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柴红梅  刘伟 《日本研究》2011,(3):112-116
殖民地“摩登”都市大连孕育了众多日本侦探小说家。他们的侦探小说体现了现代性和殖民性的双重属性,揭示了殖民地都市大连“摩登”背后的殖民统治与剥削的本质,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与批判,具有一定积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2.
大连,历史上作为日本的殖民地,战前和战时聚集了一批实力派的日本作家和诗人,他们不仅创作小说和诗歌,还创办杂志、组织社团活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连成为中国东北地区日本文学的中心地.战后,曾在大连生活过的日本文学者和二代日本人创作了很多有关大连的文学作品,日本近现代文学也因这两个阶段的文学创作活动被印刻上了不可磨灭的痕迹.研究日本文学与曾经的殖民地都市大连的关系问题是一个蕴含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切实的现实意义的重要文学课题.  相似文献   

3.
日伪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土地的大肆劫掠,使东北农村土地占有状况发生很大变化,无地农户比例上升,佃农和雇农数量剧增。封建地主在新的形势下,与日本帝国主义势力相结合,其势力得到扩充和发展,部分地主日益汉奸化。日本移民作为特权阶层,逐渐演变为中国领土上的新兴异族地主。失去土地的农民,为了生存只有给地主做雇工,过着殖民地统治下的亡国奴生活。日伪统治时期东北农村社会结构是殖民地统治下的畸形社会结构,是被抛出正常历史轨道的畸变与蜕化,极大地加速了东北农民的破产进程。  相似文献   

4.
1898年清政府与德国签订了<胶澳租借条约>,将胶州湾周围作为德国殖民地.德国立即大力开发青岛,欲建为远东"小柏林",美国、英国、日本、俄国人来青岛发展,美、英、俄先后建立了领事馆.  相似文献   

5.
日本文化的多重结构及其源流的多元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众所周知,汉文化与日水文化之间,存在着悠久的深刻的渊源关系。有的日本学者如大庭修曾经十分坦率地说过:“日本列岛在地理环境上与中国大陆非常接近,因此自古以来,长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如果我们从日本文化中严格地选择并排除那些源于中国文化的部分,那么,还会剩下什么能被认为发生于日本列岛的原始文化呢?可以说,除了绳纹式陶器及其有关的古文化之外,没有什么是值得一看的”。说日本文化是  相似文献   

6.
文化教育侵略是日本侵华第二战场,在其侵华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华学会从1918年成立至1945年解散,经营留日教育管理事务20余年,客观上为中国人留学日本教育事业做出一定成绩.然该会被纳入日本"对支文化事业"体系之后,逐渐嬗变为日本与欧美抢夺中国留学教育话语权、怀柔中国留学生的重要工具.抗战全面爆发以后,日本当局利用经费补给不断强化对其监管,日华学会文化渗透与怀柔色彩更加明显,妄图培养"大东亚新秩序和大东亚共荣圈的协力者".  相似文献   

7.
王嘉良 《浙江学刊》2005,3(5):62-68
心理体验现实主义作为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的一种重要形态,是在审视现实主义文学自身缺失的背景中形成.其强调创作主体的作用,重视作家主体的深层心理体验在创作中的运用,深化对现实中的"人"的认知与把握,显示出现实主义的独创性.探讨其理论与实践形态,汲取其有益经验,对丰富与深化现实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现实主义国际政治思想,有别于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日本型现实主义萌芽于1945—1960年的外交论争中,当时日本国内的"保守派"重视权力政治、担忧苏联威胁、反感舆论界的不良氛围,采取支持单独媾和、再军备与《日美安全条约》等做法,促成了"现实主义"的诞生。进入20世纪60年代,高坂正尧等学者提出了权力与价值并存的新的"现实主义",从而引领了日本型现实主义的崛起。新的"现实主义"承认权力的多样性,提倡渐进的和平路线,建议日本走"海洋国家"道路、宣布无核化、尽早恢复日中邦交。日本型现实主义的权力观与问题意识,给非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构筑带来了丰富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战前日本文学作品中对中国东北多有描写,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日本小说家舟桥圣一1904生于东京,二战期间创作过反战作品,其作品中较少出现与外国相关联的描写。但其1930年发表了两篇小品文《高尔夫与天妇罗》、《殖民地的礼仪》,描写了安东、烟台、新义州三地人民的生活。本文结合舟桥的日记,解读其对当时中国、朝鲜、日本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1980年10月初,辽宁省旅大市召开了"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成立大会.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校图书馆馆长大庭修在会上作了题为《日本中日关系史研究的现状——以前近代为中心》的报告.报告说:在日本,既有关于中日关系史的通史研究,也有关于断代的专史研究;有的是从一个领  相似文献   

11.
日本学士院院长有译广已于三月十二日宣布决定向在各个学术领域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九位教授授予1986年度(第七十六回)日本学士院奖。九位教授为;伊藤正男、大庭修、铃木斡也、藤永太一郎,堀江正治、永田雅宜、野崎一、四方英四郎、西塚泰美。其中八位教授的科研成果都属于自然科学领域,只有日本关西大学文学部教授大庭修属于文史领域。大庭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尤其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其国家安全政策成为国际关系学界的经典研究命题之一,也是相关论争的重要案例和现实焦点。典型现象就是建构主义和(新)现实主义之间展开的解释"日本之谜"的"20年论争"。"日本之谜"是冷战后由建构主义者针对"沃尔兹预言"即日本强大后理应成为典型军事大国的论断而提出并加以驳论的议题,现实主义者当初处于守势。但时移事异,趋势变为建构主义的势力范围愈显逼仄,其解释力在21世纪的新事态面前渐失优势,而现实主义则逐步扩大了对日本安全政策的话语权重,对建构主义展开了"否定之否定"的理论竞争。与此相关,由于现实主义理论的逻辑较有力地解释日本最重要的安全政策及实践场域,自由制度主义似只能解释日本的"非核心"与"外围"政策,这种理论研究范式与路径的演化,使人联想肯尼斯·沃尔兹的"论断"是否在长线上终将预言日本的战略走向?当然,国际关系理论的高度简约性决定了一种理论往往只解释国际关系的某一方面,"后三大理论"时代亟须对日本安全政策进行更多元复合、折中主义的理论探析。这对中国学界从理论上探究、完善对日本安全政策的解释并以此指导战略预测提出了新使命。  相似文献   

13.
夏彦 《今日辽宁》2003,(4):38-40
说起外国国籍公司老板在大连投资兴业,这可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事儿,但要说其中有位老外被评为大连"十大杰出青年",那可算是新鲜事了.嘿!这事还真就发生了.就是在今年的4月21日,美国公民迈克·马丁司先生,被大连市民投票评选为第六届大连市"十大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14.
抢先观影     
《纯爱》导演:蒋钦民主演:小林桂子张少华彭博抗日战争结束之际.日本开拓团(在中国东北地区垦荒的日本农民)仓皇离开中国的途中,一对恋人爱和俊介滞留在一个小村庄,被好心的山龙母子收留。俊介回国心切,逃了出去,爱却被山龙母子的真情打动,自愿留了下来.并与山龙结婚。爱从此生活在这个小村庄,用自己高超的接生技术迎接了乡里许多的小生命……  相似文献   

15.
1908年11月3日《泰东日报》创刊,作为大连中文报纸的嚆矢, 《泰东日报》在大连新闻事业的发展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金子雪斋任社长期间,聘请了傅立鱼先生为主笔, 《泰东日报》在二人的合力之下,不但担负起针砭时弊的媒体责任,更成为凝聚大连本土精神的重要阵地,发挥着抵御殖民地文化侵略、维系大连与祖国文化精神联系的重要作用.在中日关系贯穿着交流与摩擦、矛盾与冲突的19世纪上半叶,上演了一幕难得的“温情”短剧,也反映了中日关系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现实主义"这一熟悉而又陌生的概念,使人很容易联想起诸如"辩证唯物主义创作方法"这类说法.但是,不论这一概念曾经在什么意义上被使用过,本文都不试图回避这种易于引起戒备心理的名词组合.因为它是一个历史的概念.它指的是一种历史地形成和存在着的文学主张和文学实践.  相似文献   

17.
金仁淑 《日本学刊》2011,(1):147-149
19世纪中叶,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中日两国陷入殖民地危机。然而,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历史遭遇不同,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二战以后,日本经  相似文献   

18.
《学问》2015,(6)
大连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后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典型城市之一。大连城市的出现,不同于以往城市产生的规律,它被动地采用了外国文明,侵略成了城市发展的非自觉性的历史工具。大连城市形成、发展并发生文化转型的主要原因是俄日殖民者的侵入与不同的统治经营理念,这是推动大连城市经济发展和文化转型的直接动因;另一方面,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优越的地理条件也为大连的经济发展创造了机遇;而爱国实业家的辛苦创业与新型知识分子的强国意识则是城市发展与文化转型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对日本越来越重视,研究日本的人迅速增多.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了解日本如何从一个国土狭小、资源缺乏的东方国家一跃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急于了解日本可怕的竞争力源于何处.过去,日本人眼睛总是盯着外国,对外国的一切都贪婪地吸收.现在日本成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欧美发达国家不再是它仿效的样板,相反,它却成了被学习的榜样.但"经济动物"的谑称使日本人感到难堪.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最近几年日本越来越强调  相似文献   

20.
韩雪临 《浙江学刊》2001,1(1):70-75
在左翼文学史上,政治现代性与文学现代性之间的张力形成了左翼文学发展的原动力,然而"真实性"与"主体性"作为现实主义的重要构成因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始终处于悖离状态,或者由于强调真实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主体性,或者由于强调主体性而忽视现实主义的真实性.前者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言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性,而后者进一步发展为文学创作中的"乌托邦"叙事,三十年代"左"倾权威话语对文学不断渗透与介入,从而使左翼文坛的每一次理论调整都不断偏离求真之路,在现实与浪漫之间摇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