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世纪的霍乱是爆发于印度孟加拉地区进而蔓延全球的传染病,它造成大量人口死亡,严重影响到不同地区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也引发了国际性恐慌。霍乱的爆发虽然有生物学的医学的原因,但也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密切相关,因此,应对霍乱大流行的过程不仅仅是单纯的医学干预与治疗,也与当时社会环境、政治权力、国际利益的纠葛博弈等存在着深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复杂且耐人寻味。在某种意义上,19世纪霍乱大流行既是全球化的结果,也是全球化进一步深化的原因。正是由于经济、贸易、人口等的全球性流动,才导致霍乱的全球性蔓延,反过来,也正是由于霍乱的全球性蔓延才使得国际性的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等的合作成为可能,最终促使人类在面对共同命运的时候协调反应、加强对话。这些正是传染病对人类沉重且富有意味的警示。  相似文献   

2.
梳理明清时期南京地区疫病情况,共有82个年份发生疫病,集中在明崇祯年间、嘉靖年间、万历年间和清光绪年间、乾隆年间、道光年间;明代好发于夏季,清代好发于夏、秋两季,以单一季节为主;疫病多集中在上江两县,明嘉靖三年(1524)和清光绪十九年(1893)疫病流行区域最广。清末南京地区发生最多的疫病是霍乱,其次为疟疾和痢疾。影响明清南京地区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气候异常、旱灾、饥荒、水灾、地震及战争等。提示在健全完善公共卫生防疫体系时,必须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清嘉庆末年至道光初年间,古典型霍乱在中国广泛流行,福建也是此次霍乱流行的一个重灾区。通过考察清朝福建的海外贸易,并分析嘉道年间福建霍乱流行的时间和区域,霍乱病极有可能是直接由东南亚国家经过海上贸易传入造成的,而不是通过广东传入福建。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解读土族轮子秋渊源的神话传说,推测了轮子秋在土族地区出现的最早时间,并依据史料进行探讨和辨析,认为大板车和梯子在河湟地区的前期普及,为土族轮子秋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1832年霍乱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霍乱疫情,霍乱致死率高、发病快,打破阶级界限迅速蔓延,引发英国民众乃至政府普遍的恐惧感。英国中央、地方政府在霍乱爆发前后都采取了应对措施,包括检疫隔离、清洁滋扰等,但霍乱灾难性的后果直接暴露了英国政府传统疾病控制方式的不完备以及公共卫生状况的糟糕程度。然而,英国政府对于1832年霍乱的应对也成为开启政府公共卫生职能的转折点,中央和地方政府在霍乱应对过程中也开始进行初步合作。  相似文献   

6.
解秋 《社区》2008,(27):33-34
“处暑”之后,我国很多地区的气温会逐渐下降,所以,处暑就意味着暑气消退、秋天来临。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处暑”期间,天气由热转凉,很多人都会有懒洋洋的疲劳感,也就是“秋乏”。秋乏是一种自然现象。“处暑”节气正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人的起居应相应调整,尤其是睡眠要充足,因为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秋乏”。  相似文献   

7.
霍乱与19世纪中叶英国开展的公共卫生运动存在密切联系。霍乱疫情推动了英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使英国人意识到霍乱是"社会病"的表现和后果。在查德威克领导下,公共卫生运动把清理城市垃圾、改善下水道、消除霍乱等作为主要目标,在城市卫生状况的改善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因把下水道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又加速了霍乱的传播。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四次大规模的霍乱爆发给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对其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从医学社会学视角出发,结合霍乱疫情分析了布拉姆·斯托克的哥特小说《德库拉》中对霍乱从想象到认知的疾病建构过程,并对大英帝国在霍乱疫情中所暴露出的诸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爱的传承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1944年秋,德军即将崩溃前期,步兵少将冯·戴克斯接到一项特殊任命:他被任命为蒙塔夫里尔要塞地区的总司令,元首要他顽抗到底,成为这个地区坚守到最后的人。  相似文献   

10.
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在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0个调查县,对近5万农户进行的秋冬播意向调查结果表明:2001年秋冬播农作物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3%,粮食作物面积在连续两年减少的情况下,今年企稳回升,油菜籽和其它农作物面积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增加近5万农户的种植意向显示:2001年秋冬播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将比上年增长3.3%。分地区看,26个省区除北京、上海、海南比上年有所减少外,其余23个省区都是增加的,增长较多的有:贵州增12.3%、广西增10.5%、新疆增9…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伦敦人对水质的关注推动了供水改革。19世纪初,伦敦供水公司的水质引起供水焦虑和争议,随后,围绕被污染的水源是否有害、如何改善水质等问题,伦敦各界展开激烈交锋。1866年爆发的霍乱不但证实了斯诺的霍乱传播理论的正确,还揭露了作为饮用水源的河流被严重污染的事实,促使议会通过相关立法治理河流污染和改革供水,避免了霍乱的再次暴发。到20世纪初,伦敦的私人供水公司被纳入市政管理,伦敦供水基本达标。伦敦围绕供水改革与霍乱防治的争端是英国城市供水演变的缩影,展现出英国人公共卫生意识的发展及政府职能的扩大。  相似文献   

12.
闲秋漫笔     
秋,已是这般的深了。我固执地敲下前面那一句。明知道,这秋刚刚踩了夏的荼蘼上场。字正腔圆的绿把底子坚持得一丝不苟,骨子里的东西皆剖给了看客。  相似文献   

13.
我爱淮扬菜     
魏开 《中华魂》2012,(10):28-29
我是无锡人。太湖水只吃喝了十七年。1958年秋,我分配到淮阴地区工作,从涟水到淮安再到淮阴。1983年秋调南京,整整二十五年。喝了二十五年运河水,吃了二十五年淮扬菜。不知不觉,爱上了淮扬菜。1958年至1963年,我在涟水五年。经历了从大跃进到三年困难时期。印象深的第一个淮扬菜是安东  相似文献   

14.
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西北部,位于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地区。一九二七年秋毛泽东同志领导著名的秋收起义,并率领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后,该地区不断爆发党领导的农民起义,建立了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一九二八年七月,党领导了平江起义,  相似文献   

15.
岭南古代瘟疫流行的社会背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岭南古代瘟疫流行主要集中在清代,尤其是光绪、宣统年间;疫情主要分布在岭南西南部以及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地区,疫情数量呈由沿海向内陆递减的趋势;疫情以鼠疫、霍乱为主。上述特点是在乾嘉以后岭南人口骤增、兵乱、经济结构变化、沿海对外交往频繁等社会背景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悲秋作品承载了古代诗人乃至一个民族的感伤世界。对生死的忧患和惶恐是“悲秋”最根本的抒情动机。传统农耕生活习俗和观念习养并赋予秋以强烈的时间意识和生死意味,形成了古代诗人以秋为悲,以悲为美的情感定势和诗学风格。本文从惊秋、悲秋、吟秋三个层面透视秋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诗学意象的内蕴,以此解读“悲秋”感动古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喜欢写秋。在毛泽东诗词里,有21首写于秋,有8首直接写秋。毛泽东写秋。妙笔生花,独树一帜,表现了一代诗圣的高超技巧、崇高境界和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英雄本色。毛泽东诗词中对秋的妙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表现壮美景色《沁园春·长沙》(1925年)上半闹着重写景。“独立筹秋,湘江北去,杨子洲头。”在词的开篇,作者便把自己置县于天高水长的广阔背景之中。同时也把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间争流。”在澄澈碧绿的江面上,千帆竞发.百场争渡。仰望:“日击长空”,…  相似文献   

18.
本文考察了林则徐任江苏巡抚期间,在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秋对盐城地区的一次农村社会调查的情况,从中展现与分析林则徐的为政思想与深入实际、踏实细致的工作作风。  相似文献   

19.
“复关”与中国会计的国际化范实秋关贸总协定(以下简称GATT)的理论基础是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所以它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和地区的协定。中国在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以下简称复关)的漫长谈判中,争论的焦点就是实行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中国共产党第...  相似文献   

20.
鸭霍乱俗称摇头瘟,是由鸭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患急性鸭霍乱的病鸭可突然死亡,患慢性鸭霍乱的病鸭食欲减退,羽毛蓬松,精神沉郁,体温升高,张口摇头,呼吸困难,有的眼睛失明,鼻孔流粘液,粪便稀薄呈绿色,有时带血;有的出现跛行,关节肿胀,一般发病3夭后死亡。现介绍防治方法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