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审美主义的三大类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审美主义一直是一个核心概念,但对它的界定却比较笼统,缺乏具体的规定性和严格的学理性。其实,在"生存"、"艺术"与"现代"的三维关联中,区分并考察审美主义的类型,这是一个颇有意义的课题。审美主义是有关生存与艺术的形而上构想,是有关现代的诊断与救治的方案。审美主义的表现形态是各种理论论述、艺术实践与生活实践。审美主义的主要类型有感性审美主义、游戏审美主义和神性审美主义,各种审美主义的关联是其精神价值的本源,这种关联在消费主义的时代已遭到致命的破坏。  相似文献   

2.
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和研究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不同的研究取向的角度 ,对目前计算语言学的几种理论方法以及相应的语言处理技术进行比较研究。着重讨论工程主义、工具主义、认知主义、实证主义和逻辑主义五种研究取向 ,比较对人类知识和语言理解过程及相应的计算机模拟策略的几种不同的理论 ,分析其在具体的语言处理技术 (包括语法形式体系、语义表示体系、分析算法以至程序实现 )上的差异。希望对不同的理论方法与处理技术的效能和局限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从而为汉语计算语言学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法律背后的经济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法律理想主义、社会契约论、马克思法哲学等不同思想流派关于法律本质的观点,并指出对法律进行经济分析是对这些传统“法条主义”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在此基础上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论观点进行了说明,并对财产法、合同法、侵权行为法等具体法律进行了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
著名的后殖民主义、新女性主义比较文学理论家斯皮瓦克曾坦诚地说自己受德里达与马克思的影响比较大,但又肯定地说自己不是解构论者,也不是基要主义马克思主义者。她在对解构论深入细致的马克思理论批评与对马克思理论深入细致的解构论批判过程中,尤其在广泛、具体而深入、系统的底层人研究(包括后殖民主义与女性主义理论研究)中,逐渐实现了对德里达超越视觉主义性质本体诠释学的解构的实践批评超越,并提出著名的学科终结观点,树立学科之后研究路线。  相似文献   

5.
美国宪法解释理论中的原旨主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宪法解释的理论史,几乎就是原旨主义者和非原旨主义者的争论史。要想对美国宪法解释理论的概貌有所了解,不能不以原旨主义为基本的着眼点。本文将对原旨主义的基本观点、理论基础、对原旨主义的批判以及原旨主义者的回应等进行介绍与评析,以廓清美国宪法解释理论的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6.
王志勇 《兰州学刊》2008,2(3):36-39
文章有两大基本特点:对波普诘难历史决定论的质疑是从政治学这个独特视角进行的;对波普诘难历史决定论的质疑主要是针对哲学界较少关注的几个观点。这些观点包括波普过分推崇讧伪的方法,贬低和轻视证实方法的观点;波普认为整体主义不能建设一个适合于人们生活的新社会,只能建设一个使人适合于他的新社会的观点;波普认为渐进工程工程师在改革范围内可以不抱成见提出自己问题的观点。对于这些观点,文章借用罗尔斯、阿尔蒙德、伊斯顿、科恩、熊彼得、林尚立等的观点和理论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指出,《草稿》是马克思从经济理论上铲除蒲鲁东主义的一部极为珍贵的文献。在《草稿》中。马克思在自己创立的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地揭露和剖析了蒲鲁东的唯心主义政治经济学观点,深刻地批驳了蒲鲁东的劳动货币、无息信贷和交换银行等社会改革方案,因而从根本上推翻了蒲鲁东主义.与《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相比,马克思在《草稿》中对蒲鲁东的批判,则更为具体、广泛,其地位也更为突出。作者认为,《草稿》标志着马克思从根本上完成了对蒲鲁东主义的批判。  相似文献   

8.
社群主义通常是多元主义的和相对主义的,从而引起人们这样一种普遍的质疑,即社群主义是否具有社会批判的能力?沃尔策的社群主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通过对沃尔策道德哲学与社会批判观点的深入分析,特别是对社群主义的自由主义批判之案例的具体剖析,旨在证明即使沃尔策主张道德真理的多元性和相对性,社群主义的社会批判仍然是可能的,但同时这种社会批判也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文学传统研究方面,作为目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主张,无论是所谓的"抒情传统"论,还是"叙事传统"论,都未能脱离"本质主义"理论范式。时至今日,世界范围的反本质主义对"本质主义"理论范式的批判与清理已将近一个半世纪,这值得深刻反思。中国文学传统研究及其理论拓展,需要突破那种或"抒情"或"叙事"中心的"本质主义"思路及理论范式,积极、理性地借鉴反本质主义所主张的差异、多元的观点,面向丰富、生动的文学活动及其多层次要素或环节,更多维也更全面地对中国文学传统做出研究探讨和理论阐释,从而开辟中国文学传统研究的新境。  相似文献   

10.
陈力卫 《学术月刊》2012,(9):144-154
在近代知识建构过程中,再没有比"主义"这个词更具有代表性了,各种思潮、各种观点都是以其名义得以传播。这些"主义"最早多出现在欧美,从17世纪到19世纪是其蓬勃发展期。将词缀"-ism"对译为"主义"是日本人所为,而且早期的许多"主义"是经由日本舶来的。关于这一点,只要看看"人道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具体例子就可以知道日本的汉字译法是如何炮制的,而且是通过什么渠道在清末的中国得以展开并流行的。这里不容忽视的重要媒介当然是报纸杂志。通过《清议报》里"主义"使用的状况我们可以看出日本作为近代知识资源的一面,而进入民国后的知识传播,报纸杂志和近代辞典《辞海》的诠释、采录也为"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20世纪40年代以后,除去日本要素外,中国人对"主义"的翻译和创新更是别具特色了。  相似文献   

11.
张永杰  张威 《理论界》2007,(3):55-56
不同的企业理论根植于不同的学术传统。本文对关于企业的经典理论和观点进行对比和分析,考察了(新)古典学派、契约主义传统以及基于奈特传统的主要企业理论。从根本上讲,(新)古典源于古典的分工传统;契约主义关于企业的理论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根植于科斯开创的交易费用传统;而基于风险配置的企业理论则属于奈特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在波普尔看来,历史决定论者们的整体主义方法论是典型的非科学的,将此方法论应用于政治领域常常导致非常可怕的后果。波普尔在对整体主义方法论下的社会改造工程进行深刻批判的同时,提出了一种与之相对的渐进式的改造方式,并进一步阐明了他对何为真正的科学方法的独创性见地。  相似文献   

13.
陈嘉明 《文史哲》2004,1(4):93-98
基础主义可溯源至亚里士多德哲学。作为一种确证的理论,它面对的主要是"回溯论证"的问题。当代基础主义者一般采取经验论的观点。他们需要解决的,包括基础信念的存在、能够对上位概念提供支持,以及它们本身必须是自我确证的、独立于其他信念等问题。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回答使基础主义区分为不同的类型。基础主义的理论有其合理性,这表现在基础信念是存在的,基础主义所论及的论证方式是不可或缺的,是一种基本的信念或知识的确证方法。不过,基础主义有关"基础信念"的界定需要进行某些修改与补充。  相似文献   

14.
1919年,胡适发表了一篇"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的时评,引发了"问题与主义"的论争。长期以来,"问题与主义"之争被定性为"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争论"。本文从论争双方对"问题"性质的界定、解决"问题"方法、"主义"的两面性即理论与实际两个不同层面以及"问题"与"主义"的孰先孰后等方面对90年前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问题与主义"之争的思想学术脉络进行了重新梳理,提出"问题与主义"论争主要还是从理论角度展开,并未从实质上涉及具体问题的解决,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方式和研究方法。自五四至今,对中国现代化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和主义旗帜的探索,实际上从未停止。本文认为早些年我国学界将其纳入"中共党史框架",按照"革命史范式"解读这场论争的论说有失偏颇,认为除政治意义外,"问题与主义"之争尚有更深远的学术思想文化意义有待挖掘。本文还从今天中国现实出发,指出重新思考"问题与主义"论争的主旨和意义,在于注重实践,破除"假、大、空",在于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5.
先秦法治主义和术治主义的比较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的政治文化思想中,法治主义和术治主义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于两者本质意义的认识,现代以来学术界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有本质区别,如梁启超先生曾说:“当时所谓法家者流中,尚有两派与法治主义极易相混而实大不同者,一日‘术治主义’,二日‘势治主义’。”“术盖为法家所最恶。”①持这种观点的人数较少,而且尚未作比较具体的分析工作。另一种观点影响较大,认为两者是统一的,“术”是对“法”的补充和强化,是法治主义历史发展的要求。笔者以为,从思想观点、思维要求和源流关系这些学理上看,两者有本质区别;在当前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6.
多元主义民主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盛行于西方的、以考察社会中多元利益集团在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的一种政治思潮。多元主义民主思潮又可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前者以戴维.杜鲁门、罗伯特.达尔和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的影响最大,后者以克劳斯.奥夫和查尔斯.林德布鲁姆为代表。罗伯特.达尔对多元主义民主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研究多元主义民主理论,因此他被视为古典多元主义民主和新多元主义民主的综合性代表人物。达尔对麦迪逊式民主理论和平民主义民主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借鉴,对托克维尔民主理论进行了吸收,提出了MDP社会理论和多头政体理论,其观点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德育模式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德育模式是某种理论或观点、一系列原则策略和方法途径等构成的德育实施范式。以往德育实践中有德目主义模式、全面主义模式和混合主义模式等,它们的实施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学生品德形成和发展,但其功能和功效相对单一。现代德育必须着力于构建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为自由主义者,哈耶克主张社会秩序是自然形成的扩展秩序,人类试图用理性方法对其控制和重构是狂妄和危险的,因而极力对技治主义进行批评。哈耶克批评唯科学主义并没有科学性,反对把自然科学方法论应用于社会科学领域,抨击乌托邦式的社会工程导致专制和独裁,指责社会工程师沦为极权主义的帮凶。从知识论和文化进化论的角度,他对技治主义的批评将社会工程问题转换为社会科学方法论问题,其研究逻辑并不严谨,观点过于极端,二元论思维严重,对社会工程一味排斥与现实情况不符。  相似文献   

19.
意义理论是语言、哲学和逻辑研究无法回避的重要论题之一,传统的意义理论往往带有心理主义的特征。普特南和克里普克等人的新意义理论反对传统意义理论的内在主义观点,他的“语言社会劳动分工”论揭示了意义对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依赖性,从而走向了外在主义的意义理论。  相似文献   

20.
新实验主义:观点、问题与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实验主义进路首次挑战了传统的"观察负载理论"的观点,使得科学实验重新进入科学哲学的视野。它打破了理论优位的科学哲学传统,重新认识了实验与理论的关系,在科学实在论上的观点有助于建构实践的实在论。但是,新实验主义有其自身的缺陷:论证和强调实验有自己多种的独立生命,并没有表明理论也有自己的生命;力图从证明实验具有更基础的地位的观点出发证明实验与理论可以二分,并不能证明一切实验都与理论二分;虽然把实际的实验之细节带入到科学说明中,但仍然囿于传统科学哲学的表征主义说明框架中;其向逻辑实证主义的部分回归也影响了科学哲学家对新实验主义的认识。这些问题的存在为科学实践哲学的发展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