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私下收养弃婴原本是好心人值得称道的善举,但它又是有违《收养法》的行为。在最近举行的婚姻、收养法制大型咨询活动中,记者发现目前社会上有不少好心人为此在现实生活中备受困扰。48岁的郭先生,去年收养了一个不知名的外地打工妹的弃婴,今年刚满周岁。当他从咨询员处获悉,这一收养行为是非法的,除非找到女孩生母,否则不能报户口时,郭先生愣住了。事后,郭先生对记者说,他想收养一爪孩子已有多年,但一直不知道有部(收养法),也不知哪个单位管收养这事,而他又该到什么地方会咨询。因为非法收养,孩子报不上户口的,绝非郭先生一…  相似文献   

2.
《老年世界》2013,(7):23-25
浙江金华一对拾荒夫妻,从70年代开始收养弃婴。丈夫去世后,妻子独自支撑起了“弃儿满院”的特殊家庭,并将善举延续了下去。40多年间,她共收养35个孩子,甚至在八旬高龄时,还从垃圾箱里捡回一名早产婴儿。当看到她为孩子们精心制作的那辆木轮童车时,有人感叹:“人类所有的道德都装在这里面!”2012年7月,86岁的“拾荒奶奶”因被查出尿毒症而无钱救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老人能在爱心人士帮助下渡过此劫吗?她曾用那双干枯而瘦小的手,“捡”出了怎样的大爱人生?  相似文献   

3.
自1992年以来有数万名中国儿童被西方家庭收养,其中大部分是女孩儿。这些孩子长大后也许会问:为什么我的中国妈妈不要我了?与此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海外华裔儿童们对他们的中国根知之甚少——什么是中国文化?母爱之桥组织的使命就是帮助他们解答这些问题,在中国和世界、母亲和孩子、出生地文化和收养地文化之间架起一座爱的桥梁。  相似文献   

4.
回中国寻根     
凡,丹姆一家生活在荷兰中部城市乌德勒支。2001年,在他们的儿子菲利克斯5岁的时候,凡·丹姆夫妇从中国的广西收养了一个一岁大的小女孩。2002年底,这对夫妇又从中国的云南收养了一个一岁半的中国女孩。收养来自另一个国家、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是一种特殊的建立家庭的方式。今年,凡丹姆夫妇带着女儿来中国寻根。  相似文献   

5.
人间真情:河南“父母”千里领养被拐卖的湖北苦命儿文/李万卿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故事。几年前,湖北孤儿被人贩子拐卖至河南省夏邑县,由于买方家贫,孩子险些病死。这时,好心人出现了,他收养了孩子,并在夏邑县警方协助下找到孩子的老家。当他们把孩子送回湖北后...  相似文献   

6.
《现代妇女》2009,(12):25-25
问:兰州市居民张某.已经70多岁了,早年和丈夫收养一名弃婴。张某和丈夫十分疼爱这个孩子,尽管他们都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但是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他们省吃俭用.尽量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生活条件。看到儿子一天天长大,上学、工作,张某夫妇感到十分欣慰。1998年儿子结婚,由于无房居住.张某夫妻就和小两口共同居住在张某名下的一套住房内。共同生活期间。儿子、儿媳经常和老两口发生矛盾,时间一长,积怨越来越深,有几次儿子还动手打了张某。  相似文献   

7.
八岁父亲抱着一个弃婴回家时,他理解母亲的怒骂和气愤,家里并不富裕,一家三口过着清贫的生活,父亲嗫嚅着说,怪可怜的,冰天雪地地被扔在县卫生院外面。母亲冷眼看着襁褓里的孩子,撇下一句,那你就自己管。母亲摔门而出后,他伸出手抚摸孩子的脸蛋,她竟然对着他笑了一下,他欣喜地叫了起来,他从父亲怀里接过她,仰着头对父亲说,以后我看着她。  相似文献   

8.
孩提时,儿子扬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起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着。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特殊的家庭,他们结婚51年,培养的4个孩子分别成为美国麻省理工大学、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中国清华大学这四所世界名校的博士、博士后。这个家庭被称为中国第一个“家庭博士群”,父亲金春明、母亲李振霞被称为“中国最成功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10.
一个即将离开人世的妈妈,要把收养的弃婴转送给好心人收养,通过层层筛选,一位著名的女企业家成为最终人选。然而,就在孩子准备去她家的前夕,她却突然"人间蒸发",是临时变卦还是出了什么意外?这个谜团终于在3年之后得到了破解……  相似文献   

11.
王炎 《当代老年》2009,(3):38-38
一对正要安度晚年的夫妇,在路边捡回去一个没有肛门的奄奄一息的婴儿,在他们看来,这是一条生命,遇见了,就不能熟视无睹,就不能不救。经医生抢救,终于让那个与自己素昧平生的孩子活了过来,因为找不到孩子亲生父母,他们就自然地把他认做孙子收养在家。  相似文献   

12.
《现代交际》2006,(4):57-57
《海上钢琴师》:1900既是一个年份的名称,也是一个人的名字。1900年1月1日,弗吉尼亚号船的水手丹尼发现井收养了弃婴1900。岁月流逝,在海上长大的1900成为一名天才演奏家。1900一生中从未离开过轮船和海洋,对音乐的热爱使他最终能选择与船共亡却不能为了深爱的女人登上陆地。片中,1900曾说过这样的话:“钢琴只有88个键,是有限的,但它演奏的音乐却是无限的。”“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能看到吗?就连街道都数不清了……陆地,太大了,他像一艘大船,一个女人,一条长长的航线……我之所以走到—半停了下来,不是因为我所能见,而是因为我所不见的。”  相似文献   

13.
河北石家庄儿童福利院门前有个温暖的小木屋,它是我国首个弃婴收置场所——“婴儿安全岛”。设置一年多来,这里已收养弃婴26名。这个小小的庇护所,大大提高了弃婴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4.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你可以教他说第一句谎言,也可以教他做一个诚实的、永远努力争第一的人。一个人一生中最早受到的教育来自家庭,来自母亲。美国一位著名心理学家为了研究母亲对人一生的影响,在全美选出50位成功人士,同时又选出59名有犯罪记录的人,请他们谈谈母亲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一个没有双脚、只有一只手,身高不足1.2米的小矮人,自从收养了两个弃婴后,他仿佛找到了人生价值的坐标。为把两个孩子抚养成人,他承受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顽强地向自己的生理极限挑战,用他那副残缺的身体为女儿门撑起了一方生活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变性人李倩     
主人公档案:原名:李芳佰现名:李倩生日:1976年11月25日(农历)籍贯: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身高:1.72米体重:46公斤学历:初中血型:A型喜欢颜色:白与黑崇拜的人:男性变女性的湖南长沙人莎莎小姐爱好:美容、作时装模特主人公家庭状况:家住天水市秦城区坪南乡士庄村;父亲李天良,母亲罗会菊;出生八个月左右母亲离家出走。在他的记忆里,从来也找不到母亲的印象。后来,父亲跟李社梅结婚;养母李杜梅是再婚,和前夫生有两个孩子,过了几年,又生了一个小妹妹。生母出走后,他就由祖母抚养。后来参加工作,千的是电焊工。他的名字…  相似文献   

17.
琐碎的温柔     
母亲总是消磨着琐碎的时光。收拾房间,洗衣做饭,晚间给你盖被后絮絮叨叨……一个人在三十岁之前,往往因为母亲这些细小的活计而忽视了她。    直到──自己有了孩子,有了家庭。你也许知道了,一间整齐干净的房间和一桌丰盛的酒菜会花费母亲多少时光。一个母亲一生擦拭过的桌椅和地板,也许不会比一座城市面积小。她一生让你多添衣少喝酒的叮嘱比任何情话都要动人。    对于孩子,母亲只会给他们以琐碎的温柔。    有一个轶闻:美国诗人金斯堡,年轻时是一个长期混迹于社会底层的问题青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在外流浪的金…  相似文献   

18.
雪原 《老年人》2005,(9):24-25
她是一名普通的妇女,勤勤恳恳,默默无闻。然而,她却是一位了不起的母亲,在极度艰难的岁月里收养了4个孩子,不仅把他们养大了,而且还帮助他们成家立业,过上了幸福生活。她就是吉林省通辽县瞻榆乡的温桂侠。2004年,她被吉林省妇联评为“十大杰出母亲”。1982年底,一场罕见的雪灾突兀而至,把吉林省西部的科尔沁大草原封了个严严实实。这天午夜,温桂侠家的一只母羊分娩,她拿着木叉出门取草,发现草垛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一个已经昏迷不醒。孩子们看见温桂侠,好像碰上了救星,赶紧跪在地上哀求道:“大娘,救救我们吧,我们好几天都没吃饭了。”温桂侠…  相似文献   

19.
他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但他的世界里没有仇恨,有的只是温暖的金黄色,因为母亲收养的那些流浪猫,让他更加懂得了爱……  相似文献   

20.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