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明 《天府新论》2004,(Z2):206-207
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人口数量大,增长快,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实现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人口增长类型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的人口发展趋势,是我国长期以来控制人口数量的成果。这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和谐社会的伟大目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控制人口数量的成就对世界人口的发展也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但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口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未来社会的各种竞争,归根结蒂是人类智力的竞争。只有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才能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应有的地位,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这一基本国策,不只是对人口的数量严加控制,也包括对人口质量加以控制,即从数量和素质两个方而控制人口。七十年代以来,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由于人口数量问题更为直观和触目惊心,基层实际工作就围绕国策的前半部分控制人口数量来展开。虽然人口控制的观念已经较普遍地为人们所接受,但大多数人对此的理解仅仅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而对人口政策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人口素质”缺乏应有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也往往因为人口  相似文献   

4.
人口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人口在可持续发展中不是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是 ,人口数量大 ,增长快 ,不仅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也使经济和社会发展背上沉重的包袱。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仅要控制人口数量 ,更要注重提高人口素质 ,实现人口现代化。  相似文献   

5.
<正> (一) 人口是一个含意十分丰富的概念,人口意识的含意自然也是十分广泛的。我们认为人口意识,主要是人口的数量意识和人口的素质意识,增强人口意识,主要是增强人口的数量和素质的优患意识。一、人口的数量意识1.我国人口增长形势十分严峻——人口数量意识之一我国人口数量的控制,由于从70年代以来,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我国人口出生率由60年代的33.65‰和76年代的24.57‰下降到近十年的18.3‰;自然增长率由60年代的22.(?)8‰和70年代的16.23‰下降到近10年的11.98‰。但是控制人口数量的巨大成绩,却不能掩饰我国人口发展速度快和人口基数大这样一个基  相似文献   

6.
均衡人口与均衡GDP(即最优人口与最优GDP)互为对方存在的必要条件.两者都由富人、穷人、政府官员三方博弈所收敛到的纳什均衡决定.穷人即使自身直接产值为零,也通过放大乘数和第三产业间接地为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穷人通过放大乘数间接带来的收入与穷人耗费的收入恰好相等,这是决定最优人口和最优GDP的基础.我国应放弃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政策,把对人口数量、人口结构的最优调整作为一种刺激GDP快速增长的高效率产业.  相似文献   

7.
张华  堵晓东 《兰州学刊》2003,(3):67-69,80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日益提高和计划生育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我国人口数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质量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但是 ,如果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 ,我国的人口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本文以分析我国人口现状及特点为出发点 ,阐明当前人口问题对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影响 ,进而提出制定新世纪人口战略的初步原则及构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人口文明"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自身生产或人口生产的进步状态和积极成果的存在,人口文化事业要求有具体的主要奋斗目标,以及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人口文明"概念的成立的依据.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是人口文明建设的主要的内容.人口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础之一,它能起到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 人口质量和人口数量是全部人口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就人口与社会的关系而论,提高人口质量,无疑与控制人口数量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长远发展观点来看,人口质量问题当比人口数量问题更值得重视。所以,凡认真探讨过人口问题的大思想家,都对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给予充分的注意。亚里斯多德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他的人口论,如同一座人口思想宝库,既包括丰富的人口数量思想,也包括深刻的人口质量思想。对亚里斯多德的人口数量思想,笔者已有专论(?),本文拟对他的人口质量思想再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载入宪法.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内蒙古自治区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和质量的关系,为在少数民族人口中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供某些依据。一、少数民族人口数量的增长及其原因内蒙古少数民族人口,从自治区建立的1947年到1987年的40年期间,增长了2.90倍。同期,区内汉族人口增长了2.61倍。但在汉族人口增长中,迁移增长及移民后裔的自然增长占  相似文献   

11.
今天,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遏制人类退化继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绿色生育的研究,推广绿色生育工程,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人口再生产过程施加影响、规避出生缺陷的风险发生,使其"产品"为高素质的、聪明的、高智慧的健康人口,这是一个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源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是我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归宿.它将对社会和家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良好的人口状况是实现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新疆自治区而言,由于国家对它实行宽松的人口政策,从而导致新疆地区的人口过快增长。自解放以来,新疆的人口数量剧增。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新疆地区的汉族和少数民族实行不同的计划生育政策,这导致新疆的汉族人口增长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出现极大的差异,汉族人口数量已超过少数民族的人口数量。长此以往,实行如此宽松的人口政策必然会不利于新疆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对新疆的少数民族实行和汉族同等的计划生育政策,不可在人口政策上实行"一国两制"。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 助推“两型湖南”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统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相协调,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即促进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它是人口发展的终极目标和理想状态,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道路,建设人口均衡型社会,推动湖南科学发展。本文结合湖南人口发展现状和省情实际,从人口数量、素质、分布、结构、计生国策和人口管理等六个方面提出了湖南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的阶段性目标举措。构建人口均衡型社会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深化发展的重大举措,最终目标是通过"人口发展均衡型"建设的支撑,使得湖南"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这艘航船在科学发展的航道行使得更稳、更顺、更快。  相似文献   

14.
人口控制与环境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口控制是消解人口危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 ,也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一个新的环境伦理课题。人口控制就是把人口数量控制在一个适度的范围内 ,同时不断提高人口质量。人类要有效地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 ,就要对传统生育观念进行伦理反思与批判 ,正确认识人口控制的环境道德义务与责任 ,自觉遵守人口控制的环境伦理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社会整体利益高于个体利益的原则 ;生育自由与生育控制相统一的原则 ;优生优育的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不仅人口质量的高低能够影响到科技的创新,家庭人口数量的变化也能影响科技的发展.这一点在中西家庭人口的变动与科技发展的关系中表现得极为明显.根据恩格斯的"两种生产"理论,分析了中西家庭人口的差异对各自社会特别是对科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指出,自近代以来,由于"两种生产"不断的分离,以及在随之而来的社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国家人口政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6.
生产方式决定了人口再生产机制.我国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造成人口数量的不断扩张,生态系统不堪重负,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型是可持续发展和科教兴国两大基本战略系统运作的焦点,只有用科教兴国的方式转变人口再生产机制,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问题丛生。其中,人口整体数量和国家所能控制的劳动人口数量不足的问题最为突出。为解决由此造成的社会矛盾和政治危机,统治集团高度重视人口数量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伦理对策,主要有:“善政”伦理原则、人道主义伦理原则、社会利益伦理原则、生存条件优先原则和国家功利主义原则等。这些对策有的不仅在实施过程中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而且也丰富了中国人口思想的内容。  相似文献   

18.
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我国人口政策的基本方针。提高人口素质与计划生育工作是一致的。如果人口增长过多,势必会妨碍人均消费水平提高,而人均消费水平得不到提高,直接影响人口素质提高。 从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以来,由于全党的重视,各方面的努力,控制人口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从一九七九年以来,农村普遍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虽然打破了过去那种不利于计划生育的“大锅饭”和平均主义,但是家庭生产职能的恢复又在一定时期  相似文献   

19.
<正> 正在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整个改革开放的实际进程,而且也对人口控制机制提出了重新构造的要求。人口控制如何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行人口控制机制的衰竭自七十年代以来,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我国开始实行以控制人口数量,压缩人口过到增长为主要目的的计划生育。前十年成绩斐然,人口出生率由七十年代初的30‰以上下降快20‰以下。然而,进入八十年代以后,尽管计划生育组织机构不断健全,政策一再收紧,措施一再加大,人口出生率却始终徘徊于20‰左右。那么,人口控制工作遇到的挑战在哪里呢?诚然,1962—1973年生育高峰的惯性作用、1980年第二部新婚姻法的颁布,都是影响人口出生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但从根本上讲,还是1979年以来,城乡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人口控制机制的衰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行控制人口、计划生育政策历经60年坎坷历程。在经过了"人越多越好"的理论误区、导致"错批一个马寅初,中国多生几个亿"以及庞大的人口规模对中国社会资源造成空前巨大压力的严重恶果后,计划生育才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并步入了法制化的轨道。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对缓解人口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今后,依法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将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