与英国交涉.英国内阁没有因为与中国是二战盟国,就放弃干涉中国内政.1943年,丘吉尔首相在太平洋会议上更公然宣称西藏是“独立国”,蒋介石指示宋子文严正交涉,维护中国对西藏的主权.  相似文献   

5.
有关我国西藏的十六种图书简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和中国中亚;1767—1905年通往拉萨之路》 (Lamb, Alastair: 《Britain and Chinese Central Asia; the Road toLhasa 1767to 1905》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1960. 387PP.)此书是一本关于我国西藏地方的中英外交关系史著作。  相似文献   

6.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是其国内观念的一种对外延伸和表达.因此,在分析日本长期对外结盟的原因时,日本国内的民族观念是一个有益的视角.集团意识为日本对外投身于集团、进行结盟提供了最广泛的认知背景,而自我约束意识以及现实的相对主义意识使日本尽可能地消除了结盟的心理顾虑和障碍.基于等级社会的"忠"和依赖意识是出于利益交换的对他人、对强者的"忠"和依赖,这导致日本对外结盟强者.日本国内政治运作的联盟政治特点,为决策者选择结盟外交提供了政治借鉴.  相似文献   

7.
18世纪后期北美殖民地的独立和英国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英国将殖民重心转移至东方,随着南亚次大陆地位的日益重要,西藏进入到英帝国的视线.哈斯汀斯总督先后派出由乔治·波格尔和塞缪尔·忒涅率领的团队出使西藏,这是近代以来英印政府代表与西藏最早的直接联系.这两次出使是在英国以经济为先导的新殖民政策影响下进行的,其目的在于与西藏及通过西藏与中国内地通商,获得殖民贸易利益,最终使命虽未完成,但对之后英国的西藏政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8.
英国在近代早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社会贫困问题,政府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1601年颁布的<济贫法>是其主要法令.以此为基础,在英国逐渐形成了以征收济贫税、建立济贫机构等为主要内容的一整套济贫政策.其最终目的虽是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但这一系列济贫法令的实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当时较为紧张的社会矛盾,而且由此确立的济贫传统也对英国以后社会保障模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铁路外交"作为中国外交的一翼,有利于进一步扩大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青藏铁路的延伸线——拉日铁路,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向西倾斜的表现,有利于实现与南亚邻国,尤其是印度的交流与合作。在通路的基础上通商,形成和平与发展新常态,这有利于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等优势转化为务实合作,是启动"铁路外交"的目的和意义。因此,拉日铁路的开通,将会对中印铁路外交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产生重要影响,为"一带一路"战略在中亚和南亚的实施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外交史上的著名人物,见证和参与了不少重要外交事件的谈判.不过,顾维钧的外交生涯并非风平浪静,受其四位夫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以文促经”是立足“宁夏是中国唯一的回族省区”这一“稀缺性和唯一性”的“绝对比较优势”基础上的理性抉择。宁夏在参与中国对阿人文外交的实践中尚需进一步提升朝觐工作的外交意义,并将之纳入我国对阿人文外交的战略高度筹谋和运作;进一步发掘地方旅游资源中的人文价值,借助“人媒介”传播文化中国,进而推动地方政府的国际人文交流与经贸...  相似文献   

12.
王军博士的《网络民族主义与中国外交》一书,紧紧抓住互联网、民族主义等学术热点,紧跟时代脉搏,立基于学术前沿,开拓性地探索了互联网的发展赋予中国民族主义、市民社会和中国外交事务的意义.探讨的问题具有前沿性,是一项新的研究议程,它给出的也许不是现成的答案,而是一种方向性的探索和思考.该书兼顾了学术性和实证性,所用语言较为通俗易懂,所列举的实证研究案例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无论是对专业研究人员还是对中国外交问题感兴趣的人士而言,该书都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13.
在英帝国主义两次侵略中国西藏的过程中,英国殖民主义者都蓄意挑拨汉藏民族关系,歪曲及割裂中国中央与西藏地方的隶属关系,并在武装侵略、利益诱惑的同时离间中国与边疆诸藩篱的关系.这不但使得英国在喜马拉雅山区及其周边攫取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使尼泊尔、不丹、锡金诸国内的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利用它们作为基地和羽翼对我国西藏进行侵略.这种殖民主义分子惯用的可耻伎俩早已为世人所唾弃,然而在一些篡改历史的涂饰之作中却成了侵略正义的谬证.实际上,英帝早在第一次武装侵略中国西藏之前,就通过各种卑鄙的手段不断对喜马拉雅山区进行渗透和蚕食,并利用中国晚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国力衰微以及外交上的一些失当,逐步控制了尼泊尔、不丹、锡金,并利用它们实现对西藏的进一步侵略.  相似文献   

14.
道教与中国公共外交的关系问题很少引人注意和重视.而实际上,道教在中国公共外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首先,道教可以为“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提供思想资源.其次,道教可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平台和通道.其三,道教国际交流活动本身可以体现中国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首次澄清苏联与西藏政府在20年代秘密交往的性质,这些交往近来被英国报界形容为在西藏的“布尔什维克密谋”。本文是以对俄国最近解密的文件档案的研究为依据的,这些文件主要来自俄罗斯联邦总统的档案、俄国近代史文献保管与研究中心的档案以及在布里亚特和卡尔梅克共和国的克格勃的档案记录。我在研究过程中幸运地接触到了所有这些非同寻常的资料来源,然而我必须指出,对一个好奇的研究者而言,有关“西藏问题”的文件不是唾手可得的。只需提及这一点就足够了:有关莫斯科与拉萨之间外交上的堆积如山的文献证据还比不上俄国外交…  相似文献   

16.
1898至1921年是英国以“宗主权”为中心的侵藏政策的提出、实施和基本确立的时期.为与俄国争夺中亚细亚,寇松提出中国对西藏只有宗主权,并寻找时机发动侵藏战争,逼签《拉萨条约》,“变西藏为实际上的保护领”.随后,英国声称西藏是“一个外国君主统治的国家”,并与俄国舍谋以中国只有宗主权来否定中国对西藏的主权.继之,英国加快侵藏步伐,企图强迫中国同意西藏“自治”,并要求俄国同意其在西藏“行动自由”.1921年,英国政府采纳贝尔的建议,一方面反对中国政府恢复设置驻藏大臣和派驻军队,一方面企图制造“大西藏”以分裂中国,以这两大内容为核心、以宗主权为幌子的侵藏政策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17.
敦煌发现唐、回鹘交易关系汉文文书残片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序 英国图书馆所藏斯坦因收集的敦煌文献中,有一件可以推定为唐末(10世纪初)写成的有关唐朝与回鹘贸易关系的汉文会计文书断简(编号为Or.8210/No.8444=S.8444)。 这件文书在斯坦因发现时,就已经被用作彩色绢画的裱糊纸了,大概是在英国博物馆修补绢画时,无意地把这些断片从绢画上分离下来。当我调查该文书时,它已失去本来的样子而破裂成极不自然的碎片,总共有大小六块纸片放在一起。笔者在1980年因为害怕这些纸片分散开,希望管理当局把可能拼接的纸片赶快修补复原。因此,1986年,英国图书馆把它们接合成了三张纸片提供阅览。但是,现在还不知道绢画描绘的是什么,也不清楚这件绢画是保存在英国博物馆还是藏在新德里国立博物馆。 本文拟就现存文书残片的复原、其外形特征以及文书记载的内容等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04年,英国侵略者为了将中国西藏纳入英国的势力范围,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西藏的战争.这次战争对于当时的西藏来说,是一件大事.西藏人民对英国侵略者的入侵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反抗,而江孜抗英斗争就是这诸多反抗斗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已越百年,但是这场战争折射出藏族同胞深沉的爱国情怀却不应被时间所遗忘.《申报》中有关英国第二次入侵西藏前后的相关报道及时而详尽,是研究1904年西藏抗英斗争重要的史料.  相似文献   

19.
西藏喇嘛进京朝贡是清朝统治阶级对西藏僧俗上层所采取的爵赏、朝觐、厚往薄来优礼喇嘛的制度。并以此加强联系,绥服藏众,巩固清朝在西藏之统治,成为清代治理西藏地区的一种有效制度。因此研究喇嘛朝贡制度是藏族史不可忽视之内容。可是,至今却很少有人全面探讨这一课题。本文对西藏喇嘛遣使朝贡之内容以及对其所制定的各项规定之变化等方面作一浅述,兼评理查逊的所谓“西藏喇嘛朝贡为外交和贸易关系”的谬论。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信托制度雏形的用益权,产生之后就对当时的英国社会及后世产生重要影响.13-16世纪,用益权通过躲避封建领主在土地上的封建附属权利和促进土地流转及再分配的方式,引起了英国民众财产(主要是土地等不动产)处分方式的巨大变化,这对当时英国民众的社会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中一项重要积极作用就是对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经济利益的保障以及对婚姻自由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些都有利于英国社会的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