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哈佛大学"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院院长杜维明和伊斯兰学者纳赛尔(SeyyedHosseinNasr)的共同主持下,邀请各国有关学者于2000年5月21—23日在欧洲研究中心举办了“回儒对话国际学术会议”。22日上午,先由杜维明作基本介绍。研究儒学的杜维明和研究伊斯兰文明的纳赛尔是十余年的老朋友,多年来就有感于近代中国文明和伊斯兰文明在努力向西方文明学习的同时,忽略了两大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有意于开展这方面的活动。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SamuelHuntington)发表了关于“文明冲突论”的文章,更引起了他…  相似文献   

2.
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苏联解体 ,冷战结束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论”。他认为一场新的冷战为期不远 ,所不同的是已经过去的冷战是以意识形态为分野 ,而新的冷战是以文化为界线 ;过去的威胁是苏联 ,现在的威胁则是伊斯兰教—儒教的联盟。他的这个论点 ,国际大部分学者很难苟同。美国哈佛大学另一位著名学者杜维明教授则力主“文明对话论” ,他相信多元文化并存 ,通过对话和理解 ,通过各种文化自身的反省与变革 ,人类一定会迎来一个充满希望的新世纪。为此 ,几年来他在世界各地组织并参加一些“文明对话”的国际学术讨论会。在他的带动下 , 2 0 0 2年 8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与南京大学在南京召开了“文明对话国际学术讨论会” ,这是一次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文明对话的学术讨论会。本刊 2 0 0 2年第 4期已选载了这次会议的部分学术论文。在这次会议上杜维明先生发表了题为“文明对话的发展及其世界意义”的演讲 ,他视野开阔 ,观点新颖 ,在与会学者中引起很大的反响他认为很多杰出的学者已经看到亨廷顿“文明冲突论”非常狭隘的二分法破绽。如果要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使各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能够逐渐地在合而不同的背景下生存就需要通过对话,逐渐发展出生命共同 体的意愿 ;通过对话 ,大家都具有和平共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杜维明先生,尊敬的张校长,女士们、先生们:初冬的塞上江南银川,天高云淡,我们非常荣幸地迎来了来自遥远的太平洋彼岸的世界著名学府哈佛大学的杜维明先生和各位海外学者,还有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各位专家学者,大家在这里济济一堂,群贤毕至,共同出席由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南京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值此国际研讨会顺利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主办方之一的宁夏社会科学院,向来自国内外的与会专家学者莅临中国宁夏银川,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这次文明对话国际研讨会是2002年南京大学…  相似文献   

4.
这篇译文译自洛克传记《在中国的边区: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F·洛克的颠荡生涯》 (In China’s Border Provinces:The TurbulentCareer of Joseph Rock,Botanist~Explorer)的第四章,原标题为《为阿诺德植物园所作的甘肃之行》。此书1974年由美国佛罗里达州哈斯丁司书屋(HastingsHouse)出版。本译文中没有注明“译者按”的脚注,均来自原著。哈佛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一直鼓励和支持译者从事有关洛克的研究项目。在翻译过程中,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的陈庆英教授百忙中校读译稿,在多处做了修改。哈佛大学怀特纳图书馆数码图像部的赵明韬先生阅读译稿,并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哈佛燕京学社的同事薛龙(Ronald Suleski)先生对翻译中的疑难点提供了及时的帮助,译者在此深表谢意。译文中如有误,责任全在译者。(刊发中,本刊省略了个别段、句,特向译者、读者致歉。——编者)  相似文献   

5.
2000年,在苏州召开的哈佛-燕京学社校友学术研讨会上,杜维明先生提出的会议主题是"文明对话:本土知识的全球意义"。当时中国学者对文明对话并没有什么认识,对文明冲突也没有特别的敏感。会上杜先生详细谈到他从20世纪90年代前期既已开始的与穆斯林的文明对话。在杜先生的推动和直接参与下,南京大学与哈佛-燕京学社在南京、宁夏、昆明主办了四次中国穆斯林学者与非穆斯林学者的学术对话,大家共同研讨中国历史上和当前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交往和碰撞、借鉴和吸收。在文明对话的旗帜下,参与对话的中国穆斯林精英的文化认同有了非常积极的发展,中国非穆斯林学者也能够更加自信地与穆斯林相处。这是中国"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最吸引人的一次互动,不仅为"中国的"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推动,也为全球各地非穆斯林与穆斯林的相处共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回顾15年的经历,成绩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如何将"回儒文明"对话从哲学和思想史领域向更多领域扩展,比如对中世纪伊斯兰地理学、历史学关于东方的内容与东方汉语文献的对比研究。这样的研究不仅更加具体地展现公元750年至15世纪末欧洲大航海时代前夕的世界文明史,而且让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对伊斯兰文化的发展有更清醒的认识。(2)如何认识当前伊斯兰世界面临的紧迫课题,特别是中国穆斯林和非穆斯林学者应该有怎样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6.
我的回族文化基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是来学习的。“我是来学习的”这句话,在很多会议上是最最常用的客套话。可我不爱说客套话,我说“我是来学习的”,是真话,是实话实说。杨怀中和马平先生作为会议主办方的负责人,热情邀请我参加这次的“回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欣然接受了,但他们二位又多次来电请我在会议上作学术演讲,我却诚恳地婉拒了。我说:我对“回族学”素无研究。你们邀请我参加会议,是给我提供学习机会,但我并无演讲资格。我怎么能对一个自己并无所知的学术领域发言,甚至作高深的演讲呢?虽然确实有人能在任何会议上、能就任何问题都发表高论,但我没这个本事。知之…  相似文献   

7.
文明对话:中国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对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华涛 《回族研究》2002,(4):38-43
2001年是联合国确定的“文明对话年”,许多与文明对话有关的活动在世界各地展开。但2001年却以9·11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而结束。“文明对话”到底对当代世界有什么意义?“文明对话”到底在当代有没有展开的可能?到底应该同意“文明的冲突”还是支持“文明对话”?“文明对话”在中国有没有必要?为了研讨和回答这些问题,南京大学与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于2002年8月8日至10日在南京举行了“文明对话学术研讨会”。南京在中国历史上的明末清初,曾经是一些穆斯林学者开始“以儒诠经”学术活动的地方,他们在学习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用汉语构建了中国回回民族的伊斯兰文化体系。这个历史近年来受到国内外一批学者包括括伊斯兰教学者的关注,认为这一历史不仅对研究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思想史和世界伊斯兰教史有很大意义,而且对当代文明对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28日上午,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国家战略下的回族学创新与发展——祝贺杨怀中先生八十华诞学术研讨会"在银川市中华回乡文化园举行。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洪洋、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宇桢、宁夏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进海、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杨占武等相关部门的领导出席了会议,暨南大学马明达教授、山西社会科学院谢启源研究员、中央民族大学杨桂萍教授、新疆师范大学王平教授、新疆大学海峰教授、上海复旦大学路伟东副教授等以及区内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社会科学院等院校科研部门的专家学者8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杨怀中先生的老朋友、老领导以及家属也参加了会议。研讨会先后由宁夏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少明和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杨占武主持,自治区政协洪洋副主席讲话,宁夏社会科学院张进海院长致欢迎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马宇桢向杨怀中先生赠送纪念品,青年科研人员代表向杨怀中先生敬献了鲜花。来自美国、日本、吉尔吉斯斯坦及区内外60多个单位和个人发来、送来贺信、贺词、贺书、贺礼。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明达先生作了《国学与回族学的创新》的主题演讲。刘天明、王平、杨桂萍、路伟东和丁明俊等专家学者在研讨会上发言。我们选辑了发言摘要,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在西北地区回族研究界中,冯增烈(已故)、马通、杨怀中三位先生是当代回族学研究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并以各自独特的研究领域和风格成为三座凸显的山峰.冯增烈先生以回族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和新领域的研究著称;马通先生以中国伊斯兰教派与门宦的调查与研究著称;杨怀中先生以回族史研究和创办并主编<回族研究>著称.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东西方学术界中,来自不同民族、宗教、文化背景的学者对“文明对话”给予了热情的回应和高度的重视。本文拟以杜维明先生多年来身体力行的“文明对话”论域和美籍伊斯兰学者赛义德·侯赛因·纳斯尔的文明对话中的“精神性”探讨为例,从以下六个层面进行分析比照:一、站在西方文化“马赛克”上的跨文化学者;二、反思启蒙,发掘自身传统的精神资源;三、寻求各自文明中的精神资源和超越性人文价值;四、在生态伦理层面寻求各自文明所蕴含的价值;五、文明对话中知识分子的角色和立场;六、参与主持回儒对话:促进伊斯兰与儒家文明对话实践。并对他们的文明对话的主张要旨和思想理念,进行宏观的比照和微观的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