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清末民初,东北进步人士纷纷创办报刊,启迪民智,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沙俄、日本殖民势力和东北当局为防止进步思想的传播,联合扼杀进步报刊,东北报业处于白色恐怖笼罩之中。在这段历史时期,东北报业所发挥的积极历史进步作用,及其自身所具有的局限性,值得我们认真总结。  相似文献   

2.
哈尔滨犹太人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4,1(5):126-130
20世纪初,在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中,大批俄籍犹太人随俄国侨民移居哈尔滨。在这里,他们兴办实业,开设教堂,传播文化,建立起远东最大的犹太人社区。沙俄对犹太人的歧视和迫害是犹太人大量外流的重要原因,沙俄在中国东北的殖民扩张又为犹太人的迁移提供了新的栖息地,而沙俄的远东政策以及俄籍犹太人的群体来源、社会分层和职业构成则是犹太人在哈尔滨得以生存与发展的深刻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印度和中国相继沦为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后,中国和印度之间的关系,虽然受到殖民当局的人为阻碍,但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来往一直未断,特别是中印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中结成了共同的战线,以圣雄甘地、尼赫鲁、S.鲍斯为首的国大党领袖们和爱国诗人泰戈尔一直对中国民主革命、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怀着深切的同情,给予了最大的支持。在本世纪初甘地就对我国伟大的辛亥革命先驱孙中山所领导的革命表示同情和声援。在抗日战争中,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进行了无情谴责,并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与印度人民的反英斗争联系  相似文献   

4.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逐步把中国东北变成了扩大侵略战争的军事基地。出于侵略扩张的需要 ,从 193 4年至 1945年 ,日军先后三个时期在东北边境构筑了一系列军事要塞。这些要塞的构筑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扩张的直接产物 ,它不但见证了日本侵略中国的真实历史 ,也深刻揭露了日军的侵略行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满铁为对象,研究“一战”时期日本对东北经济侵略的基本特征。文章剖析了满铁设立委员会在满铁中的地位以及满铁与日本财阀的关系,指出满铁是一个以企业面目出现的、由日本政府支配的殖民行政机构。揭示它既是“国民权益”的象征。又体现日本垄断资产阶级利益和意志的本质。满铁在“一战”时期日本对东北的投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作者论述了“一战”时期日本对东北的经济侵略不同于关内地区的六大特征。指出满铁这样一个以不平等条约为基础设立的殖民机构,在东北主持着经济侵略事务。它同日本民间资本结合密切,促成日本对华投资集中在东北的局面。“点线面”的经济扩张模式,促使旅大租借地和满铁“附属地”迅速殖民地化。以国家资本为主导,重点投资铁路,矿山、钢铁、化工等经济部门,使东北工业殖民地化是最重要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印度近代史上,抵制官立学校、兴办民族教育并非始自甘地。1905—1908年,在由孟加拉开始而后扩展到全印的轰轰烈烈的抵制和司瓦德西运动中,已经出现了要求抵制官立学校和兴办民族教育的热潮。它构成了当时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这场斗争尽管在规模上不及后来甘地领导的运动,但作为一个创举,在唤醒知识界关注教育问题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对殖民当局的冲击也是很强烈的,它取得的许多经验教训为后来甘地领导这方面的斗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九一八”事变后,除东北军爱国官兵、东北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斗争外,还有一批在东北沦陷区坚持反满抗日地下斗争的国民党爱国人士。作者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材料,论述了这一时期国民党爱国人士的反日斗争情况。作者认为: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国民党爱国人士的斗争事迹在以往的论著中往往记述过少,因此对这一问题作出公正评价,全面地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培培 《社科纵横》2011,(8):115-117
"朝贡体系"是古代东亚地区的国际体系,其最明显特征是以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双边"封贡关系"为结构,"封贡关系"体现出古代中国文化和经济的优越性以及对周边的吸引力。"条约体系"取代"朝贡体系"一方面源于殖民列强将原来的"朝贡国"纳入"条约体系",另一方面也伴随着晚清中国的半殖民化。西方殖民列强与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通过不平等条约将后者的领土、主权以"合法的"形式转移到殖民列强手中。面对殖民扩张,以文化和经济吸引力为基础的"朝贡体系"逐渐被殖民扩张的"条约体系"所取代,这一现象反映的是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殖民主义与西方汉学:一些有待讨论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建 《浙江学刊》2002,(4):191-196
西方的汉学研究一百多年来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就。但人们在为此而欢欣鼓舞之余,很少会平心考虑下述问题汉学作为兴起于十九世纪殖民主义语境中的一门学科,它所提供的关于中国的“知识”是否转化为西方列强殖民中国的一种“权力”?汉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究竟是对于历史的真实表述还是权利关系支配下的人为的虚构?本文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西方汉学可以说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扩张的产物,而它反过来又服务于而且强化了这种殖民扩张的需要;通过对这种“知识”与“权力”的互动分析,西方汉学中曾经存在过的一些殖民话语因素有可能会清晰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学问》2010,(1)
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是日本对华推行殖民统治的特殊机构。而日本在"关东州"及满铁附属地所推行的殖民教育则是日本对华殖民统治和侵略的核心内容之一。满铁第一任总裁后藤新平的"文装武备"论则是日本对华殖民教育体系形成的原点。日本在"关东州"及满铁附属地开设一系列教育设施和学校,以此达到对中国东北进行文化侵略和殖民奴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刘少奇同志在1929年7月至1930年3月担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期间,领导了中东路工人的斗争。这是我党在满洲开始领导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工人斗争,在当时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刘少奇对这次工人斗争的经验教训作了认真而系统的总结,有关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东北地方史及东北地方党史的研究都具有一定意义。一、在工人斗争中要注意防左反右在中东路工人斗争中,前期主要是防左,后期主要是反右。按照刘少奇的策略思想,中东路的工人斗争,是要把许多小的斗争汇集起来,努力发展一切部分的局部的斗争。使之成为全体的一致的总斗争。这个策略思想,是刘少奇对当时中  相似文献   

12.
东北新知识群体不仅包括具有东北籍的新知识群体,也包罗了一批移民新知识群体,后者或是由关内移入东北,或是由东北移入关内从事学习、服务等活动.“九一八”事变对于东北乃至全国具有深远影响.日俄战争后,日本势力渗透“南满”,俄国势力则收缩占领“北满”地区.日本势力逐步渗入东北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如开办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攫取路权,开办学校进行殖民教育等.当东北新知识群体面对“九一八”事变,他们做出了不同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3.
《学问》2015,(2)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以武力侵占中国东北并炮制了伪满洲国。日本在伪满洲国推行的所谓"三大国策"和"建国精神"的"基本国策",是服务于日本殖民统治和对外侵略扩张的,从中可见伪满洲国是日本侵略中国东北的产物,伪满洲国政权不仅是傀儡政权,而且也是日本统治下一个地地道道的殖民政权。  相似文献   

14.
徐玲 《学术交流》2006,(12):96-98
经济殖民主义,是指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使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和手段,对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的经济剥削和掠夺。世界历史进入现代时期,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旧的经济殖民手法上进行了创新,经历了间接统治、托管制度、经济渗透、金融扩张等不同阶段,以西方资本渗透、控制第三世界国家经济为基本特征。但都未改变经济殖民活动恃强凌弱、宰割剥削、牟取暴利的本质。要想摆脱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就必须重新审视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探索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强自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八十年前,我国爆发了震惊世界的农民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这场伟大的斗争,波及到祖国北部边陲黑龙江省。面对沙俄侵吞中国东北领土的野心,黑龙江的义和团进行了英勇的抗俄斗爭。为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本刊特发表此文。  相似文献   

16.
正九门口是一处雄奇的长城险关,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华后,这里发生了许多抗日杀敌的英勇动人故事。郑天狗,原名郑桂林,毕业于东北讲武堂。他曾随中国护路军到俄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十月革命爆发,郑桂林对共产主义有了初步印象。回国后,郑桂林在东北军中展示了指挥才能,很快被少帅张学良任命为东北军某部作战参谋。1931年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后,郑桂林不满国民党当局不抵抗政策,毅然辞官离职,只身回到故乡辽西,  相似文献   

17.
英国和法国作为世界近现代历史上最大的两个殖民主义宗主国,它们的殖民扩张历史对殖民地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英法两国不同的政治哲学和社会传统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殖民指导思想,其差异严重影响着英法殖民地在殖民统治时期以及独立后的国家发展进程。在东南亚地区,英属马来和法属印支两块殖民地在英法殖民主义管理体制下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反映出在不同政治哲学和社会传统影响下的两种殖民指导思想的差异性。了解近邻历史及其社会发展,对于中国发展东南亚各国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科纵横》2019,(9):117-121
后殖民国家在取得政权独立以后,却依然面临西方国家的文化殖民,要争夺历史书写权。后殖民国家在争夺历史书写权方面,要具有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摆脱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超越解构主义的斗争策略。  相似文献   

19.
《学问》2010,(6)
在中国东北沦陷期间,日本殖民统治者利用伪满政权,设立文化专制机构,全面操纵东北的文化宣传舆论大权。通过实行反动的《出版法》和"弘报三法二件",采取"一国一社"、"新闻新体制"等措施,对东北的新闻报业进行"兼并"、"整理",并推行"日伪一体化",即由日本人、日本通讯社、日本电台操纵东北的新闻、报纸、广播等,为其残酷压榨东北人民,疯狂掠夺资源,称霸东亚而大造舆论。  相似文献   

20.
文化殖民是日本在华殖民统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日伪当局对文坛进行了积极的政治干预,企图把文艺纳入为“大东亚共荣圈”服务的轨道,但北京大多数知识分子和作家没有屈从于法西斯军事统治的淫威,北京文学的主体仍顽强地沿着五四新文学开创的道路迂曲生长,保持着不能扼杀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