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拥有近59亿亩草原,仅次于澳大利亚和苏联,位居世界第三。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既是我国各族人民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发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雄厚物质基础。只有占全国总面积百分之六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迅速发展起来了,我国整个国民经济才能协调发展。正如周恩来同志指出的那样:“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国家,是任何民族都不能例外的。我们不能设想,只有汉族地区工业高度发展,让西藏长期落后下去,让维吾尔自治区长期落后下去,  相似文献   

2.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虽然不到全国总人口的10%,但居住在全国三分之二的广阔地区,所以,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整个社会主义时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时期,我们的民族关系基本上是劳动人民之间的关系,但是民族问题仍然是长期的、复杂的;民族工作的任务仍然是繁重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民族经济文化上的落后性和发展不平衡性;二是虽然各民族根本利益方面是一致的,但是在部分具体的权益上,特别是经济利益方面,各民族之间仍然会存在矛盾和纠纷;三是…  相似文献   

3.
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渝东南民族地区地处山区,交通闭塞,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突出,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素质有待提高。基础教育薄弱,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渝东南民族地区也是重庆市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从重视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和巩固渝东南民族地区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4.
贫困地区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科技意识淡薄、文化教育水准低下。多年来,贫困地区的经济建设主要只是靠资金投入,靠增加劳力,靠对资源的掠夺性开发。这样长期下去的结果,必然会导致资源枯竭,经济萎靡不振。如果贫困地区的人们不能真正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从观念上作一个根本性的改革,解放思想,增强科技意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无法加快经济建设步伐,就会进一步拉大和发达地区的差距。  相似文献   

5.
双语,就是同时使用和发展两种语言。一门是本民族母语,一门是较发达的外族语。在我们新疆,双语一般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和汉语。双语现象不是人为的,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为适应多民族地区的实际需要而产生的,是为了解决民族间的交流和联系而形成的。它的存在有利于民族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社会进步。它已经成为多民族地区语言使用方面的一种必然趋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区,在新疆与内地与中原地区长期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交往中,各族人民有着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优良传统,双语现象由来已久,一部古丝绸之路繁荣文化的历史就是最好的例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在自治区党政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自治区的双语工作有了很大的发  相似文献   

6.
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执政党和各族人民,要承认社会主义时期虽已消灭了民族压迫,但还存在着历史遗留下来的比较发达的某个民族与比较落后的其他民族之间某些事实上的不干等;党和国家为了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干等,必须在教育和组织各民族团结互助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着重教育和组织比较发达的民族对各落后民族坚持全面(经济、政治、文化)的、长期的和具体的帮助,以便使各落后民族加速摆脱落后状态的过程,而有实际可能赶上走在前面并继续发展着的发达民族的先进地区,从而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云南作为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民族问题是一个重要特点,历代云南为政者的首要政务边疆事宜、山区建设等无不蕴含着民族问题。云南民族关系的稳定与否,关系到全国的政治安危。当今,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里,在政治方面要持之以恒地进行民族团结和民族政策的教育,培养一大批共产主义的民族干部,坚持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在经济方面要把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搞上去,需要从发展当地的基础产业入手,强调自力更生,国家支援,综合规划,协调发展。作者认为,民族地区经济的落后从根本上说不应归因于人的素质差,问题在于环境和条件,主要是社会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广西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成立五年来,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经济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现综述要点如下: 一、探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根源。广西聚居着11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自治区人口总数的39%,聚居区域面积占全自治区总面积的60%以上。经济发展缓慢、落后是少数民族地区普遍的社会现象,其根源主要有:1、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广西是个多山的省区,“八山一水一分田”是广西的地理概貌。由于历史上的民族歧视、民族压迫和民族战争,少数民族被驱赶、排挤到了较边远的寒苦山区,特别是石山地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自然条件的优劣就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1)恶劣的自然条件使人们难以获取足够的物质生活资料,财富的积聚微薄而又艰辛。(2)恶劣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难以交往,难以相互吸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理论是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面对21世纪的新疆,就民族工作而言,重新学习邓小平民族理论思想,对我们认识新疆民族问题和民族关系状况,把握新疆民族工作的重点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明确新时期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是把民族地区发展起来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将工作重点真正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面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目标,邓小平同志第一次提出了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问题,以及在现代化进程中,逐年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问题。这就从理论上解决了解放以后的几十年中,我国各民族求发展而未能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边陲,少数民族众多,经济整体落后,这关系到社会发展,国家稳定,和谐社会的构建和民族团结、繁荣。为了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为了三农工作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们选取了云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典型——云南昆明市官渡区六甲乡福保村。本文将着重分析福保村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成功地走上了致富路,为民族地区村寨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是宏伟的,又是有科学根据的。实现这一目标虽要经过艰苦的努力,但是,我们却充分具备着实现这一目标的主客观条件。这里仅就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是全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的本身,就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事。通过发展民族地区经济,逐步消除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由于历史的、社会的、自然的、政治的、文化的、国内的、国外的、族内的、族外的种种原因,造成了生产力发展水平极端低下、科学技术极端落后、整体状态极端不平衡。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领导和诚心诚意积极帮助发展的政策指导下,经过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各项经济建设事业,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是,这种历史上长期形成的民族间经济发展水平方面的差距,进入80年代以后不仅仍然存在,而且又由于沿海地区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后加快了发展步伐出现了扩大的趋势。面对这种现实,人们议论纷纷,并提出了种种对策,例如: 1、主张集中力量发展东部地区,差距扩大顺其自然,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让其处于暂时落后状态。这可以叫做“滞后论”。  相似文献   

13.
科教兴国思想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教育为本,靠科学技术推动经济的发展。它对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教育发展落后的状况,加达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实现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对于民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服从于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总任务,不能离开总任务而孤立地看待民族问题和民族要求。另一方面,也要把处理好民族问题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事业总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作中充分注意各民族政治、经济与文化上的特点,使革命和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与各民族的实际相结合。今天,我国全部工作的重心已经转到了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不论就全国全局来讲,还是就多民族的发展繁荣本身来讲,都是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实现这一任务,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重视多民族的特点和特殊性,并把它作为能否顺利进行建设的首要问题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资源十分丰富的广西民族地区经济仍然落后?这主要原因是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低,潜在的优势还不能成为现实的经济优势。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长期处于停滞和落后状态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50页)我  相似文献   

16.
关于青藏牧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青藏高原牧区是地球“第三极”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藏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这里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优势,仅天然草场就有约20亿亩。由于历史、自然地理环接等方面的原因,该地区经济还处于落后状态,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地区的振兴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但是,如何从地区实际出发发展地区经济,还是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笔者现就有关青藏牧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谈点看法。 一、关于抓住机遇,发挥经济优势的问题 青藏高原牧区在解放前长期受封建农奴制的统治,经济处于原始的游牧业阶段。解放后,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大大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在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持下,牧区经济曾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牲畜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地区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工业和服务业均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结束了牧区无现代产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拥有十亿人口的大国,由于社会、历史等种种原因,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就工业而论,解放初,我国70%的工业集中在沿海地区,而资源丰富、少数民族众多的广大内地地区,却极少现代工业,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经过三十多年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改变了内地地区交通闭塞工农业落后的状况,建立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但是不平衡状态依然存在。这种不平衡状态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不可避免的,但它又给内地和沿海地区的发展,带来了许多矛盾和困难。因此,沿海和内地客观上需要长期地互相  相似文献   

1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西部地区落后的状况对中东部地区乃至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邓小平同志十分鲜明地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少数民族发展和进步”。十五大报告也明确指出,今后要重点支持和加快中西部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因此,民族发展问题必须放在西部大开发的重要位置来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地区地域辽阔,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以上。自然环境相对恶劣,交通不便,且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经济文化较为落后。我国的贫困县乡大都集中于此,绝对贫困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因此,也就造成西部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人们思想观念落后,创新理念和改革意识缺乏,最终的结果是在开发和建设中,往往缺乏远见,只重视短期效益,产生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一个地区的经济条件较为严峻的情况下,文化建设自然就退而次之。也就更谈不上图书馆建设了,致使西部地区许多基层图书馆惨淡经营,投入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县馆处于维持或可有可无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现阶段,由于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普遍相对落后于中东部地区,为寻求突破,各民族地区自然将优势较为突出的民族旅游业确定为兴地富民的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而大力培育。但民族地区在积极推进民族旅游快速发展时生态文化保护这一核心问题未能受到真正重视,其严重的负面效应正不断显现。本文以快速发展中的青海民族旅游业为研究着眼点,试图阐释生态文化保护下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