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学术界存在着屈原故里在秭归一说。这一说法有两大疑点,一是楚人最初建国的地方是河南的楚丘和丹阳,不是长江三峡的秭归;二是屈原先祖屈瑕“食采于屈”的屈地,不可能在归国境内的秭归。我们由《橘颂》、《渔父》、《哀郢》、《招魂》等篇章可以推测屈原的故里应在楚国南部,具体说应在江南的武陵郡境内。  相似文献   

2.
高师教育承担着培养基础教育师资的职责,建立地方高师院校校外导师制度,可以增强高师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增强地方高师学生就业竞争力,克服现阶段地方高师院校校外导师制存在的缺乏认知、制度不完善、地方院校与社会需求缺乏衔接的问题,通过加强与实习基地的联系,突出地方特色;打破现有的实习实践模式,制定符合本地院校的政策制度,服务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邓小泉 《南都学坛》2004,24(4):28-30
唐代科举人才的区域分布,存在着地区分布严重不均、时间分布呈波浪式发展趋势两大特点。教育对这种分布特点的形成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唐代教育的发展轨迹与唐代人才数目的发展轨迹基本相合,区域分布上,凡教育普及程度高、教育质量高的地区,其人才产生数量较多,质量亦高;而教育未开发、人尚蒙昧的地区,其所出人才必少甚至多年不出一人。时间分布上,教育发展兴盛时期,人才产生数量较多;教育发展衰败时期,人才产生数量相应较少。  相似文献   

4.
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安徽北部的皖北地区,历史上涌现出众多道家文化名人,为当地留下了较为丰富的道家文化遗迹,如天静宫、庄子祠、道德中宫等,无疑是一笔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地理空间分布较为集中,亳州市境内较多;其形成历史原因主要与受该地区道家人物影响,以及道教活动兴起、地方政治教化的需要和地方乡贤的尊崇有关.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道家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问题,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为今后更好地进行保护与传承,应从加强宣传力度、完善监管体系、制定相关法律、应用现代科技等方面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部和西北部。境内居住着藏族及汉、羌、彝、回等十多个民族的人民。在甘孜、阿坝地区,除了现存许多较为复杂的地方土语和散落的“语言孤岛”,以及独特的民风民俗为我们追溯历史提供了真实可靠的线索外,还有两个至关重要的历史遗留:一个是近几十年来在这些地区的许多地方陆续发掘和发现的“石棺”墓葬;另一个就是一直影响着当地人民居宅建筑的体系和基本形态的“高碉”建筑,它们是至今还存在着的历史化石标本。  相似文献   

6.
社区教育政策的特性表现在:社区教育政策的指向是社区全体成员;社区教育政策的目的是实现社区和谐;社区教育政策的执行突出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当今世界,教育政策已越来越强烈地影响着一个国家教育的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家教育的走向。一、教育政策的概念界定教育政策一词在现实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和教育学理论著作中  相似文献   

7.
红筹公司回归境内证券市场上市采取何种发行方式是近几年证券实务界和理论界讨论较多的一个问题,对于该问题目前仍然存在一些争议。本文从红筹公司的现状入手,首先分析了红筹公司回归境内市场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对红筹公司回归境内市场上市可能采取的CDR方式、SPV方式和直接发行股票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得出直接发行股票方式是红筹公司回归时应选择的最优方式;并针对红筹公司的特点,对其回归境内市场直接发行股票时在制度设计方面需要重点考虑的若干问题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科学文化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地方文化蕴藏着丰厚的教育资源,地方文化与地方高校教育之间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符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契合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内在需要,是创新高校教育方法路径上的必然选择.地方高校应自觉担负起传承、建设与创新地方文化的责任,转变教育观念,在促进人文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文化自觉自信与创新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充分发掘地方文化的教育价值.地方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育可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地方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步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地方高校担负着日益繁重的本科教育教学任务.一些地方高校由于扩招和重组的原因,在教学管理制度改革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生源质量下降,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有鉴于此,地方高校应该更新教育观念;进一步完善学分制改革;重视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建立运行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高校众多,但目前很多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仍处于盲目发展状态.文章在分析了地方高校在科研工作方面存在着学术力量分散、科研课题重复性较多和科研管理滞后等现状后,提出地方高校的科研管理要立足区域发展,找准自己的定位和特色优势,围绕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问题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1.
宋代科举社会的形成--以明州庆元府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南宋科举及第者进行区域分析,可以分为及第者数递减型、及第者数维持不变型和及第者数递增型三种类型,后者以浙东明州庆元府为代表.通过对南宋末期两名庆元府出身的科举官僚王应麟与黄震作个案考察,可以发现,在南宋后半期,庆元府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思想转化为学术的时期,地域学术和科举已经一体化,思想活动与应试学问和谐共存.这是庆元府及第者数递增模式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地域社会背景.  相似文献   

12.
明代科举的发展特征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科举处于中国古代科举发展的鼎盛阶段,具有以下明显特征:完全与官学教育融为一体,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殿试和庶吉士考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以及以科举功名为主、学校功名为辅的层级功名体系,科目单一和考试高度统一,防范和惩治作弊之制空前严密,分地确定解额和录取比例制度合理、完备,实行进士观政制度,规范性、包容性、适应性、公正性和吸引力都空前加强,明中叶后科举功名成为决定士子个人前程和朝廷分配政治资源的决定性因素。这既是科举制自身发展和明代社会内在要求的产物,也是明代统治者统治理念的反映和其高度重视的结果。既对选才和普及儒学文化尤其是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也带来人力和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败坏和压抑人才、延缓了社会的发展进程等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诂经精舍和学海堂的影响之下,专门研习汉学的书院数量大为增加,不少科举出身的地方官吏将创立汉学书院作为改变书院片面追求科举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乾嘉汉学地位的日渐式微,汉学书院也不得不教授科举之学。与此同时,不少以培养科举人才为主要任务的考课式书院也重视汉学教学,汉学书院与考课式书院都向培养科举人才方向靠拢,二者以是否开展科举教学为界线的区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14.
元朝建立之后,蒙古贵族长时间停开科举,士子通过读书应试博取科举功名入仕的通道被彻底阻断,士子们读书、研究的功利目的因此减少了,这为元朝科举以程朱理学对儒家经典的阐释作为考试标准奠定了学术基础。与此同时,士子们学习儒学、程朱理学的热情显著下降,导致读书人的数量明显减少。理学家不仅是元仁宗恢复科举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程朱理学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的设计者。科举恢复以后,程朱理学的官方思想地位得到稳固,这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有直接的推动作用。然而,士子们为获取科举功名而学习程朱理学,与真正潜心研习程朱理学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尤其是部分士子将程朱理学视为谋取利禄的手段,使程朱理学失去了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15.
《儒林外史》是一部反映清前期科举社会士人生活的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通过讽刺江南士人的众生相,抨击的是已经日益腐败的科举制度。我们今天要读懂《儒林外史》,必须了解清代的科举制度。如要搞清《儒林外史》中童生、贡生、监生、生员、用才、举人、进士等一批与科举考试有关的重要称谓,就必须搞明白清代科举资格考试。  相似文献   

16.
清代科举家族是指那些世代聚族而居,从事举业人数众多,其中至少取得举人或五贡以上功名,在全国或地方产生重要影响的家族。清代河西地区科举家族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致的结果,诸如政局稳定、教育机构创建、科举政策调适以及科举家族内部教育环境等。科举家族一般是地方社会的望族,在地方社会的公共领域,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科举:宋元文言小说的重要题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举是宋元文言小说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科举:直接反映科场的种种舞弊行为,对这些舞弊行为进行无情揭露;以报恩-及第为情节模式,强调积德行善是金榜题名的重要保障;反映士人的婚恋生活,塑造了不少因科举及第而负心的典型人物形象。宋元文言小说以文学作品的形式反映科举文化,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宋代科举社会的全貌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8.
探索了科举制与书院发展的历程,认为科举与书院共生、共存、共兴、共衰。科举对士子求学的刺激、中国古代重考不重教的政策、科举考试的政治性、权威性、统一性促进了书院的发展。书院的科举化保证了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扩大了统治的基础、传递了主流文化,并保证了教学水平。对书院大师也受科举制约的历史现象作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9.
以张玉书为代表的张氏家族是清代镇江地区的文化望族,该家族科举鼎盛,家族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人物,他们具有经世之才,勤政爱民,忠贞节义,这与张氏家族重视教育有关,张氏也因此形成了以科举文化、经世思想与史学传统为特征的家族文化;张氏家族人文荟萃,文学创作丰富、形式多样,宗尚唐音是张氏的诗学传统,吟诗结社是张氏家族的风雅方式,张氏家族中女性文人更增添了文化家族的风流儒雅。  相似文献   

20.
法式善《同馆赋钞》与清代翰林院律赋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翰林院馆课、散馆、大考均考试律赋,于是继唐代之后,律赋在清代又一次呈现兴盛的面貌。大批馆阁赋集纷纷涌现,其中汇集乾嘉时期翰苑考赋之作的法式善《同馆赋钞》最具有代表性。《赋钞》中赋作体现了赋与学术的结合、讽喻的消解以及颂圣之风的昌炽、清秀的赋风等特色。馆阁赋在当时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