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闿运对船山思想的传播作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他并不完全理解船山思想的进步意义和价值,对船山的理解并不深,他批评船山史论、船山经义,甚至不理解船山的民族思想,因而所作的评价也就出现偏颇之处,这种偏颇之处的产生有时代和他自身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名满天下",亦"谤满天下"的人物,王闿运怀揣着经世之志,寓经世于经学、史学、文学以及教育,为实行其纵横之计四处奔走。身处于晚清这一中国社会最动荡、中西文化碰撞最激烈的时代,他的经世思想不可避免地蕴含着传统的继承性、时代的创新性以及独立的自主性等特点。由于种种原因,对他学术思想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3.
虽然王闿运的思想观念植根于传统文化,但他并非保守派。他的洋务言论有个别不合时务,但总体而言具有大局观。从外交方面来看,他有高于时人的眼光,主张建立正常、统一、明确的近代外交,注重民族精神的振兴;从内政方面来看,他也不完全反对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并提出了一些针对现实和启人思考的见解,重视人及人的精神的作用。由此可以认为,王闿运基本是近代式人物。  相似文献   

4.
王闿运经学著作考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闿运(1833—1916),湖南湘潭县人,是近代中国晚清至民初时期罕有的文化名人。他在近代文学、经学、史学、教育等方面都有许多独到见解。尽管他的成就主要在文学方面,但他对于经学的研究自有特色,创获颇多,是影响晚清经学走向和学术转型的一位经学家。王闿运很早就对经学有兴趣  相似文献   

5.
王闿运未刊手书册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一教训子女,正齐家之学,要不外致知格物,使其情通而已。然得子女之情,难于国人。圣王纳谏,多方诱掖,尚不能得尽言。父子之分太严,母女之情至密。欲其知恶知善,喻道格非,蒸蒸太和,绳绳戒慎,盖古今所罕觏也。尧立九族,鲧则圮之。知当时大臣,别有远见。三代建立宗法,以辅邦家。至今宗法久废,族谊仍在。一家富贵,族人怨望,陵弱恨疆,以为天经。张口百忍,遂成雠敌。既不可行法,又无所用恩。于是有丹朱鼓瞍之谈,委之于天数;脊令棠棣之喻,怀之于独宿。子女已成路人,族众翻同反间,岂无学所能御哉!故必正心修身,先立其型;…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王闿运史学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过程、成因三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揭示了其史学思想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形成时的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王闿运是晚清时期一位积极用世的传统型知识分子,主张“通经致用”,以实现其安邦济世的人生抱负。求仕与入幕是他青、中年时期的主要社会活动。然后,王氏之求仕与入幕,与晚清很多士人之同类活动似乎有所不同,这正反映了王闿运追求经世致用实践的人生特点。正是由于其不同时人之特点,也决定了王氏之求仕与入幕难有成就。  相似文献   

8.
无所依傍的特立独行根性、心怀天下的爱民忧国意识、体用结合的经世致用学风是湖湘文化的主要精神特质,王闿运不随人热、实事求是的写作态度,无所顾忌、秉笔直书的创作手法,伤悼时运多艰、世事纷乱的忧患笔调,以及寻绎御侮图存、国富民强救世良方的热切情怀,无不是湖湘文化精神内核的生动再现。这些创作精神在他培养的众多后学者身上发扬光大,兼之其卓然大成、领袖群伦的文坛地位,王闿运对湖湘文化乃至近代学风的影响颇为深远。  相似文献   

9.
鲁涛 《云梦学刊》2013,(5):63-63
中国屈原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南省屈原学会副会长吴广平教授点校的晚清王闿运所撰之《楚辞释》一书已于2013年8月由岳麓书社出版。此书系国家出版基金项目“湖湘文库”丛书之一种。王阉运《楚辞释》凡十一卷,是一部充满创见的书。  相似文献   

10.
晚清湖湘学者王阊运对子贡有高度评价,发前人所未发。今从《论语》《孟子》《荀子》《韩非子》等先秦典籍中梳理与子贡有关的资料,进一步阐扬其说。子贡的品德学行在七十子中出类拔萃,王阉运之论实事求是,而非哗众取宠,耸人听闻。  相似文献   

11.
杨雨 《船山学刊》2010,(1):159-161
在“倚声之学,国朝为盛”的清代词坛,王闿运既非词坛大家,亦无心以“词坛大家”为目标,只是以学人身份适性为词。一方面他始终坚持了词为“小道”的观念.另一方面这种“小道”观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内涵:早年以经世致用为己任,认为作词是“大雅不为”:中年以后方认识到词之妙处在于“微感人心。曲通物性”.其体擅言诗之所不能言之情志。他所倡之“小道可观”正是在坚持诗词体性殊分的基础上对词的缘情本色认知.反对片面崇比兴寄托以至“锤幽凿险”的词坛风气,坚持自然溢露之真情才能使词臻于“不可言说”的“上上”境界。  相似文献   

12.
叙事诗创作在近代的再度繁荣,是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突出现象.这种繁荣不仅表现为作品数量的繁多,更表现为其内容和表现方面的独具面目.就古体叙事诗言,其内容方面具有时事化与历史化、生活化与平民化的创作倾向,开拓了描写域外、表扬忠烈的新天地;艺术表现方面也呈现出散文化、传奇化、典雅化、讽刺性和长篇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周欣 《云梦学刊》2012,33(1):102-105
释敬安是清末民初湖南著名的诗僧,早年作诗多出于苦吟,中年应邀参加王闿运创办的碧湖诗社,受王闿运诗歌理论的影响,取法汉魏六朝诗歌华丽的特点,辞旨清远,虽为僧人而作诗不乏性情,在湖湘诗人中别具一格。  相似文献   

14.
王阉运“名满天下,谤满天下”,一部《湘军志》引来百年纷争,迄今未能定案。良史、谤史之称交互更替。梳理百年来关于王阁运与《湘军志》的纷争,揭示和阐述地方人物和历史究竟应如何认识和书写,这并不是简单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王阊运毕生致力于书院教育,为近代社会尤其是川湘地区培养了大批人才。王阊运不仅重视人才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并且善于识拔各类人才,同时注重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兴趣进行因材施教,既培养了一批以近代经学大师廖平为代表的学术型人才,同时成就了一些有志于参与时政的政治型人才,比如活跃于晚清政坛的杨度。  相似文献   

16.
王代功所作《王湘绮年谱》谓,光绪二十六年正月梁启超在杭州有访王阁运事.、其事不确。翻检梁、王两方面文献,均无能够支持二人会面一说的记录。梁于当年夏确曾短暂回国一行,目的却在联合孙中山等人乘机起事,后因自立军事败而未果。庚子事变时期,王阄运主“恩不出位”,旨在宣传不问世事,苟且自乐,京城沦陷、两宫西逃后,又赞助“勤王”。其言行与梁启超相较,可谓南辕北辙,返回历史现场来看,新旧分野的趋势确实相当清晰。  相似文献   

17.
老学为救世之学。近代老学的救世特色在近代中国处于民族危机这一特定背景下,体现出了更强的救亡特色,主要表现在:重道学而不轻器学;求真寻朴的追求;借复古而革新;主张奋进有为;重民思想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丁川 《江汉论坛》2002,(2):72-75
历史编纂学是我国传统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又为我国古代学术文化之大总结时期,探讨此时学者有关历史编纂学方面的议论,必将有助于我国传统史学思想之开掘。本文主要围绕王鸣盛关于作史的必备原则、史书的体裁选择以及修史的具体操作等方面的评论,对其历史编纂学思想进行探寻和勾勒。  相似文献   

19.
刘师培是近代一位颇有争议的学者,因政治上的失足而使其学术成就湮没不彰。本 文旨在考察刘师培在先秦诸子学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并且探讨刘师培治学方向 转变的原因。笔者认为刘师培诸子学研究在中国近代学术史上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开创了 新的学术史体例,并且身体力行著有近代学术史力作《周末学术史序》;开中国近代实事求 是研究孔子之先风;刘师培还是中国近代完全应用西学探讨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第一人” ;同时他对先秦诸子典籍的整理研究做出了重大学术贡献。因此,无视刘师培在近代诸子学 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学术贡献,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  相似文献   

20.
王船山是中国哲学史、思想史、学术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虽然一生主要活动在湖南地区 ,但其在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决不只限于湖南 ,甚至不只限于中国 ,他在整个人类思想史上也应占有一定的地位。例如梁启超在讲到王船山的哲学贡献时 ,指出他不仅重视本体论 ,而且不同于一般理学家 ,能够从认识论的角度来为本体论找根据 ,注意探讨“我们为什么能知有宇宙”、“知识的来源在那里”、“知识怎么样才算正确”等问题。“这种讲哲学法 ,欧洲是康德以后才有的。夫之生在康德前一百年 ,却在东方已倡此论了。”① 这—比较就把王船山在世界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