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完善情绪词为材料的错误记忆DRM范式研究,在参考前人词表的基础上,重新匹配了包含300词语的DRM词表和包含150词语的DRM词表。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论在300词语词表还是在150词语词表,都能够在情绪价水平、唤醒度水平、熟悉度水平及BAS值四个水平上达到平衡。两种词表都可以作为错误记忆研究的实验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在整个20世纪,社会记忆研究依然与无意识记忆(unconsciousmemory)和超常记忆(spura-humanmemory)研究同义(或许内化了,但却是以自我遗忘的方式)。以主体为中心的记忆运用了无意识记忆和超常记忆的机制,但这种机制不受以主体为中心的记忆的控制。记忆的稳定性和源于记忆的社会层面的对个人认同的潜在瓦解,在柏格森的哲学思想、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著作、普鲁斯特的自传体文学中,  相似文献   

3.
目击者记忆的准确性在司法领域扮演着关键性角色,但目击者错误记忆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审判的公正性。国外对目击者错误记忆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错误记忆主要发生在记忆的编码和提取阶段,发生机制主要有特征编码效应,词语遮蔽效应,检索策略效应,干扰效应,源检测错觉,记忆重构等。  相似文献   

4.
无意识的哲学思想与古代灵魂观、近代认识论和现代本体论相关联,具有思辨性、假设性和神秘性;弗洛伊德等哲学家汲取无意识思想中的压抑原理和动力理论,但他们的无意识理论仍具有思辨性、假设性,缺乏科学实证。当前心理学界开始从哲学的抽象思辨转向从心理学角度实证研究无意识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认知心理学关于无意识认知的实证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关于无意识生理机制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5.
到目前为止,关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潜意识理论对艺术家创作的思维方式是否产生积极作用,学界尚存争议,不少人认为艺术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必须是清醒的、理智的,如果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是无意识的,就必然会陷入非理性主义错误的泥潭之中.实际上,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活动在其意识与无意识的有机交融时处于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
屠友祥 《社会科学》2008,(4):108-124
言说者潜意识的记忆能力或联想能力由各种各样的相似关系唤起.言说者的语言意识一方面是主体对语言符号再现特性的内在反思;另一方面,言说者的语言意识在很大程度上是潜伏的,无意识的.意识的呈现是经由语言和语言结构完成的,我们通过意识反思无意识,也就是说,我们掌握了语言和语言结构,也就掌握了无意识.因此,无意识是通向语言科学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在早期的纳西社会中,民歌多以无意识的状态记录和传承本民族或族群的文化和历史.唐宋以后,很多民歌被纳西族东巴教所提炼、吸收,上升为精英记忆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随着东巴教的兴盛,纳西民歌的内容和形式也不断受到东巴教的影响,形成相互吸收、借鉴的双向互动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民歌具有沟通草根记忆与精英记忆的桥梁作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纳西民歌的内容与形式更加多样化,纳西人正在用自己的视角和形式,不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社会记忆.  相似文献   

8.
重视无意识问题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正确揭示无意识的认识本质以及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顺利完成认识任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一、认识反映的特殊形式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无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再被怀疑,人们已确认自身的许多活动与无意识不无关  相似文献   

9.
记忆因果关系是当前记忆研究的一个核心话题。文章重点关注了记忆因果关系问题,首先,分析了传统记忆因果理论的两种形式,即经典记忆因果理论与新经典记忆因果理论,以记忆痕迹的分析为核心阐明了传统记忆因果理论的缺陷与困境。其次,对以机制为导向的记忆因果理论进行了细致的解读,指出其解释优势就在于具有结构性、层次性和功能性特征,归纳了记忆因果关系的机制解释进路,结合神经科学的实验研究论证了记忆因果关系的机制解释必要性。最后,指出以机制解释为导向的记忆因果关系研究是当代记忆因果性研究的新范式,强调这一研究进路不但能有效地规避记忆因果关系的偶然性,而且有助于建构出一条从现象到机制的新路径,从而更好地探索包括大脑、行为和意识在内的记忆连接之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学研究:文本重读、学术对话还是现实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研究方法视角来看,当前中国马克思学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文本重读"、"学术对话"和"现实反思"三种范式.这三种研究范式对于创建和发展中国马克思学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它们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着自身的局限和困境.在中国马克思学领域,这三种研究范式不是水火不容的关系,而是优势互补、相生发展的关系.中国马克思学要在这三种范式的文明交流与对话下才能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1.
通过英语情绪词为材料的两个实验,在不同加工深度任务形式下,考察了DRM范式下第二语言情绪词加工机制差异。结果发现:在浅层字面加工任务下,积极词对关键诱饵错误再认的抑制能力具有优势;在深层要点加工任务下,消极词对关键诱饵错误再认的促进能力具有优势。积极词具有浅层字面加工优势;消极词具有深层要点加工优势。  相似文献   

12.
侦查联想思维是指刑事侦查人员在侦查的过程中,根据所获取的有关材料和事实,由此案想到彼案,由此人想到他人.由偶然的启示推断出侦查线索的思维形式.侦查联想思维具有形象性、发散性、敏捷性、相关性和以印象与记忆为基础等特征.侦察联想思维有着提出侦查假设、重现犯罪过程、深挖犯罪、识别假案、突破破案僵局等重要功能.侦察联想思维有近似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四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早期的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侧重于保护个体利益价值,而此后的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九)》更关注一般性的公共秩序价值。刑法中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罪名体系初步形成。《刑法修正案(九)》关于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犯罪的条文,虽然进一步扩大了“虚假信息”的范围,严密了刑事法网,但是它回避了有关网络诽谤的司法解释的立法正当性问题,又可能造成虚假恐怖信息与新设的四类虚假信息的界限不明等问题,是一次不完美的立法修正。应有的解决方案是,取消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将《刑法修正案(九)》中的“虚假的险情、疫情、警情、灾情”改为一般性的“虚假信息”。  相似文献   

14.
邢崇 《北方论丛》2006,(4):46-48
审美假象包括三个方面,即审美假象含义,假象成为审美对象原因,审美假象的特征。从此出发可以勾勒出席勒客观唯心主义美学理论和艺术本体理论的基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孟亮 《学术探索》2013,(8):39-43
近年来,司法实践中虚假诉讼现象的大量出现,是《民事诉讼法》增加112和113条的直接原因。但《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并未完全解决虚假诉讼人的法律责任承担问题,为了全面遏制虚假诉讼的出现,立法必须清楚地界定虚假诉讼行为的违法和侵权的性质,并对虚假诉讼人施以相应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6.
当下诸多被救助者诬告讹诈救助者事件的背后,无不折射出单纯中华传统道德诉求已经不能协调社会的健康发展。当道德的软性约束作用无法发挥时,通过法律制度的建设惩罚诬告讹诈者就成为必要。然现代“讹诈有罚”并非简单的惩恶扬善呼吁,也并非中国古代“诬告反坐”的直接过渡与顺承。立法惩罚诬告者还需从制度渊源、现行体制、证据认定、责任承担、惩罚措施等多方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17.
论假象     
假象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但从哲学角度认识假象历来却较为薄弱。本文从假象的产生、形成、作用和价值等四个方面 ,做了一番分析和整理 ,力图使我们对假象有一个较为科学合理的认识 ,并以此为人们的实践活动给予理论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王宁  邹晓丽  王海棻 《学术界》2001,(1):117-123
本文从徐德江状告语言理论专家伍铁平教授"侵犯名誉权"一案出发,论证了什么是学术、学术领域、内行和外行,对什么是伪科学作了明确的界定,并主张从是否违背公理、违反常识和违背事实出发,来辨识正常的学术争鸣和学术造伪的区别.本文还以汉字学的伪科学为例,对伪科学产生的社会原因作了分析.文章指出揭发和批判伪科学,是学者的社会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虚假信息微传播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应用已经成为主流的传播方式,并且逐渐延伸到政务领域,在方便社会公众及时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虚假信息的大量传播现象。《刑法修正案(九)》中增加“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有利于改变针对传播虚假信息以“寻衅滋事罪”等为罪名的刑事制裁体系。但是在增设新罪名的同时,应当考虑其罪名在量刑设置上与其他虚假信息犯罪量刑设置上的协调,也应当在此基础上增加罚金刑,以体现虚假信息制裁体系上的宽严相济的刑事制裁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