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刘少峰 《领导科学》2005,(22):12-13
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三农”问题是全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而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是制约“三农”问题的“瓶颈”。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发展劳务经济,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可以缓解农村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现实矛盾,是贫困农民打开富裕之门的“敲门砖”,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金钥匙”。实践证明,…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已经跨进了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日益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我们必须用战略的眼光审视“三农”问题,要适应知识经济发展态势的要求,用知识化带动城镇化,促进工业、农业与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和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国生产力与国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消除城乡人口素质上的“二元结构”是消除经济“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和基础长期以来,我国政策一直偏重于城市,使得原本脆弱的农…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结构性、体制性矛盾长期累积的产物。但是,目前的“三农”问题已经和过去发生了质的变化。如果说过去的“三农”问题主要是粮食产量、农业产业的问题,那么现在的“三农”问题已从单纯的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问题演变成一个以收入分配、公平待遇为核心的社会经济问题,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中关乎全局的问题。为了实现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必须正确地认识“三农”问题,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领导者》2006,(5):20-21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形势下如何充分发挥邮政的网络和信誉优势,把邮政“三农”服务网点的建设工作与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破解“三农”问题,统筹城乡,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构建邮政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更快更好地做好农村商品流通工作,让农民得到实惠,必须找准职能部门服务“三农”与农民群众现实要求的最佳结合点,创建出一种服务“三农”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这将是中央自2004年以来连续6年将“一号文件”锁定“三农”领域,也是建国以来决策层对“三农”问题的最长关注周期  相似文献   

6.
李广功 《领导科学》2004,(15):14-15
当前,解决“三农”问题被列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破解“三农”难题,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立足胶州实际,笔者认为解决“三农”问题应以农村稳定为基础,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排查农村矛盾、维护农民权益,解热点实现农村大发展,必须把维护稳定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来抓,努力实现“政治安全、信访安全、社会安全和生产安全”的目标。首先,建立健全三个网络,在严防上下功夫。农村稳定重在防范。近年来,我们建立了事前预警、事后查究和领导一线疏导“三项制度”,办信办访秩序日趋规范,可预防性犯罪大量减少。当前,以…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是当今中国所面临的最复杂和最严重的问题。不少学者认识到研究“三农”问题的重要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他们放弃原来的研究方向.转而对“三农”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这是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8.
《决策导刊》2006,(3):5-5
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最近在市农村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重庆直辖以来特别是“十五”期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三百”促“三化”、“三化”促“三农”的农村工作基本思路,推动我市“三农”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较好基础。但必须清醒地看到,重庆农业农村发展总体上还比较落后,“三农”问题仍很突出。  相似文献   

9.
中国2005年以前面临的改革难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作为一个“正宗”的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应该是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因为农民一直是中国社会的主体。但是近年来在城市改革取得较快发展的同时,“三农”问题日益严重。历史的经验和现实的困难提醒我们:如果再不以务实创新的态度解决“三农”问题,执政党和政府最大的“问题”最终会来自农民,而且极有可能发生一场无法应对的政治洪涝。其实,现在谈论“三农”问题,已远远不是解决温饱问题那么简单。“三农”问题已经突破经济层面,成为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在中国农村生活的七、八亿人口,大约有一半…  相似文献   

10.
一.“三农”中国的重点在哪里? 现在全国都关注“三农”问题,讨论“三农”问题,谋划“三农”问题。对于求解“三农”,专家学者官员众口一词的说,“三农”的出路在农外,在城市、在工业。但是很少有人问中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在哪里?集中体现在哪里?或者说哪里的“三农”才是真正有问题、值得认真对待的“三农”?笔者认为,中国的“三农”问题的重点在中部粮食主产区,真正够成问题、能够威胁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就是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只要把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问题解决了,中国“三农”就会迎刃而解。从农业相关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置看,中部九省占全国半壁江山。中部九省乡村人口、劳动力数量、耕地面积、粮食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44.57%、45.01%、45.66%和52.06%。可以说,中国“三农”问题就是中部粮食主产区的“三农”问题,粮食主产区问题就是中国的“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11.
发展综合经济组织帮助农民增收致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困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在西部广大农村,要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笔者认为,发展综合经济组织是一个切实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李伟 《领导科学》2007,(6):36-3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在新农村建设中,从规划布局到具体实施,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悉心考虑、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彰显“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这是我国连续6年发布的以解决“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历史上以“三农”为主题的第11个一号文件。笔者带着一号文件到农村去,同广大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一起学习和讨论,大家怀着对党和政府的深厚感情,用农民的视角和百姓的语言,总结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有十大新亮点,笔者予以点评。  相似文献   

14.
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是个农业大省,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对于促进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各级党委务必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举措来抓,努力维护和发展来之不易的农村大好形势。  相似文献   

15.
宋宏 《决策》2004,(10):26-27
“三农”的现代化发展问题,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与难点。国际经验表明,解决或完成“三农”现代化,绝不能指望在几年或十几年时间内毕其全功,而一般耗费近百年时间的倒是各发达国家所走过的基本轨迹。作为现代化“后发”国度,我国在改革开放20多年来加快了“三农”现代化进程,但离现代化目标还有相当漫长之路。时下人们关心的是,在“十一五”时期我们的“三农”现代化前进步子将会走多远。为此,笔者不久前专访了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部长韩俊研究员。  相似文献   

16.
“三农”问题是我国城乡统筹发展的重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增收问题。对苏南地区来说,农民的收入相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是相对较高的,不仅高于全国的水平,而且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苏南农民收入增加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恰恰相反,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包涵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与矛盾,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多个层面。“三农”问题的形成,是我国人多地少、小农经营、长期城乡分割和过度城市偏向型社会经济发展政策的结果。由于“三农”问题的复杂性和其形成的历史性,寄希望于短期内通过单项的农村改革来解决是不现实的。要全面解决“三农”问题,首先必须长期而不是短期地关注“三农”问题,从社会历史和国  相似文献   

18.
郑洪 《决策导刊》2007,(1):29-31
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有效途径,也是重庆市打好“直辖牌”和“库区牌”,实现大城市带大农村,建设名副其实直辖市的重要举措。作为重庆主城区之一的九龙坡,被横贯南北的中梁山脉分割为“东城西乡”两部分,是重庆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跳出“三农”抓“三农”,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着力实施“六个统筹”,以工业化致富农民、以城市化带动农村、以产业化提升农业,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加快构建和谐九龙。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三农”问题进行分析,得出了发展小城镇及其公共财政体制改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通过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并且通过小城镇的公共财政体制因势利导,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央政府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全新经济发展思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向,引起了“三农”发展环境的变化,从而导致“三农”问题本身的改变。不同的环境、不同的问题,当然必须有不同的方案与之相适应,分析国家政策转向,弄清“三农”问题的变化,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发展战略,对“三农”问题的解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市民带动农民”将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也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