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杨简  李清文 《学术交流》2005,(12):185-188
"大雅"讽谏诗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继承、发扬了原始氏族社会民主政治文化的优良传统,体现了贵族士大夫的文化人格,反映出贵族士大夫理想中的君王形象.深入挖掘其思想文化价值,从中吸取有益的营养,对于继承优秀的中华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君如 《探求》2004,(2):4-1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世纪之交我国面临着世情、国情和党情一系列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提出的,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是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学习、研究和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要了解"继承和发展"的成果,而且更要总结"继承和发展"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历史发展"合力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历史发展"合力论"的表述存在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但这并不是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历史发展"合力论"本身所固有的.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论述的修改和调整,这种历史局限和内在矛盾是可以克服和消除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发展"合力论"思想批判继承了维柯、斯密、康德和黑格尔等人思想中的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4.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应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对传统文化优秀成果进行了批判性的继承,既赋予传统"知耻一之心以新的时代内涵,又弘扬了优秀传统道德精神、传承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为我们借鉴传统文化优秀成果,树立了良好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君子"一词在嵇康诗文中多次出现,也是嵇康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嵇康的"君子"思想,除继承儒家固有传统之外,还吸收了道家的思想资源,体现了其对正始玄学的继承和对魏晋禅代之际特殊时代背景的思想回应.  相似文献   

6.
扬雄评司马迁之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丁 《求是学刊》2007,34(4):128-134
扬雄作为汉代思想家,他对司马迁评价甚高,将其与孔子相提并论,但他并非完全赞同司马迁的观点。扬雄评价司马迁的意义在于:其一,扬雄标举司马迁在史学上的突出地位,实际上是公认其在史学的独立性,将史学与儒学并列起来;其二,他评司马迁"爱奇"、"多知"而"杂",首先是抓史学思想,以儒家思想为批评的标尺,在传统史学领域具有代表性,也反映了司马迁史学的丰富性及其思想的特异性;其三,他评司马迁《史记》"实录",注意史学之记事行文的最基本问题是很重要的。但仅以"实录"而称"良史之才"失之片面,应当加上史学思想;只有思想性与艺术性都好,才可谓"良史之才"。扬雄的看法与评论在中国史学史上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共赢"是新世纪我国外交工作的新理念。把握当前国际社会的发展规律,正确认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思想,是提出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文化渊源。我国的外交实践充分体现了"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取得了丰硕的外交成果。奉行"和谐"、"共赢"的外交新理念有利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促进中国自身的发展;有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从而为世界各国的发展提供前提和机遇。  相似文献   

8.
<庄子·渔父>篇提出"法天贵真"的思想,追求自然无为、超脱世俗之情.李贽<童心说>主倡"真心",批判社会之"假",以尊重个人性情欲望为出发点,追求"八世"之"真",使"童心说"对<庄子>"法天贵真"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从<庄子>到李贽,尚"真"思想表现出一条由"无我"到"社会之我"再到"个体之我"的轨迹,从中不难发现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的主体意识也逐步增强,民主意识渐趋觉醒,个人对社会的依附日趋削弱,社会对个人的束缚也在逐步减轻.  相似文献   

9.
王友农 《探求》2001,(3):10-12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全党同志要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认真实践.党的路线是"三个代表"的集中体现,坚定不移地执行党的路线是"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在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中要全面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共产党员要做实践"三个代表"的先锋.  相似文献   

10.
本文跳出"冲击一回应"模式、"传统一近代"模式、帝国主义模式这三种西方中心主义诠释模式的影响,论证了王船山民族观已实现由传统的文化民族观向近代政治民族观转化,说明了船山的民族观具有政治民族主义的思想萌芽,并强调这种政治民族主义思想萌芽体现在"可禅可继可革而不可使异类间之"的民族自决论、"彼无我侵,我无彼虞"的民族关系论、"天下交相灌输"的民族发展论三个方面,从而揭示了船山民族思想的近代意义以及与同时期欧洲近代思想的同质性,以思想历史的真实性证实中国社会走向近代社会的自我表达.  相似文献   

11.
张文祥  张旭 《社科纵横》2020,35(2):10-14
中国共产党是在历史悠久的中华大地上成长起来的,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以其独特的精华和营养哺育着中国共产党,但其中的一些糟粕也无可避免地制约着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对党建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阻碍作用。在党的建设现代化进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人民主体"思想转变传统"官本"意识,坚持党员主体地位;以"改革创新"精神转变传统守旧思维,加强党建理论创新;以"求真务实"作风转变传统空谈风气,注重党建思想实践,破解了传统文化对党建的消极影响,丰富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理论。  相似文献   

12.
薛海燕 《求是学刊》2005,32(4):93-98
目前对"意淫"观的研究主要从思想、哲学角度入手,而对其文学价值的分析还远远不够.文章着重梳理了文学史上性描写由<高唐赋>、<神女赋>所开创的诗化传统向<金瓶梅>等小说所代表的世俗化倾向过渡的轨迹,凸显<红楼梦>面对以上两种"文学遗产"所作抉择的特点和意义,提出"意淫"观使<红楼梦>性描写诗意化、象征化,而悬置了其中的性内涵,其本质上是以诗法作小说.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以德治国"思想是对刘少奇"以德治党"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以德治党"体现了道德的党性与先进性,"以德治国"体现了道德的社会性与广泛性.治国必先治党,必须结合"三个代表"思想把"以德治国"和"以德治党"统一起来,实现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文明、进步与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自古以农为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存.因此人们对"天"既崇敬又畏惧,认为顺之者昌而逆之者亡,所以在中国传统社会产生的"天人合一"思想是人类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必然反映,是不可逾越的自然之道和社会之道.而以此为理论依据,中国古代产生了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法律思想,主要体现为法律制定时遵循的"则天立法"原则,法律实施时实行的"司法时令"等制度.因此,立法与司法中"顺天则时"的观念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自然规律与人间法度相类相通.浑然一体的格局."天之法"因此具有了实用价值,而"人之法"也因此具有了合理性和神秘性.这一切都说明中国传统法律的自然观有其独特的内涵和特征,与西方自然法思想存在诸多异同之处.  相似文献   

15.
伊藤虎丸和竹内好对日本反省和批判思想是一致的.伊藤虎丸继承了竹内好强烈的现实感和反省意识所构成的主体精神的自觉,对鲁迅及其中国现代文学的思考,是立足于对日本近代化的反省与批判上,包含着对历史的深刻认识.与竹内好不同的是,伊藤虎丸是从对战后日本现实问题的反省开始他的鲁迅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也是对"战后民主主义"的再确认和再思考.  相似文献   

16.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的儒家大师,也是先秦诸子文化的集大成者.荀子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有深刻影响,要言之,可分"继往"与"开来"两方面."继往"角度说,荀子在诸子中突出的批判继承了先秦学术;从"开来"角度言,荀子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方向,并影响了中国传统儒家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郭学军 《社科纵横》2008,23(10):144-145
高等学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课堂,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念好"真、针、震"三字经,不断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念好"真"字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自己要真信、真懂,讲课要带着真情;念好"针"字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要有针对性,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念好"震"字经,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讲课要注重艺术性,讲课要在学生中引起震动.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丸山真男"古层"论的提出过程,分析历史意识之"古层"思想的内涵,认为丸山提出的"古层"论是对日本思想中解构外来思想的某种共通模式的探究,并非国粹主义,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复古或保守思想;日本的超国家主义随着战败解体,而"古层=执拗低音"却依然持续,并阻碍着近代主体的产生.在今天,如何使"古层"思想融入全球化语境中,也许是日本从传统思想的深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中儒家主张"德治",其德治思想异常丰富、完整;而法家则主张"法治",因而形成了"德治"与"法治"的理论博弈."德治"思想强调道德在处理人际关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因而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忽视法律重要作用的错误倾向,其结果必然导致"人治".而法家"法治"思想虽然与今天的法治理论有重要区别,但它看到了法律在治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处理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因而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缺陷是不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因而轻视道德的重要作用.现代社会,道德和法律二者不应是博弈的关系,而应是相互蕴涵、相互补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只有秉持这一理念,我们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浪漫爱"的兴起是一种现代性的文化现象,它与传统的瓦解、现代个人的出现相伴而生,是人性解放特别是人的感性解放的突出表征."浪漫爱"带有"以情求道"倾向,它追求的是爱的唯一性、永恒性和至善、至美性,它在现代成为一种人的自我价值得以实现的重要方式,超出性爱本身,具有了超越凡俗的精神意义.清末民初言情小说的兴起可视为这种现代浪漫爱的滥觞,其中<红楼梦>和<茶花女>的相遇,为这种浪漫爱的兴起提供了极大的助力.清末民初言情小说中的唯情派继承了明清以来以情抗礼的文学传统并与西方浪漫主义爱情小说实现了对接;他们所表现的爱情具有超凡脱俗的乌托邦特性,本土禁欲主义道德与西方纯情、浪漫之爱与此结成了同盟,这是现代性初兴时期浪漫主义反世俗的"人的自我神化"倾向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