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载楚子语中的“《武》”指“《大武》”,而“卒章”本为“首章”。这可直接证明《武》为《大武》首章。再者。仔细体味《诗序》、《乐记》、“七德”以及《大武》歌颂武王之意,也都可以证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电报潮流的兴起,电报知识首先成为近代中国报刊传播介绍的内容,电报新闻成为近代报道的重要信息。上海至欧洲海底电报线的修通,催生了近代中国新闻通讯业。《字林西报》和《申报》等近代报刊的电传新闻揭开近代中国新闻电讯时代序幕,推动近代中文报纸发行号外,极大提高了新闻时效和新闻业务水平。新闻界为争取新闻电报减价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促使近代中国新闻业迈入新闻电讯时代。晚清电报的兴起与近代中国新闻业在中国近代化的转型中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3.
从《点石斋画报》可见晚清民间法观念与官方法观念差异甚多,且与古代传统法观念关系不小。透过病者家属的暴行和作者的咒诅,可见传统法观念的某些合理成份遭到了抵制;透过徐春山杀子和作者的劝说,可见古代思想史上的情、法之争仍在继续;透过地方绅士"和稀泥",可见盲目的"息讼"风气相当流行;透过作者希望处死蚁媒,可见重刑主义在晚清民间颇有市场。总之,在晚清民间法观念与古代传统法观念之间,既有抵制又有继承。遗憾的是,某些合理成份被抵制,而某些不合理成份却被继承了。  相似文献   

4.
简评《晚清社会思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清社会思潮》是郭汉民教授近期出版的一部研究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专著。该书的主要特点是从宏观上对社会思潮进行科学的梳理与准确的把握,同时立足于晚清社会的转型这一时代特征,注重每种社会主流思潮的形成过程及其与其他社会思潮的相互关系的比较研究。对于前后不同时期社会思潮之间的承启关系的深入考察,也构成了本书的特色。此外,作者注重某些社会思潮的整体的研究,还原了这些社会思潮发展的历史全貌。总之,该书对于晚清的社会思潮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和新的思考,是近代思想史研究方面的力作。  相似文献   

5.
《龙城录》的作者是一个争论已久的问题。在前人考辨的基础上,可以从五个方面证明《龙城录》确为柳宗元所作。一、《龙城录》中的人事可证为柳作;二、韩愈《答道士寄树鸡》诗仍然可证《龙城录》是柳作;三、苏轼等人的诗及《续前定录》可证《龙城录》非刘焘或王铚伪作;四、与史实出入不足以证《龙城录》非柳作;五、文笔不类等也不足以证非柳作。  相似文献   

6.
晚清时期,因为改良社会的需要,《儒林外史》受到普遍的重视,对它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的研究也蔚然兴起。本文从宏观上扫描了这一时期的研究状况,并归纳总结了其研究的特点及规律。  相似文献   

7.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实施联俄拒日外交,派李鸿章出访俄国,以出让主权利益为代价,与俄国政府签订了《中俄密约》。清政府高层对缔约工作采取高度的保密措施,但地方官员和民间社会仍从种种途径获知密约的局部内容,并就密约的可能结果表达了质疑和担忧。由于清政府对俄国仍然持有期待,因此这些不同意见未能起到促使清政府有效应对俄国毁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传统的历史叙事中,康有为的形象从戊戌变法被视为引领历史潮流的人物,到越来越“保守”,乃至逐渐“落后”于时代,经历了一个日益褪色的过程。对于康有为,若不对其个性特质全面缜量,便不能理解其中的真原因。《戊戌履霜录》是近代著名传统派史学家胡思敬的代表作之一。尽管胡氏思想保守,但在传统史学理念的指导下,他也会如实揭示出一些主要的历史真相。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康有为以一介布衣书生,积极奔走,反复呼号,虽一再受挫,却不遗余力,义无反顾。然而,辩证地看,他的个性、才能对维新变法运动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负面作用。这绝非低估康有为对维新变法的历史贡献。一个有缺陷的康有为比一个在可能世界里正确完美的康有为意味深长得多,站在有缺陷的康有为背后,能给人以更多的震撼与教益。戊戌政变最终激化了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加速了这个腐朽王朝的崩溃。注意到这个客观效果,才能对康有为的历史功过做出更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西方社会关注《大清律例》始自马戛尔尼使团访华。小斯当东更是将之于1810年翻译成英文。随后在近百年中,英美人士对《大清律例》的认识和研究不断深化,这不但促进了英美人士了解中国法律制度,而且也为其攫取在华利益提供了方便。与西方在华利益和西方社会思潮变化相一致,英美人士在不同时期对《大清律例》的关注点不同,其认识和评价也是各异。  相似文献   

10.
清末民初时期,作为新兴媒体的报刊为中国近代小说的发展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文化空间。女性小说创作也不例外,其作品大多首先载于报刊,从数量观之,则以女报为最。本文以晚清重要报刊《女子世界》为“集散地”,考察晚清女报的编者对于女性报刊体例、编辑方针和栏目设置等方面的构想为中国女性小说创作发生提供的制度上的铺垫。  相似文献   

11.
清代对李白集的编刻情况相对简单,主要有明人编纂李集刊刻、清人注释李集、清人重编李集,以及据两种宋本覆刻。主要成就体现在王琦辑注《李太白全集》三十六卷及李调元、邓在珩编订《李太白全集》十六卷上。这些代表了清人李白研究的主要成绩。此外,因为宋版原刻本今已佚失,清代覆刻的两种宋版李白集对保存李白集文献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新教传教士初到中朝时,都采用了医学传教的间接传教方法。由于他们入国的方式和行为不同,中朝两国统治者分别实行了禁、驰的政策,基督教迫于清廷的严禁和防范而借助本国武力和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为日后华人诟病;而在朝鲜宽容的环境下,基督教很好地融合到了朝鲜民族的历史命运中,获得了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晚清政府自1905年开始在立宪改革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努力,这是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一次转型实验。本文从政治与社会系统互动的角度,通过分析指出:当时中国的政治状况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存在着突破中国传统政治文明而迈向现代政治文明的历史性契机。然而,清末立宪缺乏相应的支持结构:(1)合法性流失与政治纽带脱节;(2)财政改革与中央汲取能力丧失;(3)军事格局失衡与军事政治的兴起;(4)政治-经济-社会精英转化阻滞;(5)政府与革命团体之间零和博弈倾向。清末立宪改革虽然失败了,但它开启了中国传统政治文明的转型之门。  相似文献   

14.
黎庶昌是晚清桐城派的代表作家,也是晚清最早常驻欧洲的外交官之一。黎庶昌以东西方异质文化为主要文学书写对象的“使外文学”作品,为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内容、新的思想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其散文鲜明的学者化写作风格,成为20世纪“文化散文”的近代滥觞。因此,黎庶昌的“使外文学”对于中国近代散文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5.
In the period from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male popular novelists had created a number of Tanci work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anging time and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popular literature. The Tanci works of male writers changed the situation which was dominated by female writers, broadened the contents and forms of the Tanci, and depicted many women roles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past by following the pace of the awakening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at that time. The male Tanci creators started the study of Tanci literature with their concrete cre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Tanci-novels, and on this basis they enhanced the value and status of Tanci drama and novels.  相似文献   

16.
韩大强 《南都学坛》2009,29(5):46-49
盛唐李白、中唐李贺、晚唐李商隐是唐代诗歌不同时期的杰出代表。李白盛世长歌的昂扬之气,李贺孤寂苦吟的萧瑟之意,李商隐风流晚唱的凄凉之态,构成了唐代诗歌精神的流变过程。唐诗由盛唐的昂扬首变为中唐的萧瑟,再变为晚唐的凄凉,这实际上也正是唐代士子由奋发蹈历乐观进取,转而为消沉冷漠枯寂渊默,直至暮气沉沉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实地调查和文献考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元好问墓之修葺与清人题诗情况作综合的考述。实地调查之外,本文所依据的主要文献是翁方纲撰《元遗山年谱》所附题诗和莫棠藏本《元遗山墓图并题辞》,其中莫棠藏本似为海内孤本,有其无可替代的文献价值。本文提供的资料,不仅可供研究元好问影响接受史的学者参考,也可供文物部门培修元好问墓作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鸦片战争开始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被迫打开国门但仍处于传统社会的中国从蒙昧中醒来,开始了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的艰难历程。中国的早期近代化,首先开始于国防近代化。军事近代化走在了中国现代化的最前列,新式军队在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作为民族国家的主要象征,军队的强弱关系着一个国家、民族和社会的命运,而军队的强大与觉醒程度也直接影响到中国革命的发展。因此,研究晚清的军事近代化进程及影响,能使我们了解军队在近代化进程中扮演的角色,从而加强军队的现代化建设,更有效地发挥军队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9.
清末儒学潜流太谷学派所存遗的《易》学书稿为《太谷学派遗书》第三辑所收录。 其《易》学研究独辟蹊径,由观象入手,佐以文辞,参悟并解释卦序变化,同时由此利用《周易》即物、穷理、修身、养性。  相似文献   

20.
晚清时期,传教士在华旅游经历产生、发展、繁荣三个阶段。其发展具有浓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是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中国近代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