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论青年马克思对社会概念的初始规定──《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第三笔记研究张一兵过去我们对青年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1844年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第一笔记中的第二部分,即异化劳动理论。我也说明过,对这一理论的异质界定...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创新看商鞅变法●田霖霞一、商鞅变法是一次制度创新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历史上的每一次改革实际上都是一次制度创新和权力的重新界定。所谓制度创新,是指用一种效益更高的制度替代另一种效益低的制度①。商鞅变法的结果,摧毁了旧的封建领主经济制度,代之以新的封...  相似文献   

3.
论人的受动性──重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辛世俊(郑州大学)在《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是人的类的特性的思想,充分肯定了人的主体性的能动性。在看到马克思关于人的能动性思想的同时,也不...  相似文献   

4.
发生在十一世纪中期的王安石变法,由于其变革的激烈及对社会的震动极大,在中国历史上曾引起了深远的影响。千百年间,凡谈政治变革,必然提到王安石变法。他始终是政治史的热点。北宋由王安石等人积极倡导的这场改革,发生在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一1085年),也称熙丰变法,是一场旨在富国强兵的改革,是在当朝皇帝的支持下进行的。可是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的变法失败了。它失败得那么惨,所有的改革措施均在王安石退位以后—一撤除,连他与宋神宗经过两年切磋研究苦心经营,旨在强国富民,朝廷受惠最大的免役法也被罢废,至此…  相似文献   

5.
《手稿》的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马尔库塞《手稿》地位观点之批判张和平马尔库塞是最早对马克思的《手稿》(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进行评论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1932年马克思的《手稿》一经发表,他即写了《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一文对《手稿》进...  相似文献   

6.
冷辑林、乐文华在《江西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撰文指出,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那次著名的变法运动,历来被称为“王安石变法”。言下之意,这场变法的主宰自然是王安石。自80年代起,不少学者已经注意到此名称难免以偏概全,因而慎重地以“熙丰变法”取代“王安石变法”,作为这场变法的称谓。很显然熙丰变法比旧称更接近史实。但要进一步指出这场变法的主宰是谁,却似乎很少有学者感兴趣。名不正则言不顺,一场变法的主宰往往决定着变法的命运。分清变法的主宰对于熙车变法的研究至关重要。作者认为,宋…  相似文献   

7.
后现代主义境遇中的艺术生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后现代主义境遇中的艺术生产支宇艺术生产的思想首先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马克思认为,艺术。宗教、法、道德、科学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1]。此后,马克思又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资本论》等一系列著作中,全...  相似文献   

8.
试论“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学习扎记张运贵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写于1844年4-8月的巴黎,外国学者将它称为《巴黎手稿》,我国习惯简称为《手稿》。当时,马克思正在巴黎研读经济学家的著作,写...  相似文献   

9.
再论异化与审美汪振军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搞》(1844)自1932年问世以来,在学术界引起了持久而热烈的讨论。8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异化”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入的探讨,曾经出现过许多分歧。今天,这一讨论虽已不再成为当前学术界的热点,但随着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0.
宋神宗是熙丰变法的主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1068-1085年)那次著名的变法运动,历来被称为“王安石变法”。言下之意,这场变法的主宰自然是王安石。自80年代起,不少学者已注意到此名称难免以偏概全,因而慎重地将“熙丰变法”取代“王安石变法”作为这场变法的称谓,很显然熙...  相似文献   

11.
拓跋珪与北魏封建化王霄燕北魏道武帝拓跋,生于东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公元371年),卒于东晋安帝义熙五年(公元409年)。他最早是以恢复祖辈事业、兴复代国出现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此后,他更改国号,建立北魏,并为北魏强盛、使之走上封建化道路作出巨大努力。拓...  相似文献   

12.
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是与其变法改革的前提条件密不可分的 ,对这一问题作进一步探讨和研究 ,势必有利于加深我们对秦国统一天下的了解 ,增强我们对封建社会本质的认识。商鞅变法的前提条件是 :变法是在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的情况下产生的 ;变法是在秦国求贤变法的情况下产生的 ;变法是在商鞅坚定的变法思想之下产生的。商鞅变法深远的历史影响主要是 :建立了较完善的封建专制的行政机构 ,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沉重打击了领主贵族 ,扶植了新兴地主阶级 ,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改变了秦国的旧习陋俗 ,促进了秦国与中原地区人民心理上的平和  相似文献   

13.
洪仁玕与洋兄弟的恩怨贾熟村洪仁在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不久,即接受洗礼,积极参加活动。这时候,中国的大门已被外国侵略者的大炮轰开,清朝政府已被迫同意外国可以在通商口岸传教。美国基督教牧师,田纳酉州森纳县人罗孝全(Roberts)于1844年从香港到了广州...  相似文献   

14.
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期美国传教士在澳门的活动(1830—1844年)林芸澳门自1557年被葡萄牙人占据,到19世纪初,已逐渐成为中西方贸易及文化交流的枢纽及天主教在东方传教的中心。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与中国贸易的进一步开展,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也陆续来到了中国。最早来华...  相似文献   

15.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成功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通过这次变法,最终完成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历史任务,它所建立的一整套封建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为二千年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所袭用。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自周秦以来,就已形成封建大统一王国,延至明、清,虽然历代王朝不断更替,而君王治国之策却代代相循。历代也曾有过变法之举,但却转向不转轨,变法不变体。封建的社会形态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存活二千多年,基本原因就在于古代中国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成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机制。历代的经济思想和经济政策,正是这种自我调节的体现。尽管古代中国历史上有许多杰出的经济政策思想,但最终未能有助于新制度和新的社会形态的诞生,以致于当西方17世纪发生资产阶段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时,古…  相似文献   

17.
对于生活在大陆的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没有不知道和未使用过“封建”一词的,如称秦汉至明清的两千多年社会为“封建社会”,称各种落后、腐朽、反动的制度、思想、习惯乃至人物为“封建专制”“封建阶级”“封建帝王”“封建官僚”“封建军阀”“封建文人”“封建思想”“封建意识”“封建迷信”“封建愚昧”“封建糟粕”“封建头脑”“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封建习俗”……然而武汉大学冯天瑜教授在其新著《“封建”考论》一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中对此提出了质疑,他指出:“封建”本义为“封土建国”“封爵建藩”,古来汉字文化圈诸国如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都在此义上使用“封建”一词,并展开“封建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史分期新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古史分期问题,是长期困扰史学界的一个大问题,从二十年代到现在,讨论已经进行了六十年。六十年来,研究成果虽然显著,但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分期思想越来越乱,分期观点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成文的看法已不下十种:西周初年封建说(范文澜),周宣王“不藉千亩”封建说(李亚农),春秋(东周)封建说(唐兰),鲁“三分公室”封建说(薛其晖),战国公元前481年封建说(杨宽),战图公元前475年封建说(郭沫若),“商鞅变法”封建说(田昌五),秦统一封建说(金景芳),汉武帝“罢黜百家”封建说(赵锡元),东汉光武“释奴诏”封建说(郑昌淦),魏晋之际封建说(何兹全)等。笔者认为,以上各家无论从分期理论、分期方法乃至最后分期观点,均欠科学。本文试图对此谈点新看法。  相似文献   

19.
“实践的人道主义”辩──纪念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150周年丛大川在近年的异化和人道主义的讨论中,有些同志依然坚持马克思在巴黎著述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的人道主义”尚残存着费尔巴哈抽象人本主义的遗迹,认定人道主义作为世界...  相似文献   

20.
试论甲午战后的洋务变法思潮梁义群,宫玉振(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甲午战败,丧师辱国,战前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洋务运动成为朝野上下的批评对象,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变法思潮遂然勃兴。同时,以张之洞、陶模、胡、盛宣怀等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也痛定思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