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刘春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34-43
以《周礼·考工记》为代表的古代工作记载经典,因其在经学上的地位和文学上的造诣,成为一类别具特色的工艺书写典范文本。近代以来,西洋机器工艺进入中国,引起国人的关注,洋务运动时期翻译了大量的西洋工艺类书刊,成为新知识的主要来源。《考工记》也成为士人认识和书写西方器艺的参照物。晚清时期"格致"成为西学的代名词,格致书院的考课最早开始涉及西方机器工艺内容,书院课艺中的工艺策问,引导士人发挥格物致知之义,比较《考工记》中的六工与西方机器工艺异同,并通过追溯《考工记》重叙本土的科技工艺制造传统,由此进一步接纳西方近代工业及其知识体系。早期中外人士合作翻译西方工艺书籍,从传统中汲取资源,又超越传统之外,奠定了近代专业化的科技文体形态。在晚清社会现实需求的推动下,传统工艺书写文章,重新焕发生机,促进了戊戌以后西学翻译话语的普及,开风气之先,对中国近代文学演进具有一定的推动意义。 相似文献
2.
3.
席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9)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世说新语》的文体争论不休,有学者认为它符合现代小说的标准,应归属于现代意义上的小说;还有些学者认为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导致这个争论的根本原因是古今对小说的概念有不同的认知,以及《世说》本身所具有的非单一性的文体特征。本文将从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和现代小说所具备的要素来分别说明《世说》的文体,归纳出它不具备现代小说的基本要素,明确它应归属于中国古代小说。 相似文献
4.
抗战前,张恨水在南京生活了一年多。虽说时间不长,却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多年后,张恨水在重庆写了一系列文章,来追念这段时光。 相似文献
5.
徐志强 《盐城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6(2):55-59
《小说林》短篇小说的类型多样,在晚清期刊中具有短篇小说文体方面的典型特征,具体体现在作品的叙事模式、内容是否为横截面、情节结构和人物塑造、语言是文言还是白话等方面。从中不仅可以认识《小说林》短篇小说在文体革新上的依据及其与传统古代短篇小说不同的文体特征,其价值也值得重估。 相似文献
6.
林岗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9(6)
中土小说植根于悠久的案头文学传统,它的渊源、概念内涵和文体特性,均与源于口述传统的西洋小说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近世西学东渐,它在叙事文学中原本所有的地位和光芒反而遭到遮蔽.文章试图辨别小说一词在源头言说中的含义;对小说兴起的文化环境作大致的梳理;探讨小说既是一鳞半爪又包罗万有的文体特性;为别具一格的案头小说在叙事文学中的正当性与地位作适当的辩护. 相似文献
7.
公炎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1)
鲁迅在对外国优秀文学研读、译介的同时,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形成自己独具一格的小说文体。本文从《呐喊》小说文体的诗歌性、散文性和戏剧性三个方面透视外国文学对鲁迅的影响和启迪,并指出鲁迅小说文体的创造性和超越性。 相似文献
8.
9.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
提起《猫城记》,人们早已习惯了称它为寓言体小说。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文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本文旨在从寓言体小说的角度重新解读《猫城记》,并试图分析由此而产生出的双重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0.
杨莉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2):33-36
提起《猫城记》,人们早已习惯了称它为寓言体小说。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文体并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本文旨在从寓言体小说的角度重新解读《猫城记》,并试图分析由此而产生出的双重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12.
汪银峰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8(2):67-70
樊腾凤《五方元音》是明清时期一部韵书韵图相配合的等韵化韵书,是研究明清语音的重要资料。《五方元音》共有五个调类,即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从编纂形式来看,入声是独立存在的,并没有并入平上去声中。但其入声的性质如何呢?是实际语音的反映?还是仿古的表现呢?对此学术界的看法不一,莫衷一是。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入声在近代汉语的空间分布,从方言入声发展的动态着眼,重新审视了《五方元音》入声的性质,认为《五方元音》保留入声是实际语音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范景斌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84-85
司马贞《史记索隐》冲出名物训诂式史注的束缚,突破为史作注而不破原书的时代风气,为自己的先人之巨著《史记》作注。他充分肯定《史记》的伟大之处,同时不为先人避讳,不特意弥缝“家传是书”之缺失,敢于立言,勇于批驳,既表明了自己对祖上的尊崇,又弥补了《史记》的缺失或不足。他的《史记索隐》不仅有功于《史记》,更有功于后世《史记》的研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何昶熠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82-85
安史之乱的爆发,不仅是盛唐和中唐政治经济的分水岭,也是诗歌的分水岭,中唐的诗歌展现了完全不同于盛唐诗歌的风貌,先是经历了以大历诗风为代表的过渡期,随着渴望中兴的改革观念的崛起,诗歌也寻找到了自己的新方向,出现了以怪奇为特征的韩孟诗派和以尚实为特征的元白诗派,这些诗派的产生有着这个特定时代文化土壤的影响,可以通过文化的另一个视角——服饰,在中唐出现的特色为出发点,探求另一种中唐文化的代表——中唐时期的韩孟、元白诗歌流派,所能够产生和发展壮大的文化风尚原因,能对这两个诗派有一个比较深入的理解,进而了解中唐的时代特色与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桂苑笔耕集》记录了唐末不少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保存了许多我国正史失载的原始材料,是今人研究晚唐历史和晚唐文学珍贵的第一手资料。中华书局出版了党银平先生的校注本,其中的校注偶有可商之处,文章考辨了几个佛教词语,以希能为该书的再版修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汪瑗关于"屈原投水说"的辩驳和屈原去楚而隐的观点是《楚辞集解》的核心与灵魂,也是了解汪瑗处世思想的关键。汪瑗在论证屈原去就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表明了自己的生死观。在汪瑗看来,死不可惧,但其条件是要对国家前途命运有益,对自己的身名有益;汪瑗强调仁智并重,并将屈原塑造成仁智并行的圣者形象和有道者形象。汪瑗的学术思想与处世观念的形成有着多方面的原因,除了民族传统文化的远来积淀以外,个人的身世经历与时代风习的影响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杨朝蕾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3):362-366
太康之英陆机的《辩亡论》在西晋"论"坛占据重要地位,其拟古中的创新倾向代表了西晋文风发展的新趋势。风格创新:感情含蓄、反笔议论;语言创新:多用排偶句式、有意炼字琢句。这正与其繁缛典雅的风格相协调。 相似文献
18.
李萍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7(6):92-94
"稷"字保存了古代先民发现、发明种植谷物的历史信息."稷"字的初义应是一个侍弄禾谷的人,以后又被先民敬崇为神."后稷"作为华夏民族祭祀的神,其文化内涵已沉淀在汉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 相似文献
19.
邓春琴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
《集韵》在我国音韵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久以来,人们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勘、音韵、词汇等领域,对于其他领域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开拓。本文从辞典学的角度,探析了《集韵》在辞书编纂体例上的四个创新,希望以此引起人们对它的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史传报告文学的发展及其文体品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罗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0,(1)
史传报告文学继1990年代向纵深发展,出现其创作高峰后,新世纪以来又有更新、更大的发展,表现出更加繁荣昌盛、迅猛发达之势。其表现,一是长篇作品(包括长篇系列)更多、篇幅更长、分量更重;二是不仅对原有题材有补充和深化,而且还发掘了更多新题材领域;三是更多作家转入或侧重于史传创作且取得显著成就;四是主体态度更客观、冷静,形式方法更多元、多样。它除具有报告文学的新五性等一般特性外,还具有现实观照、文化批判与悲壮沉郁、史诗风范等独特品质和功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