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三十多年前,女知青萧芸斗胆上书,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胡耀邦对这封信作了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央文件明确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萧芸1949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初中毕业后,她与89  相似文献   

2.
沈黎明 《老年人》2012,(11):24-25
1982年,一位女知青大胆给中央领导写信,请求把下乡知青的"农龄"改为工龄。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为此作出重要批示,1988年6月,中共中央下发365号文件,规定知青在下放农村劳动期间的"农龄"一律算作工龄。这位写信的女知青为湘潭人萧芸,她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60年代,我们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这些当年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一下子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最令人感到不平和辛酸的是,都已人到中年即将步人老年的我们,如今上有老人需要赡养、下有小孩需要念书,可由于下乡插队农龄不算工龄,我们的工资级别、住房、培训、福利待遇等都将从零开始,这就使我们陷入经济困窘之中。下乡的农龄算不算工龄,这个问题解决与否,直接影响数千万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据有关资料统计全国知青有1700多万)及其家人的生活乃至生存问题。在这种情境下,我与几十名知青战友找到当时就职于湖南株洲湘江机器厂办公室秘书的肖芸(她文采很好,曾在湘潭地区乡下插队时曾担任过连队秘书,尤其擅长撰写反映知青生活、思想情况的报告)商议,恳请她代表大家就农龄问题给湖南省委省政府领导写一封信。  相似文献   

4.
郑峰 《老年人》2007,(12):14-15
原来懵懂的人还很多这位餐厅的主人名叫张小霞,1950年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她是一位“老三届”,曾到内蒙插队当知青.后返城当了一名工人。  相似文献   

5.
知青在青年时期遭遇的发展问题在上山下乡结束30年后的今天仍然影响着为数众多的人,尤其是知青子女。本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根据知青日记、书信及回忆录,从发展心理学中Marcia的四个自我同一性类型及Higgins关于整合“理想自我”、“真实自我”和“现实自我”的角度分析知青的自我同一性问题:并进一步结合家庭治疗中Stierlin的“派遣”理论和Bowen的“自我分化”理论分析知青的发展问题是如何延续性地影响知青子女心理成长的。  相似文献   

6.
雪松 《老人天地》2010,(7):19-19
46年前,谢方一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湖南农村.那时他特别瘦,知青们给他取外号“排骨”。可就是这块好“排骨”,不怕苦和累,硬是在农村战斗了十多年,直到1978知青大返城后,他通过努力成了知青中第一批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周斌 《职业》2008,(3):32-33
近日,广州市越秀区环卫工人被要求与一家保洁公司签约,部分在企业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工龄归零”,没有任何补偿。此前深圳华为公司出资10个亿“买断工龄”,动员有8年以上工龄的老员工“先辞职再上岗”。不少企业要求原来签订劳动合同的员工改签“劳务合同”,试图让公司员工变身为劳务公司派遣的“劳务工”,让他们在原企业的“工龄归零”。还有的企业打算先宣布“停产”,工人放大假,两个月后“重新开张”,届时再签劳动合同,当然员工的工龄也从零开始计算……对于以上种种现象,全国人大法工委负责人明确表示:“这些把劳动者在本单位连续工作的工龄‘归零’的做法违背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然而这些企业的行为,也向社会发出了一个信号:工龄—这个一度被边缘化的记录符号,又变得重要起来了。  相似文献   

8.
《中外书摘》2014,(10):4-7
1965年2月14日。安康。石泉。 公元1965年2月14日,这一天注定成为胡耀邦(时任中央西北局第二书记兼陕西省委代理第一书记)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安康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日子,被后来的人们不断提起的一个重要日子。这天凌晨,胡耀邦在安康草成并发出《电话通讯》。《电话通讯》的核心是“放宽政策,搞活经济”。它是继1月22日在省委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第一个治陕施政纲领“解放思想、解放人’后的又一个施政纲领。  相似文献   

9.
要说说“知青”,我忽然想到,词典里是不是收了这个词?到网上《词霸》里一查,有。“中国在本世纪60年代、70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这条解释还挺准确。文革前下乡或回乡的学生,如邢燕子,叫“知识青年”,不简称“知青”。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大学生,无论到工厂还是到农村,也不叫“知青”。就是文革中毕业(或实际肄业)的高中、初中生,分配到工厂、参军,或待分配留城的,也不叫“知青”,“知青”就是这词条里写的,“特指”的“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中学生。我就是一个知青,撰写这词条的说不定也是个知青。要说这词条还有什么不足,我认为最后一句应该是,“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青年”。这“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重要,现在回头去看,实际比“上山下乡”更重要。  相似文献   

10.
最近,一位当过浙江省省长的老同志,在写给中央的信中,由衷地赞颂杜润生同志:“热爱农民,热爱知识分子,其伟大人格堪与胡耀邦同志媲美!”  相似文献   

11.
郴文 《老年人》2005,(10):40-40
1984年1月8日至9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来到湖南麻阳、溆浦县视察工作。麻阳是一个苗族自治县,民风纯朴。苗乡人民热情好客,拿出当地的土特产冰糖橙招待胡耀邦一行。胡耀邦尝了一个,觉得味道不错。麻阳县委领导介绍说,农民利用山地优势栽种水果,部分村民靠种冰糖橙已经脱贫致富。胡耀邦听了很高兴,要求多给村民提供帮助,促进增产增收。胡耀邦关注山区经济发展,苗乡人民深受鼓舞。胡耀邦一行离开时,他们特意准备了一些冰糖橙,请随行人员带回北京。到了溆浦后,胡耀邦知道了这件事,严肃地说“:土特产也不能收。”可转念一想,苗乡百姓把…  相似文献   

12.
《中外书摘》2008,(9):4-8
1915年11月20日,胡耀邦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14岁只身投奔革命,18岁加入共产党,19岁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22岁被毛泽东“钦点”当上抗大政治部副主任。26岁认识了延安女子大学的安徽姑娘李昭。两人结婚。  相似文献   

13.
《中外书摘》2009,(8):4-7
作家梁晓声的经历是曲折而又幸运的,他像成千上万的知青一样来到“北大荒”,在一次讨论开除一名因抬木头被摔断腿而离队的兵团战士时,支持了这名战士,因而得罪了兵团领导,被“精简”出团部机关,下放到木材加工厂当苦力,却幸运地被推举到复旦大学文学创业专业,毕业后到电影制片厂,专事文学创作。其作品有《今夜有暴风雪》、《雪域》、《浮城》等,反映了一代知青的痛苦与快乐,探讨现实与人生,对人性充满着尖锐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蓝蓝的天上,白云在飞翔,美丽的扬子江畔是可爱的南京古城,我的家乡……”对于在那个特殊岁月里当过知青的人来说,这首歌恐怕为很多人所熟悉。这首歌原名叫做《我的家乡》,又名《南京知青之歌》。它的作者是南京人,而且就是当年的知青,他的名字叫任毅。  相似文献   

15.
为写《胡耀邦传》,我曾到北京拜访过胡耀邦的夫人李昭。一晃几年过去了,当我再次见到年近八旬的李昭大姐时,她不仅身体硬朗,精神矍铄,而且比早几年似乎年轻了许多。待得坐定,我不揣冒昧地问道:“李昭大姐,我记得您出生在湖南宁乡,祖籍也在湖南,但是有人说您是安徽人,您的籍贯到底在哪里?”“当然是湖南人。”李昭大姐肯定地说,“我1921年出生在宁乡,后随父亲浪迹天涯,来到安徽宿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我放弃高中学业,投身战地服务团,加入了新四军领导的抗日救国行列。1939年到延安,进入女子大学学习,我将原名李淑秀改…  相似文献   

16.
胡耀邦下决心创办《理论动态》 在中央党校复校过程中,胡耀邦意识到思想理论战线拨乱反正的全局意义,下决心创办中央党校自己的刊物。据当时协助胡耀邦创办《理论动态》的孟凡回忆:1977年5月中旬,胡耀邦主持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会议,讨论教学问题,散会后留下龚士其、郑宏璋、韩树英和我,说有一件事要和大家商量一下。  相似文献   

17.
胡耀邦同志在“文化大革命”后这个特殊的年代,对青年工作面临的基本问题,包括对“文化大革命”后青年的估价,青年工作拨乱反正的任务和基本方针,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下来各种严重的青年问题的方针和政策,对当时的共青团组织怎样工作和团干部应有的精神状态与作风等,都有相关的系统论述。这是我党青年工作的一个典范。青年是社会变革中一支最敏感、最活跃也是很重要的力量,今天我们重温胡耀邦同志当时的指导思想,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一两年来,有些企业因“买断工龄”引起了工人的不满,个别企业甚至发生了群体性事件。这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安定的一个着火点。所谓“买断工龄”,就是按工龄长短,一次性地补偿下岗工人一笔钱,从此以后,  相似文献   

19.
翻开《思念依然无尽》一书,有一张照片情意盎然,力透纸背:父亲胡耀邦笑容满面坐在办公桌前,女儿满妹斜着身子为父亲扣上衣领风纪扣。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由摄影家抓拍到的一个生活瞬间,题目叫做《整装待发》。如今,照片上的父亲胡耀邦已经远去18年,长眠在江西这片红土地中,而他的女儿满妹,则就坐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近代史上,“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句天演公式至少影响了两位学者的名字。一位叫胡洪驿,1910年留美前改名胡适;另一位叫张江流,1912年赴法后改名张竞生。后来前者名满天下,后者却因一部《性史》被赶出了学坛,与画人体画的刘海粟、唱《毛毛雨》的黎锦晖同列“三大文妖”,就连鲁迅也揶揄他:“张竞生的主张要实现,大约当在25世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