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课程实施基本取向与教学设计的转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课程实施的三种基本取向--忠实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创生取向--实际上体现了不同的教育价值现与课程价值观.因此,在不同的课程实施取向的视野中,教学设计具有迥然不同的旨趣与方略.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转型,试图以课程理念发展为背景参照,以促进学习者发展为宗旨,凝聚和整合教学设计理论相关知识,解决传统教学设计范型与促进学习者发展之间的冲突,寻求对传统教学设计范型的某种超越和制衡,是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自觉适应社会和教育发展走势嬗变的一种尝试,我们需要关注教学设计转变.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课程导致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脱节的问题,以“实用主义哲学”和“机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提出了以“学习者生长”为教育目的、以“经验”为教育内容、以“做中学”为教育方法、以“儿童是中心”为活动主体等具体主张,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具有启迪作用。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目标设计时除考虑促进社会发展的职业教育内在功利性目标外,更应考虑促进学习者个体发展的教育性目标;在课程内容设计时除考虑知识体系外,还应考虑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经验,使学习者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学习行动的积极参与者,而教师则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3.
活动课程的产生有其社会文化、哲学思想基础,及其在教育制度、教学空间和知识观等方面的物质前提与认识前提。我国在以分科课程为主、辅之以活动课程这一基础教育课程结构改革趋势下,在活动课程的认识与实践上,要克服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努力树立“教育不仅是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而且还是儿童的生活”这一教育信念,并要从绝对主义知识观向建构主义知识观转变,完善教育制度,拓宽、变革教学空间结构,灵活多样的活动课程才能实质性地开展起来。  相似文献   

4.
课堂实践中的课程理解与文本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义的课程整合了美学、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知,教师课程理解的生成性与批判性在本质上体现了教与学的意义。对教科书文本及其之外的教学参考文本、教具、补充教材的诠释,起到了复制与传承文本的意义。在课堂实践中,教师是课程文本与学生的中介角色,课程的理解与文本的诠释是对知识和价值的探索、争论、传承,内在地包含着解放的方向,这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的归宿。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课程观强调在开放的、互动的、共同的对话中重建师生关系,开放性和互动性、多元性和差异性、反对权威和去中心化、关注学习者的自我意识和创造性是后现代课程观的基本理念。后现代课程观催化传统教师角色由“权威者”转变为“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后现代课程观拓展了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研究的视野。  相似文献   

6.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跨文化教育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跨文化对比中加深母语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高校外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以英语类专业“高级英语”课程为例,构建了依托项目学习的IDEAL课程思政模式,旨在推进课程教学与思政德育目标的共同达成。研究表明,该模式以语言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实现了外语教学与文化价值观引领相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化诗学的意义就是要把“内部批评”和“外部批评”结合起来,把结构与历史结合起来,把文本与文化结合起来,加强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历史深度和文化意味,走出一条文学理论的新路来.文学批评必须坚持以审美检验为中心.在分析文学文本的时候,应把文本看成是历史的暂时的产物,不能就文本论文本,而要抓住文本的症侯,放置于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以历史文化的视野去细细地分析、解读和评论.20世纪90年代末和21世纪初出现的中国的文化诗学,是一个文学理论话语,折射出社会的时代的要求,是对于社会发展平衡的一种呼吁.  相似文献   

8.
怀特海的过程哲学以有机论为基本思想,以活力论为基本精神,以动力学为基本方法,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以活力论为内核的过程教育思想无疑是当代教育的前进方向.用怀特海的过程哲学及教育思想观照新课程理念,就必然要求我们用活力论思想建构新的知识观、课程观、教学过程观,从而达成一种以活力为本质特征的课程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9.
小说文本:中国文化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明代拟话本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为个案,解读中国男女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史真相,并由此质疑以经典文本与精英思想来阐释中国传统文化的合理性,指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多层次结构,以及正统道德观念与社会生活之间实际存在的距离。文中强调传统通俗小说的纪实特点及其认识功能,主张“小说可以观”,观世态知人情,在研究中国古代社会与文化心理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基于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特殊教师教育理念,为了使学生成长为现代本科层次的特殊教育专家型教师,特殊教育专业需要建构起“模块整合式”课程体系。“模块整合式”课程,指向课程设置模块化、资源整合化、学习者成为行动研究者以及内容动态化,它由具有弹性和可整合的公共课程模块、教育理论课程模块、教师职业技能课程模块、专业方向与特殊需要教育课程模块,以及教育实践环节课程模块组成,表达着课程是学习者学习发展过程的理念,内含着“既是一种专业成长更是一种精神生活”、“从终结性的师范教育到终身性的教师教育”、“从培养学科专家到专家型教师的成长”等意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