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褒贬译法是指在翻译中严格按照原文的感情色彩来进行,即将褒义词译成褒义词、中性词译成中性词、贬义词译成贬义词的翻译法。实际运用中,我们发现,对于褒贬的翻译,我们不能一概而论,译者要能够正确理解原文作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结合上下文选择恰当的词语再现原文的感情色彩。此文以《PanyPolitics》为例提出,在词语本义与说写者感情色彩相离时,衍译,较之褒贬译法,能更准确表达作者的立场与观点,实现“化境”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固有词语的时尚用法是语言发展变化中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词语的色彩意义对词语的用法起一定的决定作用。"遭遇"一般用于贬义,近来,它的非贬义用法、褒义用法在报刊、书名中屡有出现。而"感冒""自我感觉良好"的时尚用法也突破了词语本身感情色彩的限制,既有贬义用法,也有褒义用法,即"褒贬同形"。  相似文献   

3.
病旬寻踪 一位小学生在作文中写道:“我们数学老师在区里公开教学中得了大奖,回来以后真是洋洋得意。”老师在句末打了一个红色的“X”,他问老师这句话为什么错了,老师回答说:使用词语要注意词语的褒贬色彩。  相似文献   

4.
试论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新词的产生与旧词的淘汰、词义的更新与变化、词的联想及褒贬色彩等方面 ,探讨了社会文化对汉语词语变化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会的进步与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是词语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汉褒贬词语对比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褒义词和贬义词是英汉两种语言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不同时代本民族的历史和社会在语言中的记载。词语的感情色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可能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褒贬义词语根基于英汉各自的文化土壤 ,反映了不同时期两个民族各自的社会心理状态。这种反映往往相异 ,但也有偶同。不过 ,英汉褒贬词语在语义关系方面却有某些相似之处 ,而语境对词语的感情色彩也有着相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公文只有在字里行间融注进作者真挚的情感,才能更好使读者接受,实现其行文目的。叙述、说明、议论的表达方式和恰当的修辞方式的运用,以及褒贬色彩强烈的词语的选用,是体现公文情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章逻辑严密、措辞严谨、观点鲜明。在翻译这类文章时,译者必须透彻理解原文词语及字里行间隐含的感情色彩,准确表达作者的立场与观点。褒贬译法是指在翻译中严格按照原文的感情色彩来进行,即将褒义词译成褒义词、中性词译成中性词、贬义词译成贬义词的翻译法。对于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存在不同理解的词语,译者不应简单地将其译成原语在译语中的一般对应词,而应译成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原文感情色彩、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  相似文献   

8.
“褒贬色彩”是汉语词义构成分析所使用的重要概念。对于“褒贬色彩”,学界称名多样,对其内涵的认识以及外延的界定也不尽一致。在简要梳理学界已有认识的基础上,以逻辑学关于概念及其定义相关知识为指导,尝试予“褒贬色彩”概念以更为清晰的定义。运用语义成分分析法分解名词的概念义,探寻其中能够附着褒贬色彩的语义点,有助于使褒贬色彩的辨识更具操作性,更加客观化。  相似文献   

9.
南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全 《南都学坛》2000,20(5):52-53
南阳属北方方言区。南阳方言中有一些程度副词 ,普通话中没有相应的词语 ,如具有表示近指与远指意义的“镇”、“恁” ,具有褒贬色彩意义的“才”、“怪”、“滂”、“血”等  相似文献   

10.
许多动物名称词都具有文化褒贬意义。在中西文化中,有的文化褒贬意义相近,有的却不同。一般来说,对动物名称褒贬意义相近的有关词语可采用同化或异化翻译手段,但在褒贬意义不同的情况下,一般只宜采用同化翻译手段。  相似文献   

11.
俄语中表示“死”的词汇手段很多,可分为九大类: 1.含词根的词语;2.含词根的词语;3.含词根的词语;4.某些运动动词加上,等构成的词组以及相应的静态意义表示法;5、加上动词;6、无人称句;7、含有附加意义和修辞色彩的词语;8、带有宗教色彩的词语;9、形象说法和委婉说法。  相似文献   

12.
词语共斟酌 疑义相与析──谈谈具有地域色彩词语的英译问题徐智玲具有地域色彩的词语是指反映某一地域特有事物或带有某一地域特有社会风尚、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烙印的词或语句。它包括仅通行于某一局部区域的社会方言、行业方言、地域方言和历史上保留下来的古语词以及...  相似文献   

13.
试论汉语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表达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语的形象色彩是词语指称的对象在人们意识中生动具体的反映。在现代汉语词汇中,产生形象色彩的词语类型有着自身的聚合规律:它或来自词或成语的生动的内部结构形式;或来自某些拟声词或描摹性的形容词。在语言运用中,词义的形象色彩对增强词义的明晰性,构筑丰富的同义关系,强化语言的表现力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加强对词语形象色彩的认识和研究,并进一步完善词语的释义。  相似文献   

14.
"为X而X"格式是一种带有强烈主观色彩的格式,表达由客观语义上存在的目的的层级性而产生的主观评价.其格式义的褒贬取决于说话人对于某种动作行为上位目的的主观看法."为X而X"格式义大多含贬义色彩,可称其为"准贬义格式".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宗教的复兴造成宗教词语的再生。在大众传媒语言中宗教词语并没有局限在其原始意义上,而是突破了自身"狭窄"的使用范围,大量地进入社会生活中。在俄罗斯大众传媒语言中使用宗教词语,最初是使用它的本义,进而大量使用其具有修辞功能的转义。此现象说明宗教词语带有鲜明的否定评价色彩。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词有褒贬之分,具有褒扬色彩的词称褒义词,具有贬斥色彩的词称贬义词,不具有褒贬色彩的词称中性词。褒贬词的产生有两种途径:一是通过造词法;二是通过用词法。通过造词法产生的褒贬词,其感情色彩是词本身所固有的,通过用词法产生的褒贬词,其感情色彩是词义发展演变的结果。词有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之分。在古代汉语里,词以单音节为主,字和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一个字就是一个单音节词,造字法也就是造词法,所以研究单音节褒贬词的构成可以从字形和字音上去探索。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不同,英汉两种语言必然带有各自鲜明的民族特色,即使词的表达形式相似或意义相近,它们所包容的意象、引发的联想、表达的褒贬都有可能不同,这给翻译设置了障碍。本文通过一些翻译的实例,阐述了在翻译的过程中源语内涵色彩的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18.
英语词的本义与内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词的本义与内涵义潘传发词的意义是复杂的,它不仅有字面上的意义(denotation),而且往往还有不同的内涵义(connotation),即该词所隐含的附加的联想义或带有感情色彩的褒贬义。据一老翻译家在一次全国性翻译研讨会上的发言中提到:有一种出...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鲁迅小说文本(《呐喊》《彷徨》)为研究对象,用现代语义学方法对其词语的形象色彩义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总结归纳出鲁迅小说形象色彩词语运用的四个主要特色,并揭示了形象色彩词语在鲁迅小说创作中的功能和价值。形象色彩词在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丰富表现和创造性运用,正是鲁迅追求文学语言具备“意美”、“音美”和“形美”等美感特征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英语是一种带有性别歧视的语言,一些词及其用法具有明显的性别歧视特征.具体表现在一些表示职业或工作的传统词语以"-man"作其后缀;同一个词指男性或女性其内涵有褒贬的差异;以"man"泛指包括男女两性的"人"或"全人类";在名词的形式上,阳性词常常是阴性词构成的基础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