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民族文化的发生、存在和传承的形态来概括中国壮族和泰国泰族传统 文化的基本特征并进行重点比较。笔者认为,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生型式应属原发型,其 突出的代表是稻作文化和壮泰民族语言,这是由壮泰民族的悠久历史及其文化的独特性决 定的,也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最大的共同点,与壮族不同的是因迁徙的关系,泰族文化带有 移植的性质。在存在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均属于兼容型,但兼客文化的历史背景及对象 则不相同,对壮族来说,主要是受汉文化影响的结果,而泰族则主要是受印度文化影响的结 果。在传承型式方面,壮泰传统文化应属连贯──重组型,这是由构成壮泰民族文化的四个 层面十二个文化丛结所表现出来的连贯性、重组性和创造性来决定的。但在具体的传承渠 道方面,壮泰又有较大差别,壮族主要通过社会教育,而泰族主要通过学校教育;壮族地区的 学校教育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相脱节,而泰族地区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2.
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覃彩銮由泰国艺术大学举办的首届“壮泰民族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10月7日至13日在泰国首都曼谷隆重召开。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广西壮学学会名誉会长陆兵为团长的广西壮学代表团一行18人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3.
“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第一阶段工作顺利结束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广西民族研究学会与泰国艺术大学联合进行的“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国际合作项目,从1991年开始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努力,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工作。1993年9月21...  相似文献   

4.
谚语是人类珍贵的口头传统文化遗产,农业谚语是人类农业智慧的具体表现.壮、泰语农业谚语反映了壮泰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农业生活、农业结构、农耕技术和农耕习俗,折射了两个民族农耕文化的相似性与差异性.利用农业谚语解读壮泰民族的农耕文化特征及其内涵,是探究两个民族传统文化的渊源关系的新视角、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壮泰两族的形成及文化结构之比较(二)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二、壮泰两族的形成既然壮泰两族有共同的渊源,那么,它们是何时,何因及如何分化形成为不同民族的呢?据我国学者范宏贵同志的研究,壮泰两族称谓新石器时代至汉代出现的代表事物,如”田”、”犁”、”稻...  相似文献   

6.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何晏文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所占的地位,是由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美学观点及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身特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民族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  相似文献   

7.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了探讨更有效的发展方向,应积极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将我国历史文化及时代精神体现在设计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发展。民族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融入优秀的传统审美观念,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现代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为了探讨更有效的发展方向,应积极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元素,将我国历史文化及时代精神体现在设计中,促进视觉传达设计的有效发展。民族元素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突破了传统设计理念,融入优秀的传统审美观念,有助于提升民族文化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9.
壮泰民族艺术审美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壮族和泰国的泰族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关系。他们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度里 ,长期受到两种不同类型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即泰族主要受到来自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壮族则主要受到来自中原汉族的儒家和道教的影响。但两个民族的共同先民在长期的历史时期里积淀形成的传统文化及其所具有的稳定性和传承性 ,在泰族先民西迁定居泰国后仍然保持着。壮泰民族在艺术审美方面所表现出的相同或相似特征 ,从另一个方面论证了壮泰民族密切的历史关系。  相似文献   

10.
由广西民族大学、泰王国驻中国大使馆联合举办的“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4月8日在广西南宁举行。100多位泰国和中国学者、泰王国驻中国大使、泰王国驻南宁领事馆、中国驻泰王国大使官员、泰国企业家等出席了会议。泰王国诗琳通公主出席了开幕式,并作了热情洋溢的报告。中泰学者就泰族与壮族的语言和文化的历史关系、共同特点、差异性及其原因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深化了壮泰民族历史文化关系的研究。壮泰语言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覃彩銮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民族图案的形成具有悠久的历史,每一种民族图案都蕴含着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审美趣味,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艺术价值。民族图案通常会和一些艺术设计作品同时呈现,其立足于传统,体现着传统的美术精神和民间艺术。图案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体现着我国传统的审美观念。在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中,中国传统的民族图案依然能够被创新和应用,并体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最近喜读了覃圣敏研究员主编的五卷本《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一书。这是一部共 2 84万 4千字 ,数十位中国学者和泰国学者经十几年合作完成的研究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的划时代巨著。这部著作在广西和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创造了几个第一 :是解放以后我国学者和友好邻邦学者合作研究出版的研究两个国家两个重要民族传统文化的第一部多卷本学术著作 ;是中国学者和东盟国家学者合作研究出版的第一部多卷本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著作 ;是广西社会科学界近年来完成的一部卷数和字数最多、包含 (时间、空间和学科门类 )范围最广、具有重大学术意义和现…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有我国从古至今的民族精神和审美观念。在我国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一些具有代表性、中国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元素非常活跃,将其应用在海报设计中能够给海报设计带来更多丰富的、不一样的中国元素,让海报设计更具有文化性和传播性特点。为此,本文针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海报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同时对博物馆海报设计融入创新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壮泰族群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点.这些共同点的形成,因缘于壮泰同源.两个民族的先民原来共同生活在今广西等地,一直到东汉时期.他们分离的时间,主要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分开以后,由于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两个不同的民族.这种情况,与远古时期生活在中国大陆和东南亚的三大民族集团的发展正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壮泰两族的形成及文化结构之比较(一)李富强(广西民族研究所)壮族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少数民族.泰族是泰国的主体民族,在越南、缅甸、柬埔寨等国家亦有分布。这两个唇齿相依的民族不论是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的今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因此,对它们的历史、文化进...  相似文献   

16.
1989年,由覃圣敏主编《广西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正式出版,并荣获广西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随后,左江流域崖壁画考察与研究成果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展出,引起不小的轰动,这也是广西第一次在北京大规模展出壮学研究成果。之后,为了破译壮泰同源的"密码",覃圣敏和课题组的专家们在事业的盛年期,用长达13年之久的时间,完成了五卷本,约300万字的《壮泰民族传统文化比较研究》。该书出版后,于2004年获得广西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名。覃圣敏和课题组的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国家有关方面的肯定,希望能用这样的方法把其他东盟国家的侗台语民族进行对比研究。覃圣敏可谓是壮泰民族传统文化研究开拓者!  相似文献   

17.
壮族是个恋土如亲的农耕型民族。长期稳定的聚居生活使壮族形成了自己的乡村聚落景观选择模式和宅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和审美观念的物化体现,壮族的聚落及宅园营建艺术在壮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都占居着重要的位置,具有深远的影响;研究它有助于我们认识壮族人民的生活和文化心理特征,对弘扬民族文化、加强民族团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民族文化,可分为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现代文化,两者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本文旨在研究民族传统文化对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及其研究方法,以教于方家。 所谓民族传统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各民族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内容十分丰富,它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表现,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它贯穿于民族历史的始终,体现于民族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其概念有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之分。现仅从狭义的民族传统文化即各民族的科技教育、文化艺术、精神生活等方面进  相似文献   

19.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色,艺术方面也呈现了缤纷多彩的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积淀,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们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特色图案。这些别具一格的图案,风格迥异,推动了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本文通过从图案由来到分析中国传统图案,再从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起到的应用及其影响来进行实践探析。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传统文化艺术方面也表现出独特的特色,艺术方面也呈现了缤纷多彩的形式,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和积淀,已经逐渐演变成为我们民族独具魅力的传统特色图案。这些别具一格的图案,风格迥异,推动了我们国家文化艺术的发展。本文通过从图案由来到分析中国传统图案,再从视觉传达设计中所起到的应用及其影响来进行实践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