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culture)是人类学家所运用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常在两种涵义下使用。首先,文化是指人类某一特定群体的生活方式。它包括人类某一群体所思、所言、所行与所为的一切。文化是习得的:它可以代代相传。人类学家所说的一个民族的文化,包括诸如技术研究、婚姻习俗、  相似文献   

2.
随着文化学研究的发展,从文化角度探讨“美”的内涵和外延的方法,巳经逐渐取代了词源学方法的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对“美”的文化学阐释仍不尽人意,有必要进一步研讨。本文在综合前辈学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出,汉字“美”的最初含义是:佩戴头饰、手舞足蹈作法礼神的巫师形象的象征,或可说“美”是对原始巫师从事巫术活动时的状态的形象描述。“美”的上半部是巫术仪式中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角度,阐述了“影视人类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影视片的类别以及作业原则等。文章还回顾了西方主要国家影视人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也检视了我国影视人类学40年来的道路和面临的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4.
“嫦娥奔月”是中国最古老的几大神话之一。本文运用西方学术界有关原始宗教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考古发现,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对这一神话以及神话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做出了新的理解,并揭示了先秦神话至汉代所发生的传说化现象。  相似文献   

5.
“兴”起源的文化人类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兴”起源是一个古老而独特的话题。其探索历程呈现模糊到明晰、表浅至深入趋向 ,但至今兴起源的最初动因并未得到具体有效说明。本文以文化人类学为视角 ,从兴得以发生的“创作”与“接受”两个层面进行考索 ,认为兴起源的深层心理动因基于种族功利性生存和繁衍目的。  相似文献   

6.
人类学视野中的“仪式”与“文化展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开展得风起云涌之际,人们日益发觉,许多传统的民间活动都已“旧貌抉新颜”,尤其是一些古老的宗教活动所发生的本质性蜕变尤为令人瞩目,它们正从一种传统的“仪式”渐变为一种为权力所操控的现代“文化展演”。作为一对水乳交融但又截然对立的文化形态,仪式与文化展演本身究竟有着各自怎样的结构程式、功能意义及逻辑秩序,二者之问又是如何相互关联及相互转换的,本文通过对仪式与文化展演的相关人类学理论的探讨、评述,以期对这些问题予以探究。  相似文献   

7.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我们研究人类文化时的人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除了同人类生物学,以及同生物学因素与文化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直接有关的学科以外的人类学的各门分科。文化人类学的主要概念是文化的概念,它的研究范围和主要研究方法蕴包着文化的定义。文化是一个人作为一个社会成员所学习做的  相似文献   

8.
文化人类学     
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的学科领域之一。它把人类定义为“文化性动物”,即认为在文化中存在着人类这一种动物的本质和特征,并试图通  相似文献   

9.
"民族美术"的研究和讨论常易被限定于艺术技法的表面研究,而缺乏深入的理论基础,这限制了其学术建设的发展。事实上,"民族美术"这一议题本身并不缺乏文化内涵。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探究"民族美术"背后的文化内蕴,以及研究者所需注意的研究态度,以此勾勒"民族美术"的理论基础,将有助于推动其学术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说礼行”仪式的文化人类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土家族的婚俗仪礼、诞生仪礼中的“说礼行”仪式带有鲜明的地方仪式特点,具有娱乐、宣泄、补偿的文化功能,能整合村民的认同感,引导价值观。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文化"概念在人类学中演变的探讨,思考以"文化"作为核心概念的相关人类学研究范式,进而在与社会学之"社会"研究范式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在人类研究中"文化"与"社会"波粒二象性的理解。一些人类学家焦虑于"文化"概念的被滥用和庸俗化倾向,但是从另一方面看,文化概念具有广泛的人类和社会现象的普适性和包容性,应该提炼出这一特性的学术内涵,即"文化是人类遵照其相应的自组织规律对人类及其社会事物的各种联系,运用信息进行秩序创造并共享其意义的具有动态再生产性的编码体系"。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文化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人类学是对世界各民族和文化及其社会进行比较研究的学问 ,它的基本特点在于方法论 (即实地调查 )。探讨文化人类学最需要阐明的是民族、人种、文化、社会这几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社"文化意指土地、土地神及所衍生的一系列文化行为。"社"文化建构了宇宙、天地与人的认知系统,调整着自然、社会和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同时通过土地、姓氏、村庙、祠堂等一系列公共象征符号及围绕符号展开的祭祀、庆典等仪式活动形成了特定群体的在地化知识体系和地方感,承载着认知的"地方"与人文的"地方"多重内涵与价值系统,倾向于促进理解而不是推进行动。  相似文献   

14.
感官是人与其周遭世界沟通的通道,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包含生理和文化两个面向。感官这一普遍机能,在不同文化、不同社会、不同人群对中的分类、概念、理解都大相径庭。感官内部也存在着等级和分野。人类学以此感官的文化面向为焦点展开研究,取得成效的同时,但仍需面对身心二元与感官分野的困扰。  相似文献   

15.
谈“宗教人类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宗教是人类社会一种文化现象。在社会科学对人类社会和文化的研究中 ,日益揭示了宗教在各民族文化起源、社会发展及民族关系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原始时代 ,宗教作为文化核心直接影响人类文明进化的过程。正因为如此 ,对原始时代宗教现象及其发展的研究 ,便成为人类学的重要内容 ,从而形成了宗教人类学 (ReligionsAnthropology)。宗教人类学的研究一开始关注宗教的起源 ,随后又致力于阐明宗教的社会和心理功能 ,探究宗教信仰和宗教思想的构造方式和表达方式。由于人类历史上宗教的作用和影响时时涉及到许多社会问题 ,因而宗教人类…  相似文献   

16.
以"微时代"为核心的人类学文化批评,重塑了新的叙事类型和理论话语,既再现了由于"微时代"媒介动力所产生的亚文化群体、阶层关系的再生产以及特定权利结构的封闭循环,也回应了图像转型背景下民族志文化表述之"语图互文"机制的发生逻辑。"微时代"媒介技术的播散和渗透,同时也预设了一种"后人类"的转型过渡;在此过程中,人类学作为探究"人"的规定性本质与关怀人类生存境况的学科,其文化批评的功能性不应仅囿于为时代秩序、社会群体的成形提供知识性的参照,更在于去实现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反思性导引。  相似文献   

17.
通过文化人类学对城市文化的分析 ,揭示了城市文化的主要特点 ,分析了多元文化交融与文明城市建设的关系 ,并从城市文化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关系出发 ,给出了文明城市的文化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的文学转向及“写”文化的多种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0世纪的人类学在"写文化"方法上的文学转向,同文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两相对照,揭示学科互动带来的研究视野和方法更新契机.通过对儒道两家共同推崇的远古圣人传统的知识考古学发掘,昭示对华夏文明发源起到关键作用的物质符号编码--玉礼器与青铜器组合的由来,彰显四重证据和五种叙事的立体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9.
发展这一概念,就其最广义而言包括经济发展和伴随经济发展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它与某些意识形态或国际关系及世界历史的理论紧密相联。经济发展被构想为从一种经济体系类型向另一种的转变过程,意含着经济成长(增长的生产和人均收入)与社会文化变迁。这种业已传统化公式化了的发展观念含有这样一种未表明的概念,即诸社会或国家可被置以一个进化的尺度。以西方或发达国家为最先进,视第三世界或不发达(或发展中)国家为尚未为繁荣与经济成长经历必要的变革的国家。墨守成规的发展学的焦点是:第三世界国家如何实现向诸如更有效的农业方法、工业化、都市化等等之类的转变。因  相似文献   

20.
人类学与“遗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人类学学科的角度,对目前国内的遗产运动进行了讨论,内容涉及人类学学科中与“遗产”联系紧密的物的分类、文化空间、族群认同、文化自觉等概念,并试图对目前学界“遗产”研究理论薄弱的现状进行反思和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