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四精神"最核心的内涵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应该自觉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把传承和发扬"五四精神"融入自己的实际行动,要把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要不断解放思想,追求进步;要不断增强民主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自觉树立科学理性的观念;要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2.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在中华大地上爆发,直接催生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核心内容的五四精神,五四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五四精神推动人们不断追求民主进步,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接受民主科学等新思想的洗礼。这种伟大精神影响着一代代的青年知识分子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在今天的新时代背景下,弘扬五四精神对新时代的青年们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运动。它诞生了以"爱国主义""民族科学"和"改革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五四精神,具有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天,发扬五四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南、以进步为动力的基本内容,也需要态度鲜明地肯定其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无论如何,对于当代中国学术界、政界以及社会、个人而言,五四运动仍是一个值得深入发掘的精神文化库。“青年者,国家之魂”,对于当代中国的青年而言,也仍然需要对五四精神的两翼——科学与民主深入反思,加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5.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文中结合历史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而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从而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相似文献   

6.
五四百年,百年纪念,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时至今日,五四运动仍然对于青年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五四运动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运动,为新时代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奠定了实践基础;五四运动作为一部思想解放的壮美史诗,为新时代青年思想解放奠定了思想基础;五四运动时期中国人民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指导思想,为新时代青年奋力实现中国梦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爱国主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爱国主义蕴含着人们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命脉,已经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当中。爱国主义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受社会不同阶段发展的影响,其具体内涵随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在不同的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五四运动以来,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涵经历了反帝反封建、追求民主和科学、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奋力实现中国梦等逐步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五四”精神概括起来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爱国救国勇当先锋,是青年学生的宝贵品质。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是青年运动的正确方向。用民主和科学引领进步,是青年精英的成功探索。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要"热爱伟大祖国"的重要要求,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指明了方向。浅析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涵,论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大意义,提出新时代青年大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弘扬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基本内容的五四精神,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将科学的五四精神与课程理论教学、社会实践活动、网络信息结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激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精神、社会责任与担当,并树立正确的三观,承担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1.
蒋经国怎么会留苏不归? 近代中国有过多次留学运动。辛亥革命前,大批爱国青年赴日,企图学习日本维新致强经验;五四运动后,大批爱国青年赴法勤工俭学,企图直接学习西方先进文化。大革命时期,不少爱国青年赴苏,企图学习俄国革命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五四运动"是我国近现代历史上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它的爆发使追求科学民主、追求真理、解放思想、爱国护国等"五四精神"代代相传。新时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当代青年更应该切身做实事将"五四精神"加以传扬。培养自身社会责任感、不盲目勇敢追求真理、树立远大且并非缥缈的人生理想,凝聚合力,投身祖国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挖掘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继承和弘扬五四精神,激发当代青年的爱国热情,上海社会科学院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认为,百年来,中国的经济和国际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青年的爱国情怀更加务实、理性、稳定,但青年思想也存在分化、断裂、脱节等问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新时代的青年要承继和发扬五四精神,承担起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4.
2019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100周年纪念日,也是五四精神形成100周年纪念日。时代在改变,但五四运动中形成的五四精神依旧熠熠生辉,有着不可磨灭的时代价值,当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是对五四精神的继承与创新。在继承与弘扬五四精神的同时,五四精神也激励和引领着新一代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5.
青年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报国意识,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但青年人涉世不深,没有革命和建设的亲身经历和体验,缺乏老一代那样对社会主义祖国深沉、坚定、执着的情感,一遇到改革开放中的矛盾、问题,便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困惑,甚至爱国信念动摇。为此,教育青年学生在当今如何爱国,如何使抽象的爱国意识具体化、目标化,并持之以恒地落实到行动中,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和应努力做好的工作。教育青年学生在当今爱国,就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  相似文献   

16.
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个时代都需要加强青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新时代背景下,需要了解时代赋予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含义,认清这个开放的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需要面临的冲击与挑战,发掘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应采取的积极策略,努力培养新时代青年的爱国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再次向世人展现了我们党精神上的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了巨大的优越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  相似文献   

18.
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学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途径。2015年底,中共中央政治局对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历史形成、发展等,开展了第29次集中学习。习主席在主持时特别强调了伟大事业要有伟大精神作为支持。因此,要想真正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当前爱国教育的一大主题,需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高度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9.
正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为新时代共和国的脊梁,成为我们国家的骄傲和希望。2020年5月4日,是五四运动爆发101周年的日子。101年前,一群热血青年走上街头,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留下了世人传颂的五四精神。尽管时代变迁,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代表的五四精神从未远去。今天,我们要做的,不仅是纪念"五四",更是继承"五四"、弘扬"五四"。  相似文献   

20.
“全人生指导”:“五四”精神影响下的青年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五四"精神是一种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由民主科学精神、探索创新精神、自主自强精神、求实务实精神相互渗透、相互贯穿的时代精神."五四"精神影响了教育,特别是青年教育,引起了人们对青年教育的极大关注,形成一股青年教育的潮流.这股潮流的核心是"全人生指导".八十八年后的今天,那股潮流对青年教育仍然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与现实价值.回返那段历史能够唤起我们沉睡的意识.去着力解决青年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