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的道教文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孙昌武、孙逊、王青教授的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宗教叙事学研究、道教神话研究在方法论上自成一格,值得认真总结。王青的《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是一部理论建构与文献阐释的神话学力作。孙昌武的《道教与唐代文学》对于唐代炼丹术、神仙术、宫观文化和三教调和思想与唐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唐代道教的政治化、学理化、世俗化和美学化倾向及其对唐代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孙逊的《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一书在内容上着重探讨了古代小说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诗学建构,在方法上既注重史料的充分占有又注重思辨的缜密细致,以专题的形式凸现了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使得七夕文学不断推陈出新,汇成了独特的唐代七夕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3.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历程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唐代文学研究的发展的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前半叶,唐代文学研究的现代学术规范形成、定型的时期,邵祖平的《唐诗通论》、苏雪林的《唐诗概论》、闻一多的《唐诗杂论》等综论性著作已经摆脱了宁明以来点评、鉴赏式的旧思路,开创了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进行梳理和加深唐代诗歌“史”的研究的新局面,同时,闻一多、岑仲勉、陈寅恪等人的作家作品考证工作也为唐代文学研究的进一步拓展打下了坚实的资料基础;第二阶段是50年代初直到文革结束,这个时期的唐代文学研究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比较大,前进中走了一些弯路,但是林庚、马茂元、陈贻Xin等学者仍能从文学、诗学的内在特质出发,对唐代文学进行纵深研究,其中林庚的“盛唐气象”和“少年精神”说传神地揭示了盛唐诗歌的神髓,影响深远;第三个阶段即20世纪最后20年,是唐代文学研究复兴和再次繁荣的阶段。人们在认识和反省前30年所走的一些学术弯路之后,开始重建学术规范,其中陈贻Xin、傅璇琮的作家研究,袁行霈、罗宗强的理论分析,葛晓音、赵昌平的诗学探讨,吴汝煜、陈尚君的资料考证尤具学术个性,富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七夕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景观,既与民俗神话密切相关,又与时代精神声气相应,还受制于文学自身的演进。文章详尽分析了唐代各个时期七夕文学的特点,认为正是新体裁的使用、视角的变换和意境的开拓以及对时代精神的回应,使得七夕文学不断推陈出新,汇成了独特的唐代七夕文学景观。  相似文献   

5.
唐代小说中的宝物及相关故事不仅数量众多,而且故事形态变化多姿,它们不仅涉及中华上古时期的神话、传说及魏晋南北朝的志人、志怪小说中有关宝物的叙述与描写,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既与异域文学联系紧密,又有自身的规律。研究唐代小说中的宝物故事类型、叙事艺术,可以看到这类故事的文学特色;将其放在文学与文化的交集中观察,又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内涵与更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校学报古典文学宏观研究述略蒋嘉欣我国高校学报古典文学宏观研究,硕果累累,形势喜人。笔者曾对先秦、魏晋六朝文学的研究成果进行过介绍①,这里介绍的是唐代文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唐代文学的断面研究的热点,首先是对唐诗繁荣的原因、边塞诗和山水诗的研究,其...  相似文献   

7.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尚永亮先生就倾心于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的研究,发表了关于中国第一位贬谪诗人屈原的多篇论文;此后,又相继发表一系列关于唐代贬谪文学的文章,出版了<元和五大诗人与贬谪文学考论>、<唐代文人的仕宦生涯>、<贬谪文化与贬谪文学>、<唐代诗歌的多元观照>等专著.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西北大学地处周秦汉唐故都 ,长期以来颇注重对唐代文史研究力量的投入 ,老一代学人成就斐然 ,中青年学者笔耕不辍 ,亦多有不俗的表现。李浩先生继《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 ,1 996年 4月 )、《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台湾文津出版社 ,1 999年 6月 )之后 ,最近又推出他的新著《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华书局 ,2 0 0 2年 1 0月 )。一方面 ,该书继承了西大学人的传统学风 ,并保持作者自己一以贯之的学术个性 ;另一方面 ,又在学术策略、课题选择、研究方法上有许多新变。检视李浩旧著《唐代园林别业考论》、《唐代关中士族与文…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初,有利的学术环境促成了唐代文学研究局面的繁荣.在对唐代文学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唐代文学思想史的研究、佛道与唐代文学的交叉研究、唐诗艺术的研究、唐代文学与政治文化军事制度的研究、唐诗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融合研究、史料的整理和作家名录及研究资料的编纂、热点作家作品的深入研究与讨论、多元化研究方法的形成和主流研究方法的确立等九个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而在繁荣局面中也有一些带倾向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70年代后期 ,中国大陆的学术研究恢复正常秩序 ,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 ,成为古代文学中众所公认的成绩最显著的一个研究领域。有关唐代文学研究的进展和收获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会队伍建设。 1 981年唐代文学会在西安成立 ,标志着中国当代的唐代文学研究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规模研究时期。二是学风的转变。唐代文学研究中的转型 ,表现在历史决定论思维方式的被扬弃 ,在学术观念上体现为由形而上学向历史回归。三是研究思路的拓展。学术观念的变革 ,使唐代文学研究改变了过去单一的价值判断倾向 ,而代之以对文学史现象、过程及意义的关注 ,将以往点的研究扩展到面 ;“文化热”和方法论的讨论则开阔了研究的范围和思路。检阅近 2 0年唐代文学的研究成果 ,可以发现 ,作家研究是收获最丰富的方面。另外 ,在诗歌批评、文章研究、小说研究等方面都有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1.
唐初史家在上溯“文”的本源时,一、别为两派,二、强调文当有质,并将质的范围拓宽到前所未有的地步;对于文学本身,既重视其政教功用,又把“文”看作为质的自然表现;在对待六朝文学的态度上,分为三派,而各派均能以文学的眼光观照文学;在当代文学的建设问题上,主张质文并重。结论:唐初史家的文学思想,给文学开辟了新的天地,有着许多指向文学实践的生长点,因此,它在唐代文学思想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太平广记》这部佛教小说抒写了众多的胡僧形象,其时间上跨越晋唐,但以唐代为多。胡僧形象既具有鲜明的种族特性,又具有突出的佛教文化指向,折射着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交流、佛教文化与儒家文化的碰撞,不仅具有文学审美作用,也具有宗教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3.
唐代弹劾文是唐代监察制度与文学结合而形成的奇葩。唐代文学研究中对弹劾文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究其原因,盖因学术界对于古代文体的研究相对不足,弹劾文本身也不是一种纯文学性的文体。从更为开阔的视野看,唐代弹劾文兼应用性、文学性于一体,有着独特的文体学价值:弹劾文不仅有成熟的体式结构,也有相应的语言结构。弹劾文的起草体现着法律的尊严,甚至上升到国家意志,任何单纯的文学写作都无法与之比拟,唐代弹劾的动机、过程、专用服饰都充盈着浓浓的艺术精神。弹劾文不但对唐代文学风气、士子生活产生一定影响,而且在文体内部对于后代的叙事文学形式也产生了一些影响,唐代弹劾文研究具有特殊的文化与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由贵州大学承办的“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10月5-10日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市及海外代表八十余人参加了此次盛会(其中有香港船别行政区代表四名、韩国代表三名、日本代表一名)。这中间,既有德高望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从事唐代文学研究的老专家、老学者,又有在学术界已崭露头角的中青年学者,更有锐意进取、朝气蓬勃的年轻博士、硕士生,老中青三代学者。汇聚一堂,显示出唐代文学研究队伍的壮大与后继有人,生机勃勃.本次大会共收到论文五十余篇,文中所论,涉及到唐代文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刘禹锡作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一直是唐代文学研究中的热点。建国以来,在刘氏生平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六十年代初,卞孝查先生就出版了《刘禹锡年谱》,①第一次对刘氏仕宦交游及文学活动作了全面考述,八十年代以来,他又陆续发表了新著《刘禹锡丛考》②及《刘禹锡与令狐楚》③等一系列文章,进一步对其身世交游作了更加细致深入的考察,这些对推动刘禹锡和唐代文学研究的深入,无疑功不可没。然而或因为刘禹锡本身记载有误,或由于现存刘集版本歧异,或因对刘氏诗文未加详考,刘禹锡交游史上至今仍有不少疑误。本文拟就《刘禹锡年谱》…  相似文献   

16.
初盛唐时期,宫廷掌握着文坛发展的趋向,以皇室群体、宫廷文人及王府僚属为核心,形成了文风相近且牵连交错的文学集团。唐代宗室贵戚子弟的文学教育在师法授受、学习内容、诗文创作等方面,既对南朝的文学经验有所继承,又能根据唐代宫廷文学的基本任务,在经史修习、杂艺熏陶与文学教育的相互作用下,培养出符合宫廷审美需要的文人。本文从初盛唐宗室贵戚子弟接受教育的制度、途径、内容与方法入手,考察初盛唐时期上层文人的文学教育与文学能力养成之间的关系,进而从诗史建构、创作规律总结及实践引导三方面,揭示文学教育在宫廷诗风演进中的作用,以期提供一种从文学教育的视野理解唐代文学变革的理论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近发现的席夔墓志是唐代重要的诗人墓志,不仅可以明确席夔的生卒年、家世、科举、历官等生平信息,对研究其文学成就和交游往还也有重要价值。首先,墓志揭示了席夔的文学家世,祖父席豫为唐代著名文学家,与张说、韩休等人关系密切,为文为官备受推重;表兄李舟是唐代著名散文家、音韵学家,与梁肃、杜甫、岑参、刘长卿皆有交往。其次,从墓志评价及席夔现存文学作品可知其文学创作与科举、仕宦经历息息相关;与其有文学交往者如韩愈、白居易、元稹、刘禹锡、陆畅等皆为中唐文坛的扛鼎人物,呈现出中唐时期特定的文学环境。再者,墓志撰者陈讽是中唐时期代表性诗人,书者裴潾是唐代重要的文学家兼书法家,亦是席夔墓志重要文学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王勋成先生的专著《唐代铨选与文学》,是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资助课题的一个成果,是继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一书之后,又一部在史学与文学结合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后期 ,中国唐代文学的研究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表现为研究机构的建立与队伍的发展、典籍资料的整理研究、唐代作家与诸文学问题的研究等方面。这一时期中国唐代文学学术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的根本原因是学术思想的解放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1976—2021)以来,唐代隐逸文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其研究成果主要表现在四方面:文化学研究、隐逸主题研究、文本研究以及创作主体研究。其中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方法论意义的是:学界善于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考察唐代隐逸文学与文化学的多维关系,利用跨学科研究的新方法,从科举、园林、哲学、绘画等多个角度来研究唐代隐逸文学。与此同时,相关研究也存在隐逸的相关概念不明确、重外围因素而轻文学本质、对隐逸诗人的研究力度不够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