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当前网络深入高校,青年学子成为网络文化生活主体。伴随网络而生的网络舆论携带着丰富的思想、教育、文化信息成为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客观思想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作用更为直接,影响效力更强。根据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基本情况,了解到网络舆论的类别、传播途径,着重分析了网络舆论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并针对其消极影响,从高校、互联网以及大学生自身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在逐渐走向成熟,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体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当今社会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并存的特点,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观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追求功利、追求名利等模糊性价值观开始在大学生群体中萌芽。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特别是现阶段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学生进行网络政治参与被受到重视。在这样的背景下,必须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立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统一体,在全新的阵地进行系统性的全面教育。  相似文献   

3.
网络状态下的大学生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天德 《学术界》2005,(4):175-180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长、成熟阶段,网络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了冲击。网络状态下大学生价值观的冲突表现在个体性价值冲突和社会性价值冲突之中,并影响着大学生主体价值观的舒展、民主价值观的彰现和以人为本价值观的追求。  相似文献   

4.
非主流文化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彦  王萍涛  钟添生 《理论界》2005,(10):26-28
我国社会正在经历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思想、文化、价值观等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震荡和变革,各种非主流文化以不同方式,程度不同地影响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研究非主流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度,有利于青年大学生正确、健康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化具有推行价值规范和建构价值意识的社会功能。当前,微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价值观生成的重要环境、塑造的主要场域和建构的有效载体。微文化对人有积极影响的一面,但其去中心性易导致大学生政治价值取向模糊化、商业性易导致大学生道德价值取向功利化、泛娱乐性易导致大学生人生价值取向平庸化、碎片性易导致大学生学习价值取向感性化。面对微文化价值存在悖论的现实,实践中的应对路径包括:加强引领,掌控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空间";搭载快车,构建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平台";关注诉求,促进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互动";形成合力,优化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6.
好家风对引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了民间道德基础,同时也融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载体和实践基础.利用互联网时代网络传播具有传播效率高、传播成本低、传播形式多样化、传播定位准、观众受众性强等特点,移动互联网传播成为信息化背景下好家风宣传工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7.
网络族群文化具有诙谐性、亚文化性、社会冲击性、两面性及可塑性等基本特质,其兴起与扩张内蕴着历史与现实的必然性,由此形成构建和谐网络文化的存在论逻辑.以法治精神与伦理精神为基本内核的规则意识是构建和谐网络族群文化的价值基石,由此凸显其内在的理性精神.立足培育适合现代网络族群特质的和谐文化理念、培养内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共精神与公共生活实践理性、引领网络族群自觉地培育健康向上的伦理素养与现代交往规则意识,是探求构建和谐网络文化可能路径的基本立足点.  相似文献   

8.
唐辉 《理论界》2023,(7):70-7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网络信息交流日渐成为公众了解社会、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信息传递为我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自媒体是基于互联网应用技术衍生而来,简单来说,自媒体就是互联网用户自我创制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互联网产品的统称。为此走红的“网红”更多地进入大众视野。虽然“网红”出现的时间非常短暂,但是其发展速度以及被群众关注的程度,却是其他互联网产品难以比拟的。大学生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的主要人群,处在互联网信息接收的最前沿,已经成为受“网红”影响的主要对象。但是,“网红”作为一种互联网衍生而来的新产物,其所涵盖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却是良莠不齐,低俗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造成了诸多消极影响。所以在大学教学中,要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正确的行为榜样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让大学生能够自觉地抵制某些“网红”消极、低级的价值取向,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就低俗网红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的消极影响展开分析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解决“网红”带来消极影响的相关措施。[1]  相似文献   

9.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变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随之而来的是“性道德观”的迷误及性行为的不当.主要表现为堕胎、坐台、当“二奶”、“一夜情”、被“周末性承包”、自杀、他杀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只重点分析不良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性道德观”的影响,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净化社会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剧变期。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中之一就是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扭曲,随之而来的是“性道德观”的迷误及性行为的不当。主要表现为堕胎、坐台、当“二奶”、“一夜情”、被“周末性承包”、自杀、他杀等现象频频发生。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很多,本文只重点分析不良网络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性道德观”的影响,并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治理对策。希望能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及净化社会风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发展带来新动能,为人类生活带来新体验。如今,原本服务于主体人的网络却反过来钳制人的思想、约束人的发展,导致人的网络异化问题的出现,成为网络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弊端。大学生作为主要的网民群体,其网络异化引发突出问题——价值观偏差,究其原因是大学生个体因素和网络"变质"文化的影响,需要通过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到网络文化建设由内而外进行解决。  相似文献   

12.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改进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洋 《理论界》2003,(1):88-88
网络文化正改变着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模式,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使高校德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网络文化是指以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文化,可以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要素。物质文化是指以计算机、网络、虚拟现实等构成的网络环境:精神文化主要包括网络内容及其影响下的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等,其范围较为广泛;制度文化包括与网络有关的各种规章制度、组织方式等。这些要素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显示出  相似文献   

13.
关于利用微博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高校利用新型教育手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文章基于对当前教育现状的分析,认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现有网络教育平台等方面仍存在问题。而作为一种全新的网络交流工具,微博以其即时随意性、个体性、跨媒体性和社交功能备受大学生的青睐,并能够构建人际网络,加强师生、生生交流,在大学生群体中形成正面力量,从而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积极影响。此外,文章还对微博随之带来的挑战进行深入思考,认为微博的发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管理模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结合高校实际,提出了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网络圈层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问题。伴随着大数据算法推荐技术、多元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异质化心理的影响,大学生群体因相似的兴趣、需求等群体认同的价值观在网络空间集聚分层,形成一个个封闭、独立的网络文化圈层。这种网络圈层化现象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同时给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及时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方式,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和主阵地,建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从而对网络圈层化现象下的大学生群体进行有效引导和针对性教育。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情异质种群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判断和选择有重要影响,是大学生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间谍”。异质种群通过融入网络环境、策划舆情事件、控制舆情传播,在舆情信息传播的源头、过程和反馈三个阶段,对政府、学校和官媒等进行抹黑、构陷,误导大学生的价值认知、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消除异质种群对大学生价值观形成产生的负面影响,必须从舆情信息生产、传播和结果三个维度构建起源头管控机制、过程监督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17.
试论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时代,网络技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作为有知识、有技术的大学生不仅仅要融入网络生活,更应承担起使网络技术向善的方向发展的责任和义务。大学作为培养大学生的机构,应做到:以人为本强化大学生健康网络主体意识塑造,以网络技术知识为基础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信息素质塑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容引导大学生网络主体的文化价值观塑造,以道德自律为核心加强大学生网络主体的网络道德观塑造,从而使大学生成为健康的网络主体。  相似文献   

18.
曹爱琴 《理论界》2012,(6):154-156
以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博客、播客为标志的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的主要渠道。新媒体技术既为当代大学生文化选择提供了条件,同时又对其文化选择带来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有效消除不良影响,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甄别力,引导当代大学生进行科学的文化选择已经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观,是消除新媒体对大学生文化选择负面影响的必然策略。  相似文献   

19.
网络核心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希永 《理论界》2010,(11):13-15
互联网在中国发展迅速,正日益改变着国人的生存方式、甚至于思想观念,因此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网络这一新生事物的作用。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宏观背景分析价值观与网络的天然亲和力,从网络的生命力和复杂性阐释建立网络核心价值观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构建网络核心价值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不论是通过传统的社会实践、文化建设、理论灌输,还是采用互联网途径,培养核心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领军人物。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要起到实效,前提是我们必须真正建立起"互联网思维",就是平等、草根、群众、接地气,以民主引领民主,以法治健全法治,以平等培育平等,以文明营造文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