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曾经被世界许多大学所效仿的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近年来遭到了诸多质疑。为此,哈佛大学对其核心课程进行了检讨,并提出了新的改革方案。目前,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最新动向是:把现有11类核心课程改成三大领域的分类架构;各院系的课程都可以作为分类必修的科目;在原有的核心课程之外,开设一些新的通识课程。借此,我们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反思,指出:中国大多数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尚待完善;通识课程领域划分需要进一步斟酌;通识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待提高;通识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当今美国和日本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识教育是西方教育的一项重要传统.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开始,面对新的形势,美国和日本(二战后引进通识教育课程)的教育界对以往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做了相应的改革,许多大学相继实施了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综合课程、共同课程等新的通识教育课程,强调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及其相互之间的有机衔接,使大学课程形成一个整体.革新后的通识教育的价值得到人们重新肯定,通识教育呈现多元化趋势.在我国高等教育由扩大规模转向提高质量之际,借鉴发达国家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经验,将有助于提高我国大学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发展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考察了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递嬗。主要以哈佛大学的课程变化阐释通识教育的内涵,侧面反映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与大学领导人的教育理念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突破大学通识教育的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识教育研究一直是中外高等教育界研究的关注点.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在观念上基本赞成在大学本科实施通识教育,但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大多学校仅限于通选课的开设,仅仅是对国外大学通识教育外在形式的模仿,导致中国大学的通识教育陷入一种误区.大学通识教育要突破现状,首先学校要重视通识教育,设立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另外,必须进行具有实质内容的核心课程建设;第三,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彻底改革.  相似文献   

5.
通识教育是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基础,是大学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核心课程是其主要的组织形式。各个大学的历史不同、条件各异,决定了不同大学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差异,从而使得各具特色的核心课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考察哈佛大学、芝加哥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通识教育理念及核心课程的组织与实施,可以看出美国大学通识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导向,强调了要立足基础知识的信念,贯彻了服务社会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摘要]哈佛大学长期以来要求学生在专业以外选修一系列课程,其最近的2009版通识教育课程计划为全世界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了一个新的标杆。本文考察了2009通识教育体系中占相当重要比例的哲学通识课程,分析其主要特点,认为哈佛大学的哲学通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学科领域与方法基础。这对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哲学通识教育体系,发展中国的哲学通识教育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纵向剖析通识教育的概念、课程设置、目标以及通识课程的地位等问题以及横向比较国内外几所著名大学的通识教育实施情况,对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对通识教育概念的认知、课程地位、课程设置、课程建设、课程内容及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通识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分析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现状,阐述英美文学课程对于贯彻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哈佛大学是如何开展通识教育、培养优秀人才,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革课堂教学,如何使学校的管理跟上时代的脚步,本刊就以上问题专访了哈佛大学哈佛学院前院长哈瑞·刘易斯教授。他详尽讲述了该校开展通识教育的内容、理念、价值和使命,他认为大学教育的卓越灵魂能使世界更美好,人民更幸福。  相似文献   

10.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向核心课程的升级,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培养人而非仅仅服务于就业的课程目标,学生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为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设置,教师教育,课程评价等方面提供了素材,有借鉴意义。此外,对我国实现高等教育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教育强国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